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儿歌读后感:戚万凯《采花》

 张明儿 2021-07-14

采花 

小蜜蜂,采花花,小蝴蝶,采花花。

蜜蜂采花酿蜜糖,蝴蝶采花香嘴巴。

最新《儿童诗歌》公号(2021年28期)上的“优秀儿歌选”栏目上的《采花》一首儿歌,是由著名儿童文学家戚万凯老师创作的。这首儿歌写得短小轻盈,不作浓彩重墨去描写,却用最朴素的语言完成了叙述,把读者带到了一种思考回味的艺术境界之中。

戚万凯老师的这首儿歌,以“采花”为题,列举了两种昆虫采花的事实,然后进行议论,同样的采花形式,却产生不同的采花结果,从而让读者了解到每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倡导孩子要做有意义的事,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首儿歌显然是使用了角色对比形式,在孩子眼里,例举自然界中两种比较熟悉的采花现象:“小蜜蜂,采花花,小蝴蝶,采花花。”,这里就例举“蜜蜂”与“蝴蝶”,前面加了“小”的定义,符合孩子对昆虫的昵称习惯。用重复的“采花花”,表达了“蜜蜂”与“蝴蝶”都有一样的“采花花”习惯,这里将“花”变成“花花”,使语言童稚化,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容易为小读者所接受。

第三四句,是将两只昆虫采花形式的动机作了具体的展开。在这里戚万凯老师表达得确切透彻,让读者一读就懂:“蜜蜂采花酿蜜糖,蝴蝶采花香嘴巴。”我们发现这两句所不同的重点内容,还是在“酿蜜糖”与“香嘴巴”这几个字上,从这里,让读者一下子完全可以区分不同性质的采花效果。让孩子懂得,“酿蜜糖”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工作,酿了蜜糖大家吃,是一种社会公益劳动。而“香嘴巴”则是自己的享受,是个人的奢侈消费,对社会、对大家没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一组对比,儿歌的主题思想就出来了。

戚万凯老师大量的儿歌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作了大胆探索,更重要的是在对孩子的“三观”正能量培育上,保持着独到的启发形式,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儿歌创作的同仁,表达内心深深的敬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