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天时地利人和齐用力,红薯也有发言权

 北方农资传媒 2021-07-14

《北方农资》见习记者 连雅赛

红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常年红薯种植面积为7500—8000万亩,近年来我国红薯产业一直以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为促进红薯产业的发展,2018年9月30日,由灵寿县农业畜牧局、灵寿县塔上镇政府主办主办,河北福康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德商汇河北分会、河北德商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灵寿红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启动仪式在塔上镇举行。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会长孙悦明、书记庄伟、常务副会长聂永生、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张习术、灵寿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农工委书记傅士君,财政局、国土局、发改委等各单位主管副职;塔上镇书记、镇长和主管农业的副职及各村支书、主任、各乡镇主管农业副职;红薯产业联盟全体人员、农产品销售协会相关人员、河北德商汇等人员出席启动仪式。


助力乡村振兴,共谋现代化发展

▲▲▲

河北福康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开工标志着一个红薯产业新时代的来临,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平台。该项目以灵寿红薯种植为优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基地,促进灵寿农村红薯种植、农产品原产地加工、乡村休闲旅游三者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本区域乡村振兴。

董建海

 “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必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塔上镇党委书记董建海指出,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谋划乡村振兴相关内容,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阶段。董建海介绍红薯是灵寿县传统优势产业,而且灵寿是现今少有的生态净土区,并于2008年通过国家有机红薯基地认证。其独特环境生产的红薯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甘甜如蜜,行销于海内外,获有“灵寿红薯甲天下”的美誉。董建海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会给塔上镇及整个灵寿县红薯产业带来质的飞跃。

张利民

河北福康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民介绍,项目一期工程占地约790亩,总投资为11.6亿元人民币,预计2019年底至2020年初建成。建成后,年交易红薯预计达到10万吨以上,2019年建设期内实现红薯交易额约1.5亿人民币,2020年鲜薯和红薯深加工食品交易额达到3亿元以上。

张利民表示,红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离不开灵寿人的帮助。河北福康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竭力搭建利农、惠农平台。项目不仅为灵寿县农业经济发展做贡献,同时也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优势,依托本地优势,打造竞争品牌,实施利民富民工程,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天时地利人和,小红薯大作用

▲▲▲

张习术

红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地灵寿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习术介绍,国务院已出台关于乡村振兴2018—2022整体规划,河北省委也已成立乡村振兴小组,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此谓天时;所谓地利,灵寿具有种植红薯的优势,一是灵寿独特的红沙土壤,其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适宜块根植物生长,二是灵寿具有多年种植红薯经验;人和是因为当地政府对此项目的大力支持,灵寿是国家级扶贫县,此项目惠及灵寿35万老百姓,8000贫困人口,红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抚贫工作作出贡献,助力河北省精准扶贫工作。张习术表示,希望红薯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河北乡村振兴提出表率,为产业振兴打好基础。

孙悦明

孙悦明表示,只要是有助于灵寿县的事,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全力支持。红薯产业融合发展,是回报革命老区的表现。发展特色农业,是精准扶贫的好形式,把小小的红薯打造成大产业,做大规模、精产品、亮品牌、深加工将会助推我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幕后花絮

合影留念

讨论研究

观察划分区域

认真倾听

放礼花

启动仪式


本文作者:连雅赛,制作:连雅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