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料产品更新速度浮快,实质创新不足,你同意吗?

 北方农资传媒 2021-07-14

大熊说农

当记者和我沟通,让我谈谈目前肥料产品更新速度快,是创新呢还是企业逐利行为。作为企业来讲逐利是他的本质,企业不盈利,做企业干嘛?但是近几年肥料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也确实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只能说目前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不足。

近些年专栏里几乎每年都会有文章写写对眼下肥料创新的看法,从无厘头的炒概念,到染色创新,再到通过改变施用方式改名创新,甚至还有些假冒的创新都是市场上看到的,说说自己的看法。

1.定义不明,说新就新

✪✪

其实在国家统计目录里没有新型肥料这个分类,然而市场上被称为新型肥料的产品都有严格相关分类项目。对于新型肥料,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所谓新型肥料应该是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在某些国家文件中,设置的有关新型肥料目录就包括复合型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植物促生菌剂秸秆、垃圾腐熟剂特殊功能微生物制剂控、缓释新型肥料生物有机肥料有机复合月巴植物稳态营养肥料等。现在的新型肥料,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成为常规肥料了。而现在的常肥料也是由当年的新型肥料经多年应用而稳定下来的。

新型肥料有别于常规肥料,必需突出一个“新”字。对“新”字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个方面

(1)功能拓展或功效提高

如肥料除了提供养分作用以外还具有保水、抗寒、抗旱、杀虫、防病等其他功能。

(2)形态更新

是指肥料的形态出现了新的变化,如除了固体肥料外,根据不同使用目的而生产的液体肥料、气体肥料、膏状肥料等,通过形态的变化,改善肥料的使用效能。

(3)新型材料的应用

其中包括肥料原料、添加剂、助剂等,使肥料品种呈现多样化、效能稳定化、易用化、高效化。

(4)运用方式的转变或更新

针对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方式等特殊条件下的施肥特点而专门研制的肥料,尽管从肥料形态上、品种上没有过多的变化,但其侧重于解决某些生产中急需克服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如冲施肥、叶面肥等。

(5)间接提供植物养分

某些物质本身并非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但可以通过代谢或其他途径间接提供植物养分,如某些微生物接种剂、VA菌根真菌等。

2.近十年,新肥频现


回顾近些年我们推向市场的新型肥料,早在2000年前后,复合肥、复混肥企业开始快速发展,因为以往农民对碳铵,尿素,二铵,普钙,钙镁磷肥比较熟悉,三元复合肥由于含有氮磷钾,所以施用效果明显,成为众多靠近市场地的企业追逐的新产品。

之后复混(合)肥料供应增加,企业发展开始分化,有推广高塔肥有推广缓释肥,期间很多经销商和农民还在纠结尿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氯基复合肥选择哪一个。

再之后,什么脲甲醛复合肥,硫酸脲复合肥,多肽复合肥被开发推广。只要产品利润高,就会有很多企业上设备,或者简单的包装模仿。测土配方工程的实施,BB肥也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随后企业开始关注硝基复合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肥的生产推广,还有各种增效增值肥料。甚至大型尿素、二铵企业也坐不住了,推出各种增值尿素,增值二铵,还有企业研发了缓释二铵

2009年以后,水溶肥,硝基肥生产能力快速增加。经过企业的不断努力,甚至解除绿色蔬菜生产对限制硝基肥施用的限制。一时间专家说我国肥料研究,生产,推广工作走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上面提到的肥料都是大型企业关注的方向

对于那些小型企业,甚至流通企业,也在追逐自己的新产品,上世界九十年代,就有其企业搞腐殖酸肥料的生产应用,有的企业搞叶面肥生产,也有企业生产冲施肥。之后小企业创新更是遥遥领先,什么增产因子,什么智能肥,什么磁力肥,控失肥,魔力肥,免耕肥,根际肥、晒肥等,还有的把化肥和有机肥装进一个袋子里,搞个白加黑的。甚至还炒作过一段低碳肥,纳米肥料,什么加酶的肥料(有知情人士曝光,洗衣粉里的酶都是添加的各种彩色颗粒而已,没有真的酶成分)等等。其实更多的是用各种工业染料染色来的“新型肥料”。

