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纺车·丝纶

 addlss 2021-07-14

        《纺车图》传为北宋画家王居正所做。画中场景十分简洁明了,描绘了一位手拿线团的老妪与一位操作纺车的村妇。村妇坐在柳树底下,怀中抱着正哺乳的婴儿。村妇身后是一个未到束发之年的男孩,正在与癞蛤蟆游戏。一只非猫非狗的小兽绕到纺车前面。画面构图大胆开放,与捣练图有些许相像的地方,老妪与村妇一左一右分居画面两端,画面中心则只有老妪手中的线穿过一大片空白与纺车相连。作者技艺不俗,对于纺车以及人物衣饰、表情的描绘都非常细致生动,勾勒成熟老道,用色沉着,即符合画中人物身份,又不沉闷。画中人物间关系呼应得当,构思巧妙,可谓彼时一幅风俗画佳作。

北宋 王居正 纺车图 绢本设色 26.2cmx69cm 北京故宫藏,卷后赵孟頫跋中提到画的作者是北宋的王居正,而近世更多的学者人物此画应该是一件南宋作品。

        诸多研究者将此画作为宋代家庭纺织场景的真实再现,画中的纺车有时还被科技史的学者拿来讨论,作为中国早期手摇纺车在卷轴画中的最早图例。

        根据历代的手摇纺车图像以及目前仍在乡村可见的手摇纺车来看,手摇柄是装在纺车木轮中央的轴上,这个位置最便于操作,通过转动中央木轴而带动整个木轮转动。画中的纺车是一架双锭手摇纺车,纺车的手摇柄却是插在木轮两块辐条之间。对于纺车的手柄和图画来说,这是非常敷衍的做法和画法。手摇柄究竟能固定在哪里,难道是松散地夹在辐条中?

真实的手摇纺车是这个样子

完全的单人操作,别人围观

        当手摇木柄转动木轮,带动纺锭。纺锭飞速转动,带动缠在纺锭上的丝线转动,从而把棉麻纤维纺成结实的棉线或麻线。画中的木轮的边缘是开放式的,轮绳只是松散地套在木轮边缘,画家虽很仔细地描绘出了轮绳的编织结构,但却没表示清楚轮绳与木轮究竟如何联动在一起,这样的木轮,根本无法带动轮绳快速转动。纺车的纺锭居然是伸向车架后方,因此,纺线就要从纺车背面引出。这样纺车便无法由一个人操作,这是这架纺车最大的一个疑问。

        由于坐在纺车前转动木轮的村妇无法触到纺车背后的线,因此画中纺车便须由两人协作操作。立式手摇纺车的纺锭是安放在纺车正面,操作是由一人单独完成。操作者一只手转动手摇柄,另一只手控制缠绕在纺锭上的线,根本不需要双人合作。画中老妪与村妇分列纺车正背面,这个场景摆拍的嫌疑就非常之大。

是猫是狗?求大神鉴定

        从这样的问题来看,画中的纺车并非完全标准的宋代纺车,可能是一个加入了很多臆想和改编的纺车图像。且宋代已普及更高效率的脚踏纺车,《纺车图》的画家似乎根本无意于描绘当时更为先进的纺织机械或高效规模化的纺织作坊。而选择描绘手摇纺车可能是画家所着意的表现的也就只是这简易的家庭纺织。在小农经济的古时,家庭纺织不是为了买卖,而是自给自足。不用于商业目的,那么便用不着追求高效。

        因此这个古怪结构的纺车,才让我们会在画中看到老妪与少妇合作纺线的景象。作者用意恐怕是在于此。画家把纺锭画在车架背面,使得村妇必须得到婆婆的协作。况且在村妇左手臂弯中尚有一个哺乳的婴儿,所以她就更无法腾出左手进行纺线工作。

明末鉴藏家张丑《真迹日录》中著录了此图,当时画后尚可见到赵孟頫两段跋的真迹,其中一跋写到此画的来源:“延佑四年七月,予客燕都,有持此卷相示者,因以五十金购之,乃贾师相故物也,图虽尺许而气韵雄壮,命意高古,精采飞动,真可谓神品者矣。”还为此画作一长诗:“春风杨栁色,丽日何清明。田家作苦余,轧轧缲车鸣。母子勤纺绩,不羡罗绮荣。童稚嬉自乐,小龙恬不惊。缅思全盛日,万物遂所生。”此画流传至清代中期,赵孟頫的题跋已被人裁去,不知所踪。晚清收藏家陆心源依据《真迹日录》中的著录,在《纺车图》跋纸上重新抄录了赵孟頫题跋的内容。

