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法诀要:二十四脉连汤头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07-14

四字捷要脉诀
脉理精微人不测,七表八里难分别。
我非歧黄非和意,独持四字捷要诀。
四字为脉之大纲,浮沉迟数为关节。
浮主表而数主热,沉主里而迟主寒。
更看有力与无力,虚实之间定分别。
表里寒热与虚实,四字抱着六家诀。
浮而有力则为风,无力气虚是本宗。
沉而有力则为积,无力气逆或上壅。
迟而有力痛难禁,无力寒痰在胸中。
数而有力则当热,无力血虚疮疡痛。

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
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几家,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
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
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
学看脉,要部位分明,寸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大小肠两寸分并。临诊脉,贵沉静;勿斜视,勿妄听,澄心静虑验脉症,病在某脏,在某腑,虚当补,实当攻,寒宜温,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至
诊脉时,稳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接续。一息四至平和脉,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脉,八九十至将死期。当医人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足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7、左寸浮脉(心)
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归脾汤诗曰:
参术龙芪神,远归香枣仁,
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养心汤诗:
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
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宁。
补心丹诗:
人元参苓归 地天麦门冬,
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又诗:
补心加石菖(一书为石膏),开窍效更良,
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
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左寸沉脉(心)
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导赤散诗:
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
数味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遥散诗:
逍遥古人不自得,苓术芍药与归柴。
生地薄荷同煎服,山栀丹皮外加味。
泻心汤诗:
泻心汤中芩连黄,三味能泻实火强,
大黄必须酒蒸用,至于芩连也无妨。

9、左寸脉迟(心)
左寸迟,心经寒,抽愵冷颤,面色青,小便白,毛骨悚然,喜热饮,恶凉水,烈火不煖,真武汤,理中汤,附桂难免,不大寒,养荣汤,可保安痊。
理中汤真武汤诗:
术参姜枣名理中,苓术芍附名真武,返本回阳赖桂子。
养荣汤诗:
参苓芪术草陈皮,归桂芍地远五味。
此方无呼不能补,温经去寒大有益。

10、左寸数脉(心)
左寸数,心经热,热即是火,心属火,数属火,火中加火,或赤肿,或痒疡,无非火烁,归脾汤善能泻,火中之火,六味汤加归芍,渐渐消却。
六味汤诗:
地黄山萸苓丹泽,加入归芍滋阴来。
阴生阳降自然里,何怕脉数见火灾。

11、左关浮脉(肝)
左关浮,肝经虚,木中无火,木无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管筋,筋挛脚弱,或结核,或瘰疬,肝气不和,只须用,七味饮,一方安妥。
七味饮诗:
六味加桂名七味,辛以润之此方类,
水能生木木自强,何虑肝经浮脉溃。

12、左关沉脉(肝)
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左金逍遥散诗:
茱萸炒连即左金,逍遥见前不在伸。
疏发肝胆两经火,风以散之此方真,
加米一撮治噤痢。

13、左关迟脉(肝)
左关迟,肝经寒,冰里藏炭;不是热,用凉药,不得正权;浑身颤,二目闭,两手搦拳;腰又弓,脚又软,筋急拘挛;右归饮,八味饮,二方任拣。
诗:
六味八味差不多,只差桂附两班药。
八味无有甘枸杞,左归无有苓丹泽。
14、左关数脉(肝)
左关数,肝经热,火又增火;上烁金,中凌脾,痰涎形削;君不明,乱贼臣,助纣为虐;向北方,求救兵,剿灭贼;大剂子,六味汤,重加归芍。

15、左尺浮脉(肾)
左尺浮,肾经虚,虚则水泛;水泛兮,土不撮,浮而为痰;理中汤,加白蔻,木香制半;亦有那,命门衰,不能配简。即当用,八味饮,敛补而逐痰。

16、左尺沉脉(肾)
左尺沉,肾经实,实则水聚;水不流,其余脏,何以济滋;二目赤,唇口糜,鼻无润滞;皮肤燥,咽咙干,二便且闭;四物汤,右归饮,重加六味。

17、左尺迟脉(肾)
左尺迟,肾经寒,寒则水凝;水凝了,遇寒冬,必冻成冰;穿厚衣,近烈火,难止寒冷;四肢厥,两唇青,小腹绞痛;用姜附,上肉桂,加入汤中。
诗曰:
寒则凝滞热流通,大凡医家无不明,
太阳一照冰霜解,不过二八与理中。

