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雨中写了一首词,4句话道尽人生无常,被林语堂奉为经典

 杨孟金1uiih3vb 2021-07-14

俗话说,人生无常。

如果说有这么一种人生,在洗尽铅华之后返璞归真,即使历经世间的繁华,内心依旧清澈如水,那么我认为这一定就是苏东坡的人生。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也曾说过,他最欣赏的古代文学家就是苏轼,尤其喜欢苏轼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当年,苏东坡被贬黄州,本已经落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却依然能够写出这些千古流传的好诗词,这大概就是他人口中的“孤独出诗人吧”。

其实,我更喜欢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的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中的内容看似浅显易懂,但是它背后的故事,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解呢?

如果苏轼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那又怎么可能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呢?在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诗人在去往田地的途中,忽逢大雨,同行之人都被淋得非常狼狈,只有苏东坡在享受着这场春雨。

在雨中,他做出了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的上阙寄托了苏轼任凭风吹雨打,也甘愿披着蓑衣度过此生的信念。而末句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这句饱含人生哲理的诗词,直击我们的内心深处。

在我看来,人生本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无论是大起,还是大落,最后终归是过往云烟。就像名垂千古的苏东坡,生活无论跟他开了什么玩笑,他依然还是苏轼。

哪怕生活拮据到了一家人只能住在驿亭的地步,他依然能够写出“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这样的词句。

苏轼的一生共创作了360多首词作,其中“归”这个字出现了100多次,正是由于苏轼在逆境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才使得他能够达到“心归”的境界。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世界

之前网上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而苏轼,却在这个问题上找到了答案。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篇序言里写道: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样的评价,每一个词语都把握的很到位,苏东坡正是这样一个集大成者,在他身上,无论是人品、才华还是态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苏轼词传》,其中不但收录了苏轼的诗词,而且还记录了他的一生。我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苏轼的人生之后,再次读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突然读懂了他的豁达。

这本书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

除了《苏轼词传》,这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古人云:“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辛弃疾本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后来弃武从文,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除了这两本以外,这套书还包含了《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