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林时钟驱动下的原油

 昵称tYrU3r9E 2021-07-14

能化分析师

黄秀仕

从业资格号:F0290469

原油

美林时钟对原油的影响

去年疫情爆发至今,全球经济经历“衰退-复苏-过热”三个阶段,大类资产表现同美林时钟非常契合,债券、股票、商品先后阶段性占优。而站在当下,原油作为大众商品之首,正处于风口浪尖的“过热”阶段,油价也在不断的上涨且连创疫情后的新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认为原油正在被无形的美林时钟所驱动,相反原油的基本面驱动退为其次,毕竟周期的浪潮便如滔滔江水难以阻挡,且事后来看总是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以在讨论原油基本面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来认识一下美林时钟对原油的影响。

美林时钟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角度出发,两两组合将经济周期分成了:衰退期(经济下降+通胀下降)、复苏期(经济增长+通胀下降)、过热期(经济增长+通胀上升)、滞胀期(经济下降+通胀上升)四个象限,四个象限的轮回往复构成了每一轮经济周期。由于罕见疫情的影响,美林时钟周期转变速度加快,俗称美林电风扇,短短一年时间我国经济经历“衰退-复苏-过热”三个阶段,大类资产表现同美林时钟较为契合,债券、股票、商品先后阶段性占优。2020年1-3月,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经济步入短暂的衰退区间,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转负,通胀也处于下行区间,在这一时期大类资产表现顺序为债券>汇率>股票>商品。2020年4-10月,我国经济率先实现V型反转,成功由衰退过渡到复苏区间。基建和地产是经济在上半年需求快速回升的主要动力,下半年疫情错位的背景下出口开始接力,经济复苏态势确定。在这一时期大类资产的表现顺序为股票>商品>汇率>债券。2020年11月至今,我国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同时,通胀开始抬头,经济和物价同时处于上行区间,表明中国经济逐步由复苏阶段进入到过热阶段。在这一时期大类资产的表现顺序为商品>股票>债券>汇率。

既然确定当前处于过热阶段,那么阶段占优的大类资产为商品,但是一旦进入滞胀阶段,商品的超额收益将会迅速消失,进入到现金为王的阶段。参考经典美林时钟的大类资产配置演绎,过热阶段表现最好的大类资产是商品,股票的吸引力下降但依然为正收益,债市整体是震荡的格局。一旦经济进入滞胀的阶段,商品的超额收益将迅速消失,经典美林时钟的情形是除了70年代石油危机带来的油价大幅上涨之外,其余的商品均转为下跌,经济进入滞涨阶段之后,所有的资产均跑不赢现金,现金为王。由于本轮疫情爆发时间不同带来的国内和全球经济复苏节奏的错位,全球经济滞后复苏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经济由过热转向滞胀方向较为确定,因为国内10年期国债价格已经在今年3月初见底随后持续反弹至今,在国内而言债券已经从最次的资产变身为中间资产,这刚好契合从过热转为滞涨阶段大类资产的变化。如果看国外的情况,主要需要观察美国10年期美债价格,发现去年4月份见底的10年期美债至今依然在最低水平徘徊,说明在国外债券仍然是最垃圾的资产,同时也意味着美国以及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美林时钟的过热阶段,那么对于国外而言滞涨阶段还会有多远呢,我认为有中国滞涨周期走在前面,国外的滞涨周期应该也不会太远,那么对于大宗商品对于原油而言,还有多少上涨的空间则需要冷静思考。全球何时走完过热步入滞涨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以此轮美林电风扇的轮转速度来看,全球滞涨也许不远,但可以明确一旦从过热转为滞涨,大宗商品见顶原油见顶。

图1:美林时钟周期图

图2:梅林时钟周期下各类资产的走势

原油

全球供需下半年由紧缺转为紧平衡

从全球供需平衡表上可以看到供需缺口的变化,首先去年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Q2原油需求断崖式下跌,彼时全球原油供应还没有及时作出调整,因此导致全球供需严重供过于求,库存大幅上升。随后进入2020年Q3供需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供应方面OPEC与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和解最终达成减产协议宣布减产980万桶/天,需求方面全球原油需求在去年4月份触底,之后延续需求反弹,且需求复苏的速度快于供应反弹,最终导致2020年Q3出现全球供应短缺直至现在。