18、左尺数脉(肾)
左尺数,数为热,热则水沸;水沸了,必横流,谁可遏阻;上涌痰,下滑精,曷其危笃;益气汤,知柏丸,清水补土;服二方,兼能养,其庶几乎。

19、右寸浮脉(肺)
右寸浮,肺气虚,不能固表;不制木,不生水,反被火燎;空咳嗽,盗自汗,黄芪汤妙;木势盛,水势弱,惟肺可保;即速进,生金饮,两家和好。
诗曰:
黄芪汤中归术芪,远志枣仁补骨脂,
生金饮内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黄芪汤:当归、白术、黄芪、远志。
生金饮:党参、白术、当归、白芍、生地、麦冬、丹皮、甘草。

20、右寸沉脉(肺)
右寸沉,肺气实,内热表寒;嗽声沉,咽微干,见饭懒餐;气不散,胸腹满,膨胀难堪;轻四君,重益气,二方可拣;平肺散,生脉散,泻白三散。
诗曰:
参苓青陈知味天,即是人参平肺散,
生脉散中参麦味,泻白桑骨二皮甘,
参苓术草四君子,益气归芪升柴兼。

21、右寸迟脉(肺)
右寸迟,肺经寒,寒难尅木;木过旺,反烁金,更凌脾土;脾土衰,不生金,金愈受苦;外不卫,表更松,贼风易入;也须将,生金饮,连进数付。
诗曰:
金生水亦生,水生木火平,
金旺木受制,不敢向脾凌。
生金饮子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22、右寸数脉(肺)
右寸数,肺气热,清肃冷啜;伐肝木,肝难藏,痰嗽动血;鼻孔干,毛皮燥,大肠枯结;驱其子,来劝母,怒气可雪;甘露饮,清金饮,二方当啜。
甘露饮清金饮诗:
天降甘露润万物,地气不生天气无。
二地二冬苓壳草,枇杷茵陈共石斛,
麦味汤中增枯芩,清金滋水病悉除。
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茯苓、枳壳、甘草、枇杷叶、茵陈、石斛。
清金饮:甘露饮加黄芩。

23、右关浮脉(脾)
右关浮,脾气虚,难以消食;胃难纳,脾不磨,定成积滞;善治者,枳术丸,补消兼施;不得已,备急丹,中病即止;总不若,参苓散,无穷利益。
诗曰:
枳术只两样,备急姜豆黄,
参苓白术散,药味要说详,
扁莲药苡砂,参术健脾强,
还有苓甘桔,加陈引枣姜。
枳术丸:枳壳、白术。
备急丹:姜、巴豆、大黄。
参苓白术散

24、右关沉脉(脾)
右关沉,脾经实,实则为郁;土即郁,不化食,久则作湿;湿盛了,变痰涎,呕吐不已;二陈汤,六君子,斯症妙剂;山楂肉,宿砂仁,效过神曲。
二陈汤六君子汤诗:
陈半苓草名二陈,再加参术即六君,
山楂神曲善消导,温经和胃宿砂仁。
(任意一方加入山楂、神曲、宿砂仁)

25、右关迟脉(脾)
右关迟,脾经寒,胃中寒;不能食,食不化,行不仍然;腹中疼,四肢凉,二目不闪;观其形,闻其声,病势危险;只须用,理中汤,一服保痊。诗曰:脾胃位乎中,汤名号理中,中寒并此证,故以中投中。

26、右关数脉(脾)
右关数,脾经热,热即火也;火生土,土所悦,不许过烈;过烈了,脾难统,必致失血;血妄行,循喉走,谁可拦阻;归脾汤,加栀丹,多服可也。
诗曰:
归脾引血血归脾,血不归脾必用之,
他症木香易白芍,惟有血虚木香宜。

27、右尺浮脉(命门)
右尺浮,浮为虚,命火衰;有火名,无火实,是火不烈;却反能,炎上焦,火及作害;炎上症,非一条,不能悉;养肾水,配相关,夫妇相得;诗曰:虚火炎病,引火归本经。或问用何药,八味细变通。

28、右尺沉脉(命门)
右尺沉,命火实,不得发越;如湿草,覆盖着,似乎将灭;却内蒸,成便毒,小便溺血;捡一方,又滋水,又清火,又将毒泻;必须用,都气饮,重重加泽泻,泻去毒可矣。

29、右尺迟脉(命门)
右尺迟,命门寒,阳气将散;若阳绝,能救活,必是神仙;谨言迟,一纤阳,幸而未断;想一个,妙法儿,救其危颠;反本汤,重参附,廻阳气转。
反本汤诗:
反本廻阳参附姜,麦味陈草肉桂强,
腊茶姜枣同煎服,入蜜二匙润五脏,
无脉加入猪胆汁,呕者姜妙半夏良。
反本汤:党参、附子、炮姜、麦冬、五味子、陈皮、甘草、肉桂、腊茶,姜枣蜜引。

