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说】化肥转型升级与农业绿色发展紧密相关!

 北方农资传媒 2021-07-14

《北方农资》记者 连雅赛

嘉宾有话说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 夏英彪

北方农资1分钟前

几十年来,我国化肥工业由强到弱,由小到大,尤其是煤化工的长足发展,有力的推动力了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力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增收。2008年,美国一位学者指出:目前,在地球上,大约有48%的人是靠合成氨技术而生存的,这主要指的是氮肥,化肥对人们的生活既有利又有弊,化肥使粮食产量得到提升,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需正确认识它。

01

化肥结构需改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化肥作为粮食中的粮食,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化肥产业曾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但如今面临着大而不强的格局。

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化肥年使用量约占世界年使用量的1/3,相当于美国、印度的总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直接造成资源、面源污染,间接加速了温室效应。虽然这些污染不完全是化肥本身造成的,但化肥工业活化产生的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其不合理利用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化肥带来的污染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着空气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单一施用无机化肥,造成土壤有机养分和微量元素缺失(有机养分和中微量元素对于改善作物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从而破坏土壤养分平衡导致土壤质量变差。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应当予以重视,我国约有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耕地质量堪忧,主要是重金属污染。这不仅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影响作物发育,降低耕地生物功能和生产能力,且在土壤中积累、在作物中残留,影响农产品质量。瓜果不甜、蔬菜无味、油料不香、花卉不艳、病虫害严重等。

02

绿色发展需要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关系发生新变化,同时,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水平也将明显提高,优质、绿色农产品不足,我国农业还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面对这样一个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我国传统化肥如何转型?我们必须努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上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切实抓好产品结构。积极开发肥料的新品种、新配方与农化服务新方式,加快传统氮肥的转型升级。其次,要加快推进合成气、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下游产品链的进一步完善,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产品。再者,要以合成气为原料,合理布局化工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也应得到重视,所谓“新型肥料就是肥料里的新材料”。

进一步提升行业安全、环保治理水平。近年来,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2018年元旦开始新的环保税收取。废气方面,要攻克锅炉烟气、造粒尾气等废气净化技术,实现废气超低排放,要加强脱碳溶液的回收,减少VOC排放;废水方面,要攻克碎煤化油灰分分离、污水处理难题,优化煤气洗涤冷却水的降温除尘处理,防止酚、氨、氮、氰转移。要开发高含盐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主要处置方式仍是堆存。学习当前形势,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定要切实把磷石膏的安全处置和加大利用放在威胁全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加大研发创新和管理力度。

本文作者:连雅赛,制作:及美芳,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