3.究其实质,新在何处

✪✪

最近几年市面上确实出现了各式各样,各种功能,各种技术支持的新型肥料。有的只是原来没有大面积推广,不被消费者和经销商知晓;有的是根本就是一些虚无的概念炒作,所谓的效果也只是依靠农民的心理暗示而已;更有甚者,可能是在很多地方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如今被重新包装而成为新型肥料,或者是一些企业只是向同行学习了一些概念或者包装设计,就大肆宣扬是新型肥料。对于企业能不能生产出真正的“新型肥料”,是不是真的有“科研能力”和拥有“科研成果”。只要在参观企业的时候,稍微留神便可清楚。


加入某某因子的新型肥料。业内都明白,当没有词语形容的时候,就会以加入某某因子,例如增效因子,抗旱因子,抗盐因子来迷糊消费者,因子是因素,成分的意思,既然搞不明白,测不出来的东西,按照相关规定是不应该标注的。既然标注,就应该明确是什么成分,让监管部门监测监督。所以添加某某因子的新型肥料可视为问题肥料。

以某种造粒工艺命名的肥料,也被市场宣传,误导成新型肥料。比如说高塔肥、喷浆造粒等,这是个典型的二次加工复混肥,结果就因为名字和复混肥不同,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新型肥料,加以追捧。

以施用方式命名的肥料。例如用于叶面喷施的肥料叫叶面肥,用于滴灌、微灌的滴灌肥或统称水溶肥。这只是肥料施用方法的不同,根本没有啥新技术,也没有新产品出现,结果市场一时间热捧,企业纷纷加入到“新型肥料”的研制队伍中。

另外和控释肥相近的有控失肥;纳米材料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有了纳米肥料;低碳刚刚开个会议,企业就有了低碳肥料;专家都讲了磁性肥并没有效果,还有人自以为自己的磁性肥料是历史性创新;还有些肥料大言不惭的吹牛功能齐全,想要的效果都能达到,这种宣传比那些虚假的药品广告有过而无不及。更有些企业为了说明自己的“新型肥料”是有来头的,光合作的科研单位都要比生产车间的工人多了,这种买名式的“新型肥料”,你们说是不是真的?

实际上肥料里面氮养分的形态无非就那么几种,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等,磷养分也就是水溶性磷、枸溶性磷、难容性磷等,钾养分基本上都是水溶性钾盐,含有其他不溶性成分。以上提到的新型肥料,要问问专家们他们的“新型肥料”里出现了新的养分形态了吗?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多少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呢?没有新东西,那怎么叫做新型肥料呢?把几种肥料重新造粒也叫新型肥料?如果有人非把尿素包装上印刷碳酰二胺是不是也是一种新型肥料呢?如果把磷酸二铵分开包装生成一是手撒磷酸二铵,一是机播磷酸二铵也算得上新型肥料呢?

基础肥料没有创新,只是在一些外表下功夫,算不上真正的新型肥料。观察欧美各国肥料使用现状,当前仍以常规肥料占绝大多数。新型肥料只是在某些特殊作物、特殊土壤上或者在其他的具体条件下进行应用。我国政府支持新型肥料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是促进肥料品种多元化、提高施肥效益的重要手段。从当前生产实践来看,肥料工作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提高科学施肥水平上,完善施肥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理念至关重要,常规肥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肥料应用的主流。新型肥料的研制、生产与推广需要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在2010年前后,市场上出现的尿素多数是白色,个别厂家就推出看了“金尿素”,手抓过之后,满手金黄。之后随着增值尿素的推广,市场出现了黑尿素,他是因为添加增效剂改变了尿素的颜色。可是到去年,我们再走到农民田间的时候,尿素的颜色已经大大丰富,有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咖啡色等等。除了那黑尿素能解释清楚外,其他颜色的尿素,谁来解释下。不知什么时候,硫酸镁成为了我们肥料行业的法宝。有细晶体,中晶体,大晶体,还有粉末的,还有挤压造粒的,颗粒也是有各种颜色,蓝色的,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真不知道硫酸镁啥时候需要穿这么多衣服出现在我们面前。硫酸镁一度成了肥料界的影帝级人物。