30、右尺数脉(命门)
右尺数,命门热,阳气太旺;右命门,与胞络,同是为相;君主弱,臣相强,拨乱疆场;助君火,灭相火,国自安康;或八味,或养荣,正复邪亡。理谷不并行,邪正难两立,满座皆君子,小人无地容。

右部既已又写完,肺脾命门脉乃全;

虽是按经著煎丸,学者务必要互看;

历举数方立本宗,不贵熟来贵变通;

果能运用方寸地,神明变化用无穷。


四字捷要脉诀
脉理精微人不测,七表八里难分别。
我非歧黄非和意,独持四字捷要诀。
四字为脉之大纲,浮沉迟数为关节。
浮主表而数主热,沉主里而迟主寒。
更看有力与无力,虚实之间定分别。
表里寒热与虚实,四字抱着六家诀。
浮而有力则为风,无力气虚是本宗。
沉而有力则为积,无力气逆或上壅。
迟而有力痛难禁,无力寒痰在胸中。
数而有力则当热,无力血虚疮疡痛。

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
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几家,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
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
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
学看脉,要部位分明,寸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大小肠两寸分并。临诊脉,贵沉静;勿斜视,勿妄听,澄心静虑验脉症,病在某脏,在某腑,虚当补,实当攻,寒宜温,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至
诊脉时,稳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接续。一息四至平和脉,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脉,八九十至将死期。当医人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足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7、左寸浮脉(心)
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归脾汤诗曰:
参术龙芪神,远归香枣仁,
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养心汤诗:
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
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宁。
补心丹诗:
人元参苓归 地天麦门冬,
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又诗:
补心加石菖(一书为石膏),开窍效更良,
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
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左寸沉脉(心)
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导赤散诗:
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
数味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遥散诗:
逍遥古人不自得,苓术芍药与归柴。
生地薄荷同煎服,山栀丹皮外加味。
泻心汤诗:
泻心汤中芩连黄,三味能泻实火强,
大黄必须酒蒸用,至于芩连也无妨。

9、左寸脉迟(心)
左寸迟,心经寒,抽愵冷颤,面色青,小便白,毛骨悚然,喜热饮,恶凉水,烈火不煖,真武汤,理中汤,附桂难免,不大寒,养荣汤,可保安痊。
理中汤真武汤诗:
术参姜枣名理中,苓术芍附名真武,返本回阳赖桂子。
养荣汤诗:
参苓芪术草陈皮,归桂芍地远五味。
此方无呼不能补,温经去寒大有益。

10、左寸数脉(心)
左寸数,心经热,热即是火,心属火,数属火,火中加火,或赤肿,或痒疡,无非火烁,归脾汤善能泻,火中之火,六味汤加归芍,渐渐消却。
六味汤诗:
地黄山萸苓丹泽,加入归芍滋阴来。
阴生阳降自然里,何怕脉数见火灾。

11、左关浮脉(肝)
左关浮,肝经虚,木中无火,木无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管筋,筋挛脚弱,或结核,或瘰疬,肝气不和,只须用,七味饮,一方安妥。
七味饮诗:
六味加桂名七味,辛以润之此方类,
水能生木木自强,何虑肝经浮脉溃。

12、左关沉脉(肝)
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左金逍遥散诗:
茱萸炒连即左金,逍遥见前不在伸。
疏发肝胆两经火,风以散之此方真,
加米一撮治噤痢。

13、左关迟脉(肝)
左关迟,肝经寒,冰里藏炭;不是热,用凉药,不得正权;浑身颤,二目闭,两手搦拳;腰又弓,脚又软,筋急拘挛;右归饮,八味饮,二方任拣。
诗:
六味八味差不多,只差桂附两班药。
八味无有甘枸杞,左归无有苓丹泽。
14、左关数脉(肝)
左关数,肝经热,火又增火;上烁金,中凌脾,痰涎形削;君不明,乱贼臣,助纣为虐;向北方,求救兵,剿灭贼;大剂子,六味汤,重加归芍。