        不难看出家族中老少协作才是这幅画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若从效率角度言,这是严重的劳动力浪费,但对于家族而言这便是理想的家庭合作景象。

        在明人《程氏墨苑》中,有一幅描绘了华丽庭院中母子数人纺织场景的“世掌丝纶图”。根据此图的“世掌丝纶颂”,“世掌丝纶”富有吉祥含义。

《程氏墨苑》卷六

        丝纶典出《礼记》。《礼记·缁衣》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即王所说的话像丝线一样延绵不绝。由于记载、发布以及代皇帝草拟诏旨均由中书省负责,因此后来将中书省称作“丝纶阁”,在中书省为官称之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由此来看,“丝纶图”便不意指纺织景象本身,而是祈愿子子孙孙都成为掌握权力的高官。画中母亲与孩子共同整理的那根丝线象征的就是权力、富贵与荣耀。

        明代《方氏墨谱》中也有“世掌丝纶图”。画家在这里描绘这一幕老少三人合作的纺织景象,同样是在强调家族协作,老妪手拿的丝篗,与《程氏墨苑》贵妇与孩子合作整理的丝篗一样,都是传达“世掌丝纶”含义的关键物。

《方氏墨谱》卷二

        所以可以说此《纺车图》也应该是一幅“丝纶图”。画中老妪与村妇的合作纺线,实际上体现出世代相传、绵延不绝之意。画家将村妇与老妪分别置于画面两端。在她们之间则是大面积的留空,这种构图方式所着力突出的是二人之间那两根横贯画面中心的麻线。老妪、村妇以及玩癞蛤蟆的大儿子,三人的视线全部集中在横贯画面的纺线上,毫无疑问,丝线便是画面的主角。

        与纺线所联系的,不仅是协作劳动,更是一种血缘延续的象征,从年老的婆婆到年轻的母亲,再到尚未长大的乳婴,一共三代人,是一个完整的家族概念。

        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和绘画本身的功用,裸体或生殖隐喻的形象不可能出现在成教化、助人伦的中国传统绘画之中的。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时几乎全是平胸。不管是以丰腴著称的唐代女性,在《捣练图》或者《簪花仕女图》,或者骨像清秀的《女史箴图》,又或者《八十七神仙卷》中的一众神仙姐姐们,不是大家没胸,是画家没在画上画胸。

        纺车图中年轻的村妇侧身给婴儿喂奶时裸露着胸部,以及老婆婆半遮挡的胸部,王居正这样敢具体刻画人的裸露, 这哪会是向封建礼教挑战之举?!只是同样乳房也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

丝纶图 绢本设色 83.2cmx37.5cm 北京故宫藏,诗塘有清代阮元认定为南宋画院作品,画风疑似为明人所做。

        传为南宋作品的《丝纶图》中,山水树石屋舍是画面的全部,巨石耸立,溪流迂回,树木与房舍掩映,云雾迷蒙而空灵。如若不是题为丝纶,这便是一幅优秀的山水画,画中在屋外晾晒的丝纶已只是作为点题的点缀之物,作为画中叙事的核心,仍是岸上紧张观望的母亲和水中两个戏水小儿,不难看出,这母子才是画中丝纶所真正指向的意象。画上有一首题诗: “素丝头绪长,羡居好安排。青鞋不动尘,缓步交去来。脉脉意欲乱,眷眷首重回。王言正如丝,只付经纶才。王言正如丝,只付经纶才。正是典出《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之意。

        可以说,凡有丝纶,必有母子。纺线所意指的家族延续以及更深的引申“世掌丝纶”富有的吉祥含义,是在北宋兴起的风俗画之中,不论是描绘的对象还是所服务的对象,都是以小民的美好祈愿为主流的平民意识的象征。

清代金农的《丝纶图 》,画中人物形象与《纺车图》一毛一样,确认过眼神,是抄王居正的人,只是后面背景换成了一个庭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