分享

世岂复有斯人乎——柔婉清丽的秦观词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1-07-14

 2021.7.13


《宋史·文苑六》: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及死,轼闻之叹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


秦观是北宋后期文学家。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及“苏门六君子”之一。其诗、文、词均有名。尤以词显,是北宋婉约词大家,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又称《淮海词》、《淮海琴趣》)三卷。

秦词艺术上深有造诣,在北宋词坛上地位很高。他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推为当代词手,而且人们公认黄不逮秦。他是婉约派大家,与柳永并称“秦柳”,又与周邦彦并称“周秦”。冯煦甚至认为他是李后主以后成就最高的一人。向来论北宋词,往往以苏轼为豪放派代表,而以秦观为婉约派巨擘。这些评价,说明秦词在艺术上确有其独造佳境。图片

秦观像

秦词虽然数量不多,风格却并不统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俗词,一为雅词。这一特点,在北宋很多词人的作品中都存在。

秦词中的俗词,如《满园花》《迎春乐》《一落素》《丑奴儿》《南乡子》《河传》《浣溪沙》《调笑令》等都是。这些词在内容上几乎都是写狎邪生活的。在情绪上一般比较开朗,大致是早期的作品。在语言上,多用俗语,如“撋就”“软顽”“罗皂丑”“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香香深处”“抵死”“闷损”等。体制上多为令词,篇幅短小,风格上接近民间词曲,明快活泼,通俗诙谐,可以看到柳永词风的一些影响。可是有的流于浅率,有的不免浮滑,其中佳作不多。陈廷焯说“少游名作甚多,而俚词亦不少,去取不可不慎”,所谓“俚词”即指此类。

秦观词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那些雅词。叶梦得说秦词“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指的就是这些雅词。关于这些词的风格,前人评述不尽相同,如有的赞为“奇丽”,有的又赏为“俊逸精妙”,有的称其“清丽淡雅”,有的评之“清远”,有的许为“清华”,有的则誉为“清丽婉约,辞情相称”。但是看得出来,这些评语都指出了秦词之清丽特色,是合乎事实的。我想,其风格似可以用四字概括,即:柔婉清丽。


      柔婉清丽,不用说是属于婉约的词风,可是它又具有一定个性。“柔婉”既指其含蓄蕴藉,又指其缠绵悱恻。它有别于健爽,也不同于幽雅。“清丽”是同浓艳相对的,也有别于古朴。它有平易的风度,又有脱俗的姿态,张耒说“秦文倩丽舒桃李”。敖陶孙评他的诗如“时女步春,终伤婉若”。况周颐说他的词像“初日芙蓉,晓风杨柳”,这些形容都能说明他词风上柔婉清丽的特点。如果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其词风具有如下特色。

1

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又说秦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其实秦词中此类境界较多。他最善于捕捉那些迷茫凄凉的景象,加以渲染描写,注入念远伤怀的强烈主观情感,做到景中含情,浑然一体,从而形成一种凄迷感伤的意境,显得韵味深长,留有不尽之意,耐人玩味。如: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水龙吟》)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风流子》)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长相思》)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满庭芳》)
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临江仙》)

这些景色,最爱用斜阳、月色、流水同各种凄苦的声音配合,交织成一些动人的镜头,不仅有很强的画面感,而且有很深的感染力。它的确能做到“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这,也就是“柔婉清丽”的一个特色。读了这些词句,会令人联想到柳永的“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里可以看到他是受到柳词影响的。

2

善用比兴


秦词不仅善于在词中描绘景色,创造动人的境界,来烘托和加深词中的感慨,而且还善于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来描绘这些抽象的感情,使之得到强化和具体化,从而给人突出深刻的印象。如:

倚危亭,恨如芳草,凄凄刬尽还生。(《八六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鹊桥仙》)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

这里,由于不假直说而借助比兴,就更显得含蓄委婉,余情不尽。

3

柔婉清丽的语言


秦观是很善于使用语言的,这是他的词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又有这几方面特点:

一、语言典雅平易,精丽而自然,沉著而似绝不用力,在平淡中见功夫,显得清丽深厚。如: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望海潮》)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满庭芳》)

前人对这里的“分”字、“抹”字,都十分赞赏。细味词句,的确深感奇妙。可是作者下字却似乎毫不费力,这尤其难得。

二、用典少,偶或用之,往往也溶化无滓,视如己出。这仍是清丽的特色,在通俗中寓深意。如:

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阮郎归》)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

这里有化用,有暗用,有借用,但都用得天衣无缝,不显堆垛。

三、措语用词,往往选用轻、细、微、软的字眼,同词中描写的情、愁、思、恋,互相协调,因而能给人纤柔、委婉、缠绵、含蓄的感受。如: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虞美人》)

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连秦筝也是小的,而且是低按。这自然同那种百无聊赖的闲愁暗恨和思妇怀人的缱绻情丝非常投合。因而这种语言在用来写艳情,抒感慨,尤为适合。

以上几个方面,再加上多用慢词,善于铺叙,韵律谐和,运笔周密,使秦词富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形成了独有的柔婉清丽的风格。

秦词的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个人的身世、思想和文学修养,但同前人的影响也不无关系。他吸收了温飞卿的细贴、含蓄,然而不似温的浓艳,脂粉气略少。他接受了韦庄的清丽,却较之更为深曲、委婉。他受李煜的影响最大,某些句子很相似,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恨如芳草,凄凄刬尽还生”等。秦的《河传》(恨眉醉眼)也最像李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描写幽会都很轻佻露骨。但李词悲凉,秦词凄婉;李多用令词,常用写意手法,即王国维说的“粗服乱头”,而秦词还深受柳词的影响,那些俗词不用说了,就是这些雅词里面也还有“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这类俚语的句子,以至为东坡所讥。但他也学到了柳词善铺叙、烘托,平易深厚的长处。他以艳情题材来抒写情怀,寄慨身世,也是沿着李煜、柳永的路子走来的。图片

[南唐]顾德谦《莲池水禽图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总之,秦观词是既有继承,也有创造,由于兼师众长,终能自成一家。他是北宋词中有数的几个大家之一。首先是他在传统题材的范围内,使爱情的主题有了深化,表现了真挚的感情,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还以词寄慨身世,抒写情怀,这进一步把词由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成能反映一定生活内容的文学样式。其次是他进一步使用慢词,使词体更趋完善。宋翔凤说:“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竟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留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练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可见他在慢词的发展上也是有贡献的。第三是他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特别是他清丽的词风,启迪了南宋李清照、陆游、程垓等人。其中李清照成就尤著,不能说没有接受秦观的影响。所以秦词艺术上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深入研究秦观的词,是有必要的。

(节选自《秦观词笺注》前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图片

秦观词笺注
[宋]秦观 撰 杨世明 笺注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223-4
28.00元
广告

秦观词笺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繁体竖排)

作者:秦观

京东

内容简介


《秦观词笺注》三卷,补遗一卷,宋秦观撰,杨世明笺注。秦观(1049-111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其词妙在情韵兼胜,情感真挚,山川景物均熔铸笔端,自抒性灵。语言清丽淡雅,自然平易,音律谐美,和婉醇正,是北宋婉约词大家,评者以为其词的成就在苏轼、黄庭坚之上,对后来的周邦彦和李清照有直接影响。《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家喻户晓。杨世明先生笺注秦观词,注释详细,文辞雅洁,考其背景,表出典故,训释文义,赏析词境,又从诸家词话、笔记辑录相关评论,足资参考。后附秦观年谱。本书以《彊村丛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为底本,广校众本,又对集外之词作考辨,补遗四首,其他列入“存疑词”,校勘审慎,识断严谨。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1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苏东坡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词人。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杨世明,生于1937,四川峨眉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硕士点领衔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及研究。曾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史、唐诗概论、《昭明文选导读》、学术名著导读等课程。出版的个人编著有《淮海词笺注》、《唐诗史》、《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巴蜀文学史》,点校杨基《眉庵集》,组织合编的有《古代诗歌选》、《历代咏梅诗词选》、《古代从政故事大观》、《巴蜀艺文五种》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省政府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1997年评为四川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师优秀教师三等奖。曾两次评选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


编辑推荐


      笺注者杨世明先生花了很大功夫搜集秦观词的版本、评语,因此校勘做得很扎实,而所搜集的评语也很丰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笺注方面,首先尽量考定词作的创作背景,并为之大致推定创作年代,对于其中无法系年的,则按语审慎,不轻易按断。语词的解释也比较简洁。书末附录的相关传记资料和年谱方便读者知人论世。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