15、左尺浮脉(肾)
左尺浮,肾经虚,虚则水泛;水泛兮,土不撮,浮而为痰;理中汤,加白蔻,木香制半;亦有那,命门衰,不能配简。即当用,八味饮,敛补而逐痰。

16、左尺沉脉(肾)
左尺沉,肾经实,实则水聚;水不流,其余脏,何以济滋;二目赤,唇口糜,鼻无润滞;皮肤燥,咽咙干,二便且闭;四物汤,右归饮,重加六味。

17、左尺迟脉(肾)
左尺迟,肾经寒,寒则水凝;水凝了,遇寒冬,必冻成冰;穿厚衣,近烈火,难止寒冷;四肢厥,两唇青,小腹绞痛;用姜附,上肉桂,加入汤中。
诗曰:
寒则凝滞热流通,大凡医家无不明,
太阳一照冰霜解,不过二八与理中。

18、左尺数脉(肾)
左尺数,数为热,热则水沸;水沸了,必横流,谁可遏阻;上涌痰,下滑精,曷其危笃;益气汤,知柏丸,清水补土;服二方,兼能养,其庶几乎。

19、右寸浮脉(肺)
右寸浮,肺气虚,不能固表;不制木,不生水,反被火燎;空咳嗽,盗自汗,黄芪汤妙;木势盛,水势弱,惟肺可保;即速进,生金饮,两家和好。
诗曰:
黄芪汤中归术芪,远志枣仁补骨脂,
生金饮内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黄芪汤:当归、白术、黄芪、远志。
生金饮:党参、白术、当归、白芍、生地、麦冬、丹皮、甘草。

20、右寸沉脉(肺)
右寸沉,肺气实,内热表寒;嗽声沉,咽微干,见饭懒餐;气不散,胸腹满,膨胀难堪;轻四君,重益气,二方可拣;平肺散,生脉散,泻白三散。
诗曰:
参苓青陈知味天,即是人参平肺散,
生脉散中参麦味,泻白桑骨二皮甘,
参苓术草四君子,益气归芪升柴兼。

21、右寸迟脉(肺)
右寸迟,肺经寒,寒难尅木;木过旺,反烁金,更凌脾土;脾土衰,不生金,金愈受苦;外不卫,表更松,贼风易入;也须将,生金饮,连进数付。
诗曰:
金生水亦生,水生木火平,
金旺木受制,不敢向脾凌。
生金饮子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22、右寸数脉(肺)
右寸数,肺气热,清肃冷啜;伐肝木,肝难藏,痰嗽动血;鼻孔干,毛皮燥,大肠枯结;驱其子,来劝母,怒气可雪;甘露饮,清金饮,二方当啜。
甘露饮清金饮诗:
天降甘露润万物,地气不生天气无。
二地二冬苓壳草,枇杷茵陈共石斛,
麦味汤中增枯芩,清金滋水病悉除。
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茯苓、枳壳、甘草、枇杷叶、茵陈、石斛。
清金饮:甘露饮加黄芩。

23、右关浮脉(脾)
右关浮,脾气虚,难以消食;胃难纳,脾不磨,定成积滞;善治者,枳术丸,补消兼施;不得已,备急丹,中病即止;总不若,参苓散,无穷利益。
诗曰:
枳术只两样,备急姜豆黄,
参苓白术散,药味要说详,
扁莲药苡砂,参术健脾强,
还有苓甘桔,加陈引枣姜。
枳术丸:枳壳、白术。
备急丹:姜、巴豆、大黄。
参苓白术散

24、右关沉脉(脾)
右关沉,脾经实,实则为郁;土即郁,不化食,久则作湿;湿盛了,变痰涎,呕吐不已;二陈汤,六君子,斯症妙剂;山楂肉,宿砂仁,效过神曲。
二陈汤六君子汤诗:
陈半苓草名二陈,再加参术即六君,
山楂神曲善消导,温经和胃宿砂仁。
(任意一方加入山楂、神曲、宿砂仁)

25、右关迟脉(脾)
右关迟,脾经寒,胃中寒;不能食,食不化,行不仍然;腹中疼,四肢凉,二目不闪;观其形,闻其声,病势危险;只须用,理中汤,一服保痊。诗曰:脾胃位乎中,汤名号理中,中寒并此证,故以中投中。

26、右关数脉(脾)
右关数,脾经热,热即火也;火生土,土所悦,不许过烈;过烈了,脾难统,必致失血;血妄行,循喉走,谁可拦阻;归脾汤,加栀丹,多服可也。
诗曰:
归脾引血血归脾,血不归脾必用之,
他症木香易白芍,惟有血虚木香宜。

27、右尺浮脉(命门)
右尺浮,浮为虚,命火衰;有火名,无火实,是火不烈;却反能,炎上焦,火及作害;炎上症,非一条,不能悉;养肾水,配相关,夫妇相得;诗曰:虚火炎病,引火归本经。或问用何药,八味细变通。