然而,我们预估今年下半年全球供需格局将再次发生变化,预计6月份后原油市场结束供应短缺状态,转而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因为预计下半年原油消费复苏增速放缓,同时由于OPEC+决定增产,供应增速加快,简单来说就是供应增长的速度快于需求增长的速度,从而达到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从边际变化来看,就是从供应短缺转变为供需紧平衡。

图3:全球原油供需差

原油

供应端:OPEC+主导产量回升,美国产量恢复不及预期

去年全球原油市场整体局势错综复杂,价格走势暴涨暴跌,影响因素众多且发生得突如其然难以预料。虽然整体局势复杂,但是我认为今年主导油价走势的有两个主要因素:疫情影响减弱需求逐步复苏、高价影响下的供应增加。未来还要看疫苗的实施会给疫情带来多大的变化,原油需求增速能否跑赢原油供应增速还具有不确定性。

供应端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的变化来自OPEC+传统产油国产量与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去年3月份时,由于沙特与俄罗斯减产协议谈判破裂,导致双方恶性竞争抢夺原油市场份额,3-4月份整天原油供应暴涨,最终导致油价两日爆挫30% 。然而在5月份时,双方经过再次协商调和,最终达成新版减产协议,同意5-7月份OPEC+减产额度970万桶/日,减产力度史无前例,全球原油供应显著下降。但减产力度逐步下降,8-12减产额度降为770万桶/日。而自明年1月份起减产额度逐月下降50万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600万桶/日;并在年底将半年一次会议的惯例改成每月一次,以便应对油市动荡。2021年3月4日,OPEC+部长级会议结果表示除了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其他成员国将延长减产计划,沙特将自愿延长100万桶/日的减产至4月。4月OPEC+部长会议结束,根据商议结果OPEC+计划在5月、6月和7月分别将石油日产量提高35万桶、35万桶和44.1万桶,另外沙特将逐步取消自1月以来自愿减产的100万桶/日,5月减少25万桶/日,6月减少35万桶/日,7月减少40万桶/日。6月1日OPEC+会议决定维持7月的增产计划,OPEC代表称,在5月和6月增加产量后,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建议保持7月的原油增产计划。根据该计划,OPEC+将在6月和7月分别增产35万桶/日和44.1万桶/日。此外,沙特将继续解除其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10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计划。下一次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将在7月1日举行。这意味着如果油价继续反弹,OPEC+会逐步增加其原油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图4:OPEC历次产量变动会议

至于页岩油,其生产完全成本在50美元/桶左右,年初以来的半年时间里,油价持续攀升,从年初的50美元上升至目前的接近70美元,远高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意味着美国油企目前在生产利润较高,现金流逐步宽裕,油企从之前的负油价的窘境中逐步恢复投资活力,新增投资逐步上升,直接体现在活跃钻井数量逐步回升,目前的活跃钻井数量较去年底部反弹96%!由于页岩油钻探效率极高,较传统原油前期钻探周期大幅缩减,因此只要有资金投入,页岩油生产活动将得到提升,美国产量也将会有显著的增长。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有所不同,美国原油产量自从去年疫情影响降至最低点的970万桶/天后,目前仅仅反弹至1100万桶/天,反弹幅度远远不及活跃钻井回升的幅度,这也意味着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上升空间还很大,如果美国原油产能能够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那全球原油供应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叠加OPEC+的增产机会,我认为下半年全球原油供应趋势很明显,后疫情时期原油供应将逐步回升。

因此,总体供应端应该还会继续增长。对于OPEC+来讲,只要原油价格保持稳定,那么OPEC+将会继续执行增产政策。对于美国页岩油来讲,只要美国原油价格高于50美元,美国油企营运利润大幅改善,投资增加,钻井数量增加,美国原油产量还有上升空间。

1.美国供应端:美国油价远高于页岩油生产成本,产量将增长。

油价大幅高于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油企资本盈余,现金流宽松,增加开支增加投资,钻机数量逐步增加,产量将逐步回升。

由于目前油价已经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美国各大油企利润大升现金流充裕,从而增加资本开支,结果可以看到今年活跃钻机数量不断上升,原油钻机是原油开采的核心装备,新增开采活动必须要有钻机参与,因此在活跃钻机数量回升的情况下页岩油产量增长空间很大,后续美国原油产量将继续增加。

