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阿蒲2017 2021-07-14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如果我们能将意识置于哲学的背景下讨论的话,我们可能会发现并承认:大脑的进化简史应该是一系列“正确”或“错误”交替出现的过程及结果。

人类的大脑总是习惯于分辨正确或错误,会自然而然地把所有与自我意识相反的内容视为错误的内容。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出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也是无可厚非的,意识的真正目的就是维护自我的完整性或正确性。

如果说意识是冰山一角的话,那么,无意识可能在我们的意识框架之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之高,也许是我们难以想象或无法接受的。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是否错误,取决于视角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在其它人眼中并非如此,即使是在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人之中也是如此;

另外,一件事如果在当时被认为是错误或不恰当的,随着时间的飞逝,这个被认为错误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并非是当时的样子;

再者,一件事在某种环境或场景之下,似乎难以接受甚至被认为不可理喻,但当转换场景后,也许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凡此种种,都在提示所有人,所谓错误与否,也许与事实或真相无关,似乎可能更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也就是说取决于个人意识或意志。

既然如此,错误与否当然就更取决于什么人来看,什么角度来看,什么目的来看,甚至取决于一个看它那一瞬间的感觉。

剖析至此,我们是否可以对待错误有了更加客观些的认识?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利用错误,取决于接纳

错误无法杜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可避免。

我们一生中犯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错误。

如何面对错误,如何从错误中受益,实在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有趣的问题。

如果让一个人喜欢犯错误,似乎有些难以置信,但如果让一个人能够通过反思或内省,不断透过错误而获得进步,或是透过犯错而获得进化的能力,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确实有这样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总是能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它可能是方法的改进,也可能是方向的调整,还可能是放弃或重建。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因着具有能够与错误相处的能力,进而从中获益,从而收获更加完整的自我,达成期待中的目标,完成挑战的任务。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没有错误,就没有正确

无论是错误也好,正确也罢,都是相对的标准下的产物,既然是相对性的,就必然需要某种参照体系。自然而然地,错误就会成为正确的参照体系。

17世纪的哲学家勒内.笛卡尔通过苦思冥想,清晰地表述了以下的观点:“我活着,所以我存在”,他在“方法论”著述中将这一命题用更加简洁的方式表示为“我思,故我在”。

人类无法让自己停止思考,哪怕一分钟也不可能,思考就会产生观点,观点就必然有正确和错误二面,事实上,没有人能证明“正确”或“错误”,也许从静止的层面出发尚有些可能,但如果我们还原事物的运动性特征,就绝无这样的可能性了。

事实是,我们必须学习与错误相处,否则别无他法。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一般来说,我们从来都不会怀疑我们自己身体的存在,但却会怀疑自己心智的存在。

有人会说:“我从来都不愿过多思考”,或是“我从来不喜欢思考”。似乎思考可以完全独立于我们的肉体。

但是,我们却清楚地知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笛卡尔也似乎没有说清楚意识与身体的关系,但反映了主观感觉所特有的神秘感。

头颅扫描仪粗略地证明人类的意识是一些电波,或许我们的思想只是身体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某些反映而已。

自我重塑 ‖“视角”决定“错误”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