28、右尺沉脉(命门)
右尺沉,命火实,不得发越;如湿草,覆盖着,似乎将灭;却内蒸,成便毒,小便溺血;捡一方,又滋水,又清火,又将毒泻;必须用,都气饮,重重加泽泻,泻去毒可矣。

29、右尺迟脉(命门)
右尺迟,命门寒,阳气将散;若阳绝,能救活,必是神仙;谨言迟,一纤阳,幸而未断;想一个,妙法儿,救其危颠;反本汤,重参附,廻阳气转。
反本汤诗:
反本廻阳参附姜,麦味陈草肉桂强,
腊茶姜枣同煎服,入蜜二匙润五脏,
无脉加入猪胆汁,呕者姜妙半夏良。
反本汤:党参、附子、炮姜、麦冬、五味子、陈皮、甘草、肉桂、腊茶,姜枣蜜引。

30、右尺数脉(命门)
右尺数,命门热,阳气太旺;右命门,与胞络,同是为相;君主弱,臣相强,拨乱疆场;助君火,灭相火,国自安康;或八味,或养荣,正复邪亡。理谷不并行,邪正难两立,满座皆君子,小人无地容。

右部既已又写完,肺脾命门脉乃全;

虽是按经著煎丸,学者务必要互看;

历举数方立本宗,不贵熟来贵变通;

果能运用方寸地,神明变化用无穷。


四字捷要脉诀
脉理精微人不测,七表八里难分别。
我非歧黄非和意,独持四字捷要诀。
四字为脉之大纲,浮沉迟数为关节。
浮主表而数主热,沉主里而迟主寒。
更看有力与无力,虚实之间定分别。
表里寒热与虚实,四字抱着六家诀。
浮而有力则为风,无力气虚是本宗。
沉而有力则为积,无力气逆或上壅。
迟而有力痛难禁,无力寒痰在胸中。
数而有力则当热,无力血虚疮疡痛。

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
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几家,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
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
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
学看脉,要部位分明,寸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大小肠两寸分并。临诊脉,贵沉静;勿斜视,勿妄听,澄心静虑验脉症,病在某脏,在某腑,虚当补,实当攻,寒宜温,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至
诊脉时,稳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接续。一息四至平和脉,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脉,八九十至将死期。当医人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足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7、左寸浮脉(心)
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归脾汤诗曰:
参术龙芪神,远归香枣仁,
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养心汤诗:
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
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宁。
补心丹诗:
人元参苓归 地天麦门冬,
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又诗:
补心加石菖(一书为石膏),开窍效更良,
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
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左寸沉脉(心)
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导赤散诗:
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
数味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遥散诗:
逍遥古人不自得,苓术芍药与归柴。
生地薄荷同煎服,山栀丹皮外加味。
泻心汤诗:
泻心汤中芩连黄,三味能泻实火强,
大黄必须酒蒸用,至于芩连也无妨。

9、左寸脉迟(心)
左寸迟,心经寒,抽愵冷颤,面色青,小便白,毛骨悚然,喜热饮,恶凉水,烈火不煖,真武汤,理中汤,附桂难免,不大寒,养荣汤,可保安痊。
理中汤真武汤诗:
术参姜枣名理中,苓术芍附名真武,返本回阳赖桂子。
养荣汤诗:
参苓芪术草陈皮,归桂芍地远五味。
此方无呼不能补,温经去寒大有益。

10、左寸数脉(心)
左寸数,心经热,热即是火,心属火,数属火,火中加火,或赤肿,或痒疡,无非火烁,归脾汤善能泻,火中之火,六味汤加归芍,渐渐消却。
六味汤诗:
地黄山萸苓丹泽,加入归芍滋阴来。
阴生阳降自然里,何怕脉数见火灾。

11、左关浮脉(肝)
左关浮,肝经虚,木中无火,木无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管筋,筋挛脚弱,或结核,或瘰疬,肝气不和,只须用,七味饮,一方安妥。
七味饮诗:
六味加桂名七味,辛以润之此方类,
水能生木木自强,何虑肝经浮脉溃。

12、左关沉脉(肝)
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左金逍遥散诗:
茱萸炒连即左金,逍遥见前不在伸。
疏发肝胆两经火,风以散之此方真,
加米一撮治噤痢。