从成本端来看,以其中最大的4家页岩油生产企业为例计算其页岩油生产成本如下表,总体加权平均成本在52美元左右。而目前美国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意味着美国油企生产有丰厚利润,因此我认为只要油价在50上方,美国页岩油的产量继续增多。

图5:四大页岩油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计算   

图6:美国原油产量见底回升

图7:原油活跃钻机数量见底回升

2.OPEC供应端:只要全球原油供小于求, OPEC+将会继续执行增产政策。

去年3月份时,由于沙特与俄罗斯减产协议谈判破裂,导致双方恶性竞争抢夺原油市场份额,3-4月份整天原油供应暴涨,最终导致油价两日爆挫30% 。然而在5月份时,双方经过再次协商调和,最终达成新版减产协议,同意5-7月份OPEC+减产额度970万桶/日,减产力度史无前例,全球原油供应显著下降。但减产力度逐步下降,8-12减产额度降为770万桶/日。而自明年1月份起减产额度逐月下降50万桶/日,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600万桶/日;并在年底将半年一次会议的惯例改成每月一次,以便应对油市动荡。2021年3月4日,OPEC+部长级会议结果表示除了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其他成员国将延长减产计划,沙特将自愿延长100万桶/日的减产至4月。4月OPEC+部长会议结束,根据商议结果OPEC+计划在5月、6月和7月分别将石油日产量提高35万桶、35万桶和44.1万桶,另外沙特将逐步取消自1月以来自愿减产的100万桶/日,5月减少25万桶/日,6月减少35万桶/日,7月减少40万桶/日。6月1日OPEC+会议决定维持7月的增产计划,OPEC代表称,在5月和6月增加产量后,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建议保持7月的原油增产计划。根据该计划,OPEC+将在6月和7月分别增产35万桶/日和44.1万桶/日。此外,沙特将继续解除其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10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计划。下一次OPEC+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将在7月1日举行。这意味着如果油价继续反弹,OPEC+会逐步增加其原油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多年以来,OPEC石油政策在控制油价与控制产量间不断寻求平衡。其价格政策经历了从直接定价到间接影响,中间一度放弃干预。2015年以前,OPEC几乎每次减产行动都能有效地提振原油价格;而2015年之后,随着美国和俄罗斯产量份额的扩大,OPEC通过调整原油供应量对油价产生的影响有限,几乎只有近一半的减产会议能刺激油价上涨。从原油价格的百年历史中可以看出,OPEC国家主导原油价格的时代已经过去,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在逐步削弱。不过,OPEC仍是全球石油主要的供应来源,其产量的增减对油价走势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情况很清晰,油价处于70美元的相对高位,OPEC继续扩增产能的趋势大概率会在下半年延续,那么在OPEC原油产量扩增的情况下,原油市场还是有一定供应增加的压力的,至于整个供需格局会是短缺还是过剩,还需要看看全球原油需求端的情况。

图8:OPEC增产

3.全球原油供应端:低油价下,供应持续下降

全球原油供应应该继续回升。对于OPEC+来讲,只要原油价格保持稳定,那么OPEC+将会继续执行增产政策。对于美国页岩油来讲,只要美国原油价格高于50美元,美国油企营运利润大幅改善,投资增加,钻井数量增加,美国原油产量还有上升空间。

图9:全球原油供应逐步回升

原油

需求端:全球疫情反复,但需求端依然持续复苏

原油需求端的剧烈变化,毫无疑问是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所直接导致的。可以说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对原油消费的影响是立竿见影,一针见血的。因为新冠病毒具有超高的传染性,一旦该病毒在一个区域蔓延开,那么政府会立马在该区域实施管控措施,与此同时此区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人们会减少出行,交通运输活动大幅削减,原油需求大幅下滑。

现在全球疫情仍然严峻,海外疫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回落至30万附近。此前疫情大规模再度爆发的印度,目前新增确诊人数也从最高峰的41万下滑至目前的不到10万人。印度疫情的复发从4月份至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就是疫情对原油需求端的影响在明显边际走弱,需求减少与新冠案例数量的激增不成正比。

在最近这波新冠肺炎浪潮之前,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极其强劲。自2020年8月以来,印度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直很健康,并在今年3月份达到55.4。拖拉机的购买也是建设性的,同比增长172%,与2019年3月的水平相比增长近37%。除非延长限制措施,印度的需求应该会在2021年第三季度强劲反弹至2019年水平以上。这是印度和全球需求复苏道路上的一个暂时颠簸。