4.肥效无底,标准不一

✪✪

这么多的新型肥料,每一家都做实验,庄稼长势好,增产效果明显,环境效益突出,那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土地越来越糟,单产增加也不明显呢?核心就是都在自卖自夸,目前国内没有一家权威机构给予一个客观的肥效证明。

不管是产品宣传单,还是某些农业部门的肥效试验,或者是企业的现场观摩会。都在说两个数据,一是讲自己新肥料的肥效如何好,增产明显,二是讲自己的新肥料提高肥效利用率多少点。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新肥料推广的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没有那个权威部门或者专家站出来说,我国的化肥利用率提到多少点,较十年前提高多少点。是大家没有数据不说呢?还是有数据不支持利用率提高呢?

如果有心人把每一家肥料的观摩会资料和农业部门实验数据仔细计算的话,我想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一定是全世界最高的,因为大家每一个新肥料似乎都有提高利用率的作用。我国化肥增产效果一定是全世界最高的,因为每家的新肥料都是增产明显得很呐。这里质疑下,企业所说的新肥料利用率提高是和谁比较的,是和什么样的施肥习惯比较的,是和什么样的作物、什么样的土壤类型比较的?

 我国肥料市场发展很快,但是对于肥料好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也常听业内专家说某些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了企业的好处,可以修改试验数据,或者更改试验用的肥料,从而达到企业想要的结果。他也常听说有些机构可以给钱做些认定,这样的肥效结果对社会有多大作用,对农民好像没啥好处,只有坏处。

谁来给一个客观的肥效评价,我们不要那种,为了宣传,请做育种的专家来评价肥效好坏,也不要为了宣传,请明星代言恭维肥效不错,不要那种为了某些证书,购买的“肥效试验”结果。我们肥料行业需要一个准确的、客观的、真实的肥效评价,把不用类型的肥料,在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效果给予评价。要那些踏踏实实在基层做试验的科研人员给予客观的评价,甚至我们可以要求试验人员在不知道哪家企业产品的情况下来做试验,不要把主观因素带到实验结果。这样的数据应该建立国家级数据库,不但供消费者选购,也供农民朋友在自己地区推荐施肥。这样的数据才使得企业真正的重视科技,真正的把新技术产业化,这才是社会需要的肥效评价。目前的肥效结果只能说是企业宣传用的肥效结果,在科学种田方面可以借鉴的东西太少。

5.企标泛滥,创新同犯

✪✪

企业为了推广自己的新型肥料,辅助工作也是很到位,原本有国标,有行标的产品,搞一个企业标准,改一个名字,就算是手续齐全了,也就变成了真的新型肥料。从管理部门也不好管理,企标毕竟和国标、行标有一定差距,按照检测结果也是内外符合,让市场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对于新型肥料的认证也是没有统一标准。

6.创新无限,杜绝浮躁

✪✪


肥料创新研究一直都不没有停下,但是科研研究和市场相差的太远,市场过于浮躁了,我们基础肥料在完善养分形态,更好适应不同机械作业等方面都是弱项。或者适当考虑农业生产需求,研制一些适合某些特定土壤,特定作物,特定气候的功能性肥料、针对性肥料是一个发展方向。未来肥料的创新是从农业需求角度出发的创新,绝不是偷概念,炒概念的创新。从以上看,我国肥料名字的创新绝对世界第一,但是实质性的创新明显不足,如果你的肥料真的是新品种,是对社会有益的,那就推广一辈子,也像袁老一样,弄个院士,拿个科学技术进步奖回来。

对于肥料产品的创新,你有什么看法?不妨留言讨论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