13、左关迟脉(肝)
左关迟,肝经寒,冰里藏炭;不是热,用凉药,不得正权;浑身颤,二目闭,两手搦拳;腰又弓,脚又软,筋急拘挛;右归饮,八味饮,二方任拣。
诗:
六味八味差不多,只差桂附两班药。
八味无有甘枸杞,左归无有苓丹泽。
14、左关数脉(肝)
左关数,肝经热,火又增火;上烁金,中凌脾,痰涎形削;君不明,乱贼臣,助纣为虐;向北方,求救兵,剿灭贼;大剂子,六味汤,重加归芍。

15、左尺浮脉(肾)
左尺浮,肾经虚,虚则水泛;水泛兮,土不撮,浮而为痰;理中汤,加白蔻,木香制半;亦有那,命门衰,不能配简。即当用,八味饮,敛补而逐痰。

16、左尺沉脉(肾)
左尺沉,肾经实,实则水聚;水不流,其余脏,何以济滋;二目赤,唇口糜,鼻无润滞;皮肤燥,咽咙干,二便且闭;四物汤,右归饮,重加六味。

17、左尺迟脉(肾)
左尺迟,肾经寒,寒则水凝;水凝了,遇寒冬,必冻成冰;穿厚衣,近烈火,难止寒冷;四肢厥,两唇青,小腹绞痛;用姜附,上肉桂,加入汤中。
诗曰:
寒则凝滞热流通,大凡医家无不明,
太阳一照冰霜解,不过二八与理中。

18、左尺数脉(肾)
左尺数,数为热,热则水沸;水沸了,必横流,谁可遏阻;上涌痰,下滑精,曷其危笃;益气汤,知柏丸,清水补土;服二方,兼能养,其庶几乎。

19、右寸浮脉(肺)
右寸浮,肺气虚,不能固表;不制木,不生水,反被火燎;空咳嗽,盗自汗,黄芪汤妙;木势盛,水势弱,惟肺可保;即速进,生金饮,两家和好。
诗曰:
黄芪汤中归术芪,远志枣仁补骨脂,
生金饮内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黄芪汤:当归、白术、黄芪、远志。
生金饮:党参、白术、当归、白芍、生地、麦冬、丹皮、甘草。

20、右寸沉脉(肺)
右寸沉,肺气实,内热表寒;嗽声沉,咽微干,见饭懒餐;气不散,胸腹满,膨胀难堪;轻四君,重益气,二方可拣;平肺散,生脉散,泻白三散。
诗曰:
参苓青陈知味天,即是人参平肺散,
生脉散中参麦味,泻白桑骨二皮甘,
参苓术草四君子,益气归芪升柴兼。

21、右寸迟脉(肺)
右寸迟,肺经寒,寒难尅木;木过旺,反烁金,更凌脾土;脾土衰,不生金,金愈受苦;外不卫,表更松,贼风易入;也须将,生金饮,连进数付。
诗曰:
金生水亦生,水生木火平,
金旺木受制,不敢向脾凌。
生金饮子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22、右寸数脉(肺)
右寸数,肺气热,清肃冷啜;伐肝木,肝难藏,痰嗽动血;鼻孔干,毛皮燥,大肠枯结;驱其子,来劝母,怒气可雪;甘露饮,清金饮,二方当啜。
甘露饮清金饮诗:
天降甘露润万物,地气不生天气无。
二地二冬苓壳草,枇杷茵陈共石斛,
麦味汤中增枯芩,清金滋水病悉除。
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茯苓、枳壳、甘草、枇杷叶、茵陈、石斛。
清金饮:甘露饮加黄芩。

23、右关浮脉(脾)
右关浮,脾气虚,难以消食;胃难纳,脾不磨,定成积滞;善治者,枳术丸,补消兼施;不得已,备急丹,中病即止;总不若,参苓散,无穷利益。
诗曰:
枳术只两样,备急姜豆黄,
参苓白术散,药味要说详,
扁莲药苡砂,参术健脾强,
还有苓甘桔,加陈引枣姜。
枳术丸:枳壳、白术。
备急丹:姜、巴豆、大黄。
参苓白术散

24、右关沉脉(脾)
右关沉,脾经实,实则为郁;土即郁,不化食,久则作湿;湿盛了,变痰涎,呕吐不已;二陈汤,六君子,斯症妙剂;山楂肉,宿砂仁,效过神曲。
二陈汤六君子汤诗:
陈半苓草名二陈,再加参术即六君,
山楂神曲善消导,温经和胃宿砂仁。
(任意一方加入山楂、神曲、宿砂仁)

