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131】一口气看懂纪念景观

 蚂蚁景观 2021-07-14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好久没有写一口气系列了,这次我们用了10期来讲纪念景观,也真的不是一口气了,不过这最后一期,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让你一口气看懂纪念景观。不信?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要理解一类事物,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去直接翻看它的概念,所以照例小蚂哥找了纪念景观的定义:

包括用于标志某一事物或为了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和抽象性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遗迹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

如果你小学语文学得好,善于总结中心思想,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三点:

1.纪念景观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纪念对象,可以是人或者事件,它必须有标识意义。

2.纪念景观的形式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但终究要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回忆

3.纪念景观也包括历史文化遗产。

如果你除了会总结中心思想,还能引申含义的话,我们可以得出:

纪念景观纪念的是过去

嗯,就像我们逝去的青春。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纪念过去呢?

chapter1 为什么需要纪念过去

这就要说到人的记忆啦,人体结构看似很复杂精密,曾经还有人一度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并给出了例子,比如你看人眼镜的结构,多么的精密!

但科学证明不是的,人身体的各个部件都本着能用,差不多就行了的原则,东拼西凑来的,你可以理解为缝合怪~

在英文中叫做chaos,意思是混沌,混乱。

希腊混沌之神卡俄斯,就是chaos这个单词最原始的意义。别不信小蚂哥,在众多描绘西方神话的游戏中,混沌之神卡俄斯都是以缝合怪的样子出现的。

所以人作为chaos,记忆当然也是不靠谱的,看似精密的大脑也符合chaos的定律,比如说我们会随着时间遗忘事情,同时旧的记忆也不一定准确。

比如已被多数科学家证明的曼德拉效应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许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还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再比如我们的宋祖英姐姐所唱的国民歌曲《爱我中华》,我们在记忆中应该都是:56个民族56支花……但实际的情况却是:56个星座56支花……

人的记忆不仅不准确,而且也不能长期处在强烈的感情之中,因为这个环境要消耗大量的脑细胞,不符合人体一般消耗规律,所以当你生气或者悲痛的时候,你的记忆更容易出错。

让我们回到主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纪念碑,或者纪念景观呢?其实就是在对抗大脑记忆的遗忘,用营造空间的方法去延缓这个记忆衰退的过程。

在之前小蚂哥写的“詹克斯复杂科学”(传送门)的两篇文章里,我大致介绍了熵的概念,一切能量都是在衰减的过程当中,当然记忆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营造纪念景观就是一种逆熵运动。前一阵子的诺兰烧脑大作《信条》就是利用逆熵来拯救世界的。

那么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费力气建造了这么多的纪念空间,我们到底想记住些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有什么值得我们记住呢?

chapter2 纪念的历史

要讲清楚我们纪念什么,这就得引入两个西方建筑学的概念:纪念碑尺度(monumental scale)和人类尺度(human scale)。

纪念碑尺度是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人类尺度的,它是超出人体生理需要的尺度,外形和空间,让人的心里感受到压迫,觉得渺小,心生敬畏。

那么就有小伙伴会问,为什么是西方建筑学呢?没办法人家的专业建立的早,相对更完善,而且很早就用历史的方式解答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暂且用西方建筑学的视角,从历史上看看我们人类究竟要纪念什么呢?

1.神权统治时期:这个时期从原始部落到中世纪封建国家,跨度时间相当之长。但人们纪念的内容大多都是相同的,因为对于世界的愚昧理解,大多需要营造各种神像,方尖碑,卡纳克神庙,哥特教堂,金字塔……

人们需要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解释无法理解的现象,所以纪念碑多是宗教,部落,国家统治人们思想的标志物

所以这时期的纪念景观做的巨大,一个方尖碑的横竖比例是1:10,更不用提高耸入“天堂”的哥特教堂了。

2.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重新让人开始重视自己,人性回归了人间,人们虽然对于未知的神秘还心存芥蒂,但更愿意将伟人,名人或者有威望的人塑成雕像,传颂他们的故事。

这时期的纪念雕塑明显比例变小,但还是比人要大很多。

当神走远,人类重掌人间。

3.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时期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个人的影响力被体制所替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战争和机遇,几百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开始用纪念碑来纪念历史事件或有决定性的瞬间。

罗斯福纪念公园中没有高耸的纪念碑,取而代之的是水平的叙事性,将罗斯福执政的四个时期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林肯纪念堂用复古的方式重现了希腊罗马神庙的庄严感。

林肯雕像和基座已经尽量缩小符合人类尺度。

4.当今社会:经济不再是发展的唯一要素,文化开始相互融合,今天对于纪念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形式上一改神权时代的纪念碑尺度,还和人类尺度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纪念的同时产生共情,所以我们之前总结的9个纪念景观的佳作都是让人产生共情的好作品。

比如我们之前讲座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人们在无数根混凝土柱子间行走,沉思,突然仰头发现柱子之间的天空变成了十字架。顿时产生了共情,让人拍手称奇。


了解了什么值得纪念,也看了这么多纪念景观作品,我们其实可以站在今天人的角度来总结一下,纪念景观到底如何设计!


chapter3 纪念景观的设计手法

了解了历史之后,我们发现抛开时代发展的偏见,每个时期的纪念景观设计手法都非常的清晰,这里我们没有资格去用今天的眼光评论孰好孰坏,但可以站在一个相对公允的角度总结一些纪念景观常用的设计手法。

