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集】半夏:有毒性为何能成为中医临床的“常客”?

 东山威夷 2021-07-14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本品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等地。
文章:夕诺丨编辑:子沐丨校对/图片:淼淼

宋代笔记小说总集《类说》讲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北宋年间,广州府通判杨立之任满返回楚州,喜欢吃楚州的鹧鸪,时间一长,咽喉生疮红肿,成痈后破溃,脓血不止。找了好几个大夫来医治都束手无策,杨立之十分绝望。

恰好这个时候有位名医杨吉老来到楚州,杨立之急忙请他来治病。杨吉老细察良久,开口说道:“不需诊脉,我已知你的病因了。你的病比较特殊,须先吃生姜一斤,然后方可投药,否则必难治愈。”

三叶半夏

咽喉溃破流脓,疼痛难忍,当属阳热之证,再吃生姜无异于火上交油如何吃得呢?但杨立之觉得杨吉老阅历精深,医术高明,当无戏言,便吃起生姜来。初尝几片并无加重再吃反觉味道甘甜而香吃到半斤时咽喉疼痛渐若消失食至一斤开始感觉姜味辛辣脓血竟止,不知不觉,病已痊愈,甚以为奇。

杨立之询其缘由,杨吉老答道:“您在南方做官,必多食鹧鸪此鸟好吃半夏,时间一久,半夏之毒侵及咽喉故发喉痈生姜专治半夏之毒,能清其病原,故而药到病除。”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半夏是有毒性的,鹧鸪不畏半夏之毒,但人食半夏会中毒,哪怕只是食用了体内含半夏的鹧鸪都会中毒。

半夏虽有毒性,却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中药,那么半夏都有那些功效呢?在使用半夏的时候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半夏饮片展示图

『半夏之名』

夏至过后,山坡上,溪河边,阴湿的草丛或树下,半夏静悄悄、俏生生地长起来了。6月22日是夏至,古人将夏至分为三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之后,天地之间已经不是一片纯阳之气,此时夏天也已经过了一半而半夏才开始生长,所以称之为“半夏”。

不同的地方对半夏的称谓也不同,因此半夏的别称有很多:如老鸹头、地茨菇、麻芋果、止叶老、三步跳、守田、水玉

『生长特性』

半夏喜生于潮湿肥沃的沙质土上,多见于房前屋后、山野溪边及林下。

半夏花序

在南阳唐河,这里不仅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传统医药运用的发源地,所以这里积淀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采挖半夏加工成药材出售,补贴家用的传统,所以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名俗语: “吃盐靠三蛋,鸡蛋鸭蛋药狗蛋”,这个“药狗蛋”指的就是半夏

此外,当地医家处方用药皆书“唐半夏”来说明此药的品质之优良与其必要性。由此可见半夏在群众经济生活中的传统地位和历史渊源。

『毒性与功效』

半夏是有毒性的,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如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半夏有毒性,副作用多,但临床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很多方剂中都用到半夏,如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小半夏汤等等。

既然半夏的毒副作用如此大,为什么还能得到中医的青睐呢?

法半夏

首先,半夏药效强,有着很好的临床效用,常常是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

半夏味,性,归经,金元时期,《珍珠囊》对半夏的功效做了一个总结:“半夏降也阳也。其用有四:除湿气化涎大和脾胃气痰厥及头痛,非此莫能治。”现在将半夏的功能总结为三点: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既能内服,也可外用,主要应用于:

1.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胃气上逆,呕吐反胃

3.胸脘痞梅核气

4.外用: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治痈疽发背或乳疮初起,《肘后方》单用半夏研末,鸡子白调涂;或半夏用水磨敷,有散结、消肿、止痛之效;治毒蛇咬伤,亦可用生半夏研末调敷或鲜半夏捣敷。

姜半夏

其次,通过多种方法对半夏进行炮制可以很大程度上除去其毒性,并使其药效更有偏向。常见的炮制半夏有三种,即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

用生石灰甘草制成法半夏用生姜白矾制成姜半夏用白矾制成清半夏

经过炮制后,半夏的功效也有所改变,其中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饮呕吐,胃脘痞满;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使用注意』

半夏的内服常用剂量为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在使用半夏时应当注意:1.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2.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3.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

半夏手绘

『故事链接』

半夏是在夏至前后长出来的,夏天也已经过了一半,所以称之为半夏。除了这样的观点之外,关于半夏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位姑娘叫做白露。有一天,她要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底下的植物的块茎,由于十分饥饿,所以她就将这个植物的块茎用来充饥。

可是,她吃完之后就开始呕吐,于是她就试着用生姜来止呕吐,没想到吃完之后,不仅不呕吐了,连她咳嗽的老毛病也痊愈了。

从此以后,白露就开始用这种茎块与生姜一起熬汤,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独门“偏方”。善良的白露将自己熬的这种汤送给那些有咳嗽毛病的乡亲们,希望帮助它们治好这个病,乡亲们喝了之后,反馈的效果都很好。

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露在帮乡亲们清洗的时候掉进了河里面,因此丧了命。

后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露,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是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改名为半夏

半夏植株

『半夏诗文解』

【诗一】 《常父寄半夏》

[宋]孔平仲

齐州多半夏,采自鹊山阳。

累累圆且白,千里远寄将。

【赏析】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以块茎入药,是常用的温化寒痰类中药。《礼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一半夏多生长在田边,故又名“守田”;半夏去粗皮后洁白如玉,故又名“水玉”,《本草纲目》曰:“守田会意,水玉因形。”半夏有毒,未经炮制的半夏毒性尤其强烈,故又名“三步跳”。半夏是古代重要的物候植物,《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诗二】《半夏》

[清]赵瑾叔

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鼙。

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

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

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

【赏析】半夏味辛,性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的治疗,外用治痈肿痰核。《本草纲目》载:“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谓辛走气,能化痰,辛以润之是矣。”

【诗三】《寄刘蕡问疾》

[唐]王建

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赊来半夏重熏尽,投著山中旧主人。

【赏析】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配伍陈皮茯苓等,可治疗痰湿阻肺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配伍细辛干姜等,可治疗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夹有泡沫;配伍天麻白术等,可治疗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

End.


想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调理、治疗等相关内容,请关注『岐黄溯源』,掌握最新资讯。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定知无不言。

半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