25、右关迟脉(脾)
右关迟,脾经寒,胃中寒;不能食,食不化,行不仍然;腹中疼,四肢凉,二目不闪;观其形,闻其声,病势危险;只须用,理中汤,一服保痊。诗曰:脾胃位乎中,汤名号理中,中寒并此证,故以中投中。

26、右关数脉(脾)
右关数,脾经热,热即火也;火生土,土所悦,不许过烈;过烈了,脾难统,必致失血;血妄行,循喉走,谁可拦阻;归脾汤,加栀丹,多服可也。
诗曰:
归脾引血血归脾,血不归脾必用之,
他症木香易白芍,惟有血虚木香宜。

27、右尺浮脉(命门)
右尺浮,浮为虚,命火衰;有火名,无火实,是火不烈;却反能,炎上焦,火及作害;炎上症,非一条,不能悉;养肾水,配相关,夫妇相得;诗曰:虚火炎病,引火归本经。或问用何药,八味细变通。

28、右尺沉脉(命门)
右尺沉,命火实,不得发越;如湿草,覆盖着,似乎将灭;却内蒸,成便毒,小便溺血;捡一方,又滋水,又清火,又将毒泻;必须用,都气饮,重重加泽泻,泻去毒可矣。

29、右尺迟脉(命门)
右尺迟,命门寒,阳气将散;若阳绝,能救活,必是神仙;谨言迟,一纤阳,幸而未断;想一个,妙法儿,救其危颠;反本汤,重参附,廻阳气转。
反本汤诗:
反本廻阳参附姜,麦味陈草肉桂强,
腊茶姜枣同煎服,入蜜二匙润五脏,
无脉加入猪胆汁,呕者姜妙半夏良。
反本汤:党参、附子、炮姜、麦冬、五味子、陈皮、甘草、肉桂、腊茶,姜枣蜜引。

30、右尺数脉(命门)
右尺数,命门热,阳气太旺;右命门,与胞络,同是为相;君主弱,臣相强,拨乱疆场;助君火,灭相火,国自安康;或八味,或养荣,正复邪亡。理谷不并行,邪正难两立,满座皆君子,小人无地容。

右部既已又写完,肺脾命门脉乃全;

虽是按经著煎丸,学者务必要互看;

历举数方立本宗,不贵熟来贵变通;

果能运用方寸地,神明变化用无穷。

脉法诀要:二十四脉连汤头

诊脉必须诊出脉的病位,脉的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脉中诊出。

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脉的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的卫分证也在表,所以脉也在浮位。如浮紧风寒、脉缓风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等。

单凭一个浮脉不能断定是什么病,必须再诊出八纲脉来断其表里、寒热、虚实与气血,如浮滑是成痰、浮弦是风邪挟郁,浮数是风热等。

但是要想诊断一个完整的疾病,还必须诊出第三个脉来。如浮滑数是风痰热,浮紧弦是风寒而体痛。

这样还不够,要想看清病人的疾病、进一步弄清病人的体质与疾病的转机就要再找出第四个脉来。

如浮滑数而按之弦细,这就清楚多了,弦则肝郁,细为血虚,脉象告诉你,这人是素来血虚肝郁,前是风火痰热,你在开方治风火痰热时,要照顾到血虚肝郁方面。

也就是说,在治风火痰热时不可以过凉,也不可以过于祛风,忘了病人是血虚之体。因为病人体质是血虚肝郁,不能多散风、多清热。

先父经常说:看脉必看出五个脉才能诊断清楚,不是一个什么脉就诊什么病、就用什么药。

诊脉是不是都必须诊出五个脉才算诊断清楚?

不然,就是诊出五个脉来,也只能是比较清楚,一定还要望舌、观色、看形体、问病情及治疗经过,才能初步诊出病机,决定治疗方案,再通过试验治疗,才能进一步决定出确诊与否。

不然不是科学的,也不可能将病治好。

我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诊脉达到理想的要求是比较难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望、闻、问诊进行分析,不断积累经验。

“诊脉完全依赖医生指端感觉的灵敏度,要掌握切脉的技术,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经常作切脉的锻炼,以保准字。”

这是先父生前常常讲述的话,要达到指下清楚,判断准确确实要下一定工夫。

诊脉必须五十动以上,才能诊出有病之脉张仲景曾说过:“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

说明了诊脉需有五十动的时间,才能辨出几种脉形,辨出主脉兼脉,在诊清病情的基础上才能立法、处方,这是我们临床医生必须遵守的。

先父根椐他的经验认为:测脉定位当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以更好地定表、里,定功能与实质。

以浮部定表分,中以定偏里,按是属里,沉则为深层极里。也可以说浮脉主表、沉脉主里,中与按皆为半表半里。温病的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可以用浮中按沉来划分。