1.超感体验

这个手法相当复古,也很简单,就是将物体放大,大到超越人数倍数十倍的体量,让人在一个不同寻常的环境中思考,回忆。

   

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罗德岛太阳神铜像,据说每条来岛的船都要一睹太阳神的雄风~这绝对是超感体验。

之前我写过的俄罗斯二战勒热夫纪念碑就是使用这种方法设计的。

举个例子,我们都有去寺庙的经历,寺庙的大殿从前门进去,巨大的佛像盘腿而坐,把原本宽敞的前厅极度压缩,你只能通过仰望来观察佛像。这种人与神的对视其实和在襁褓中的婴儿对视母亲是一样的,这时佛会给你一种保护感和安全感,同时也会给你一种毋庸置疑的权威感。

 

奈良大佛

泰国的巨大卧佛

之前我们讲过的前南斯拉夫的纪念碑也大多用的这种设计手法。

2.场景重现

场景重现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设计手法,但非常的典型,景观创造的是一个空间,如果能把人拉进所纪念的时空当中,无疑会有更加沉浸的体验。

场景重现在舞台设计,展示设计中非常常用,在景观中,我们之前讲过的朝鲜战争纪念碑就是个典型。

一小队美国士兵在高低不平的朝鲜战场上艰难行进,而观看这一切的你就在1m不到的旁边。

场景重现在景观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景观内容可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一起发生变化,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下雪或者深夜,环境和内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场面。

3.主题提炼

现代景观是伴随着现代艺术发展的,抽象,几何几乎成了现代艺术的代名词。

康定斯基作品

不仅如此,现代纪念景观很多都是通过空间的设计给人带来情感共鸣,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而空间大多都是几何形,所以用几何形在高度提炼概括主题,形成有规律的几何空间就成了另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林璎代表作——越战纪念碑。一个V字代表快要愈合的伤口,同时也暗指了战争是命运的拐点。

另外,爱尔兰战争纪念公园用一个漂亮对称的几何形体将空间分成序列,引导人们的游览和沉思。

4.归于自然

无论纪念何人何事,终归都要归于自然,所以用自然的方式设计空间和景观也许是最好的设计手法,没有设计是最好的设计,并不是指不需要设计,而是设计手法要顺应自然,在这里,我就举一个例子吧,在我最喜欢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墓地中,从入园开始设计了一条人生最后的旅途。这条路有蓝天白云,有惊涛骇浪,也有归于平静的终点……

没有巨大的雕像,没有夸张的形式,但通过空间的营造让人从心里体验生死的旅程,所以小蚂哥强烈推荐这个项目,大家一定要去看看:(传送门)。

这里的设计手法是小蚂哥在总结了大量纪念景观后得出的结果,肯定有些不足和疏漏,我们回头再慢慢补充吧~

除了设计手法,纪念景观的空间序列也是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一般分为序列性和非序列性。

序列性的空间之间有前后关系,表达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就像我们去博物馆,从秦汉看到明清一样的顺序性。

比如我们在第九篇文章中提到的于特岛惨案纪念概念方案。

游客们将沿着穿过森林的小路步行5到10分钟到达纪念馆。访客们将走过一条穿越树林的长长的徒步道。这条路曾经是一些受害者逃跑并最终被杀害的路线。

当它接近终点时,树木繁茂的小路通向地下隧道。最后,游客会发现自己在切口的锋利边缘,穿过海峡看到同样陡峭的岩石表面。逝者的名字将被刻在这块石头的表面上——近在咫尺,却又触不可及。

非序列性空间更加灵活,我们可以只将其中的精神抽象出来,或者将所有伟人的丰功伟绩平行罗列出来。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内盖夫旅纪念碑,从那个角度开始欣赏都是可以的,这让可以让作品有更多解读的可能。

材料上小蚂哥只想说一种,就是石头。无论纪念景观改变成什么模样,从古到今最常用就是石头,石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有着相对于人类永恒的力量,想想看多少石头的史前遗迹保留到了今天:巨石阵,巨石像,金字塔……而我们中国宫殿都是木质的,无一例外的在时间的冲刷下无影无踪。

immortal是不朽,名垂千古的英文释义,而所有能留下来的immortal,无一例外都是石头!

chapter4 优秀的纪念景观作品

我们纪念景观系列专题,有9个小蚂哥最喜欢的纪念景观,当然世界上优秀的项目还有很多,在这篇文章最后我就做一个纪念景观大集结,让大家研究的时候少走弯路。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前九个已经在我的文章中详细解释过,后面的项目有机会我们再开一个纪念系列来梳理哈~

越战纪念碑

朝鲜战争纪念碑

爱尔兰国家战争公园

柏林犹太人纪念碑

瑞典斯德哥尔摩墓地

南斯拉夫二战纪念碑

南斯拉夫二战纪念碑

以色列内盖夫纪念碑


于特岛惨案纪念碑

美国911纪念公园

罗斯福纪念公园

罗斯福自由公园

伦敦海德公园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

卡洛·斯卡帕设计的布里昂家族墓园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美国科罗拉多州 · 莱克伍德公墓陵园

台湾宜兰县立樱花陵园

墨西哥暴力受害者纪念馆

爱尔兰大饥荒纪念公园

日本风之丘墓园

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

南京中山陵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

韩国时安追思公园

胡慧兰纪念馆

博洛尼亚大屠杀纪念馆

卡尔·梅纪念公园

欢迎大家补充,讨论,打完收工。

这期到这里就结束了,从下期开始我们正式更新《古典园林启示录》,从12篇文章中看古典园林,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和艺术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