总之,浮、中主功能方面疾病,而按与沉主实质性的疾病。又如新病与久病,气病与血病,外感与内伤等,都能用浮中按沉四部辨别清楚。

下面谈谈浮中与按沉的取脉方法:

1. 浮部的取脉法

医生用指轻轻地按在病人桡骨动脉皮肤上,浮位表示病机在表分,如伤寒病人初起病在太阳,温病则为病在卫分,或为在肺与皮毛。

当然,浮只表示病在表位,要想全面了解病因、病机,还要看兼脉的情况,如浮滑主风痰,浮数主风热等。

若想进一步测虚实、寒热、表里、气血,或停痰、停饮、郁热、血瘀等,就必须检査其它兼脉,不然就难以详细确诊病位与病机。

2. 中部的取脉法

是从浮位加小力,诊于皮肤之下即是中部。如浮位用三菽之力,(菽:豆也),中部即是六菽之力,表示病在气分,或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

伤寒病是标志邪从表入里,主胃,主阳明;温病则明显属气分;在一般杂病中,即称它为在肺胃之间。

总之,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位者,多主功能性疾病,属阳,属气分。若再加力而入“按”部位,这说明邪已入营、入血了。

3. 按部的取脉法

医生切脉,从浮、中再加重力量(九菽之力),按在肌肉部分,反映邪在里之病,如《伤寒论》的太阴证,温病的营分证,杂病则主肝、主筋膜之间的病变。

凡脉在按部出现则说明病已入里,主营分、主阴。

4. 沉部的取脉法

从按部加重用十二菽之力向下切脉,已按至筋骨,表示病已深入,主下焦、主肾、主命门。

如《伤寒论》病在少明、厥阴。少阴病以沉细为代表脉,而厥阴病多以沉弦为代表脉。

在温病则表示邪入血分。在杂病中说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当细致审证治疗。如病人脉象见于按沉,主实质性疾病,也说明了疾病的实质性问题。

论脉已谈了三讲,自己这些年来体会,尤其是近二十年来自己的看法:诊脉不能简单、机械,必须分清浮、中、按、沉四部,上面的浮中两部反映功能方面的疾病;下面的按、沉两部才反映疾病实质的病变。

正象舌苔与舌质的关系一样。凡属舌苔变化多端,归根结底是反映功能方面的问题;舌质的变化虽少,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说明本质的情况。

所谓功能方面的病变,是指在表位、浅层,卫分、气分阶段,如气郁不舒、木土不和、肝郁气滞,停痰、停饮,胃肠消化欠佳等所导致的疾病。用疏调解郁即可改善这些功能性疾病。

所谓本质性病变,是指本质阳虚、命门火衰或阴虚阳亢等,或病在营分、血分以及陈痰久郁阻于络脉,癥瘕、积聚、肿瘤等一类疾病。

另外,久病邪深入于肝肾,下元久虚,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用滋补、培元等方法者,皆可以认为是本质性疾病。

临床诊脉所见,浮中与按沉所得脉象往往有迥然不同者,一般来说,浮中见其标象,按沉得其本质,若诊脉能辨别浮中与按沉之异,则病之表里、寒热、虚实,纵其错综复杂,亦必无遁矣。

古之名医多重视沉取至骨以察其真。如朱丹溪《涩脉论》云之:

涩之见固多虚寒,亦有痼热为病者,医于指下见有不足之气象,便以为虛,或以为寒,孟浪与药,无非热外,轻病必重,重病为死者多矣,何者?

人之所藉以为生者,血与气也,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揉,脉道阻塞,不能自行,亦见涩状,若査取至骨,来似有力,且数,以意参之于证,验之形气,但有热证,当作痼热可也。

涩缘血少或亡精,因多虚寒,然按之至骨反有力且数,以此而知其断非虚寒可比,此乃老痰瘀血,阻塞脉道使然,郁久化热,深伏于里,故曰痼热,言其深且久也。

若不沉取骨至,何以辨此痼热之证哉?此前贤诊脉之精髄所在也。

绍琴幼承庭训,及长,历随数名医临诊,每叹诸师诊脉之精湛,迄今潜心研讨五十年,悟得诊脉必分浮、中、按、沉四部,浮中为标,按沉主本。

若二部之脉不同,则必参舌,色、证,以辨其真假、主次、缓急,以定其何者宜先治,何者当后医,何者须兼顾,何者可独行。脉象一明,治则随之,有如成竹在胸,定可稳操胜券矣。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