经合组织国家的复苏速度超过了非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停滞水平。美国的需求尤为突出。大约60%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25%的人完全接种了疫苗。随着人们在复活节假期期间大量恢复使用地面和空中交通,美国国内大多数限制得以解除。乘客出行里程从复活节假期期间仅低于2019年水平1%回落至低于2019年水平的9%。这一情况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即今年的自由驾驶将会很强劲,但由于在家工作的增加,新的常态驾驶需求将低于2019年。航空公司也出现了类似的假日增长,尽管国际旅行仍然较为低迷,但国内航班数量已经达到大流行前水平的75.4%,为进一步增长留出很大空间。欧洲的疫苗接种率也终于有所改善,尽管需求可能要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才会有所反应。

简单的说,疫情后时代原油的需求复苏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复苏的速度依然还是要取决于疫情的控制以及疫苗的接种率。

图10:全球新增确诊人数

图11:主要国家每百人接种量

1.中国原油需求:原油需求已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国内的原油需求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成功,整体防控进度快于其他国家,且提前开放经济复工复产,社会经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国内原油消费已经恢复正常,1—5月份,加工原油29274万吨,同比增长12.0%,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5.3%。原油进口有所回落, 1—5月份,进口原油22054万吨,同比增长2.3%。

图12:中国原油加工量超疫情前水平

图13:中国原油加工量创历史新高

1.美国原油需求:疫苗接种率高,需求显著复苏

2021 年   1 月全球疫情大幅缓解,主要来自拜登就任后美国新增确诊大幅下降;2 月南美

疫情抬头, 3 月印度开始失控, 4 月全球新增破前高, 5 月增速开始回落。去年底以来各国陆续推进疫苗接种。截至 5 月 25 日,全球累计接种疫苗   17.0 亿剂次(包

括多剂接种),完成接种 3.9 亿人,占总人口 5.1% 。美国接种 2.86 亿剂次,完成接种1.20 亿人,占总人口 40% 。中国、印度分别接种 5.11、2.22 亿 剂次。

同时,油品需求六成以上来自交通运输。四月印度疫情失控并蔓延至周边国家,导致亚洲交通整体回落。欧洲随隔离措施逐渐解禁,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低迷的道路交通得到较好恢复。美国道路交通相对持稳,前期复苏较慢的航空出行自四月以来也得到快速增长。交通行业整体恢复与四月以来全球服务业 PMI 低位回升节奏基本一致。四月全球 发达市场 新兴市场 PMI 环比分别 +0.9/+0.8/+0.9 至 55.8/59.3/52.2 。欧美PMI 均创下有记录以来最高位,前期疲弱的服务业也进入全面回升阶段。

EIA 预计 2021   年 OECD 商业油品库存从年初 30.2 亿桶降至年底 29.4 亿桶,全球油品库存下降 103 万桶 日。年全球需求/供应同比 +549/+238 万桶 日,需求伴随疫情后经济修复逐渐回升,供应增幅来自欧佩克放松减产及油价回升后的非欧佩克供应回归。

EIA 预计   Q1/Q2/Q3/Q4 需求同比 64/+218/+195/+113 万桶/日。一月为年内需求最弱时期,二季度后随疫苗推进放松隔离,及夏季需求旺季来临,油品需求继续恢复;预计到 2022 年中将会恢复至 2019 年底水平。需求恢复与经济分布基本趋同, 2021 年美国引领需求增长;预计美国/中国/欧洲/其他亚洲分别同比增加   131/91/48/118万桶/日。

图15:美国接种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图16:美国原油需求触底反弹,逐渐恢复接近疫情前水平

图17:美国原油库存降至疫情前水平

原油

总结

去年疫情爆发至今,全球经济经历“衰退-复苏-过热”三个阶段,当前处于过热阶段,那么阶段占优的大类资产为商品,但是一旦进入滞胀阶段,商品的超额收益将会迅速消失,进入到现金为王的阶段。我认为有中国滞涨周期走在前面,国外的滞涨周期应该也不会太远,那么对于大宗商品对于原油而言,还有多少上涨的空间则需要冷静思考。全球何时走完过热步入滞涨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以此轮美林电风扇的轮转速度来看,全球滞涨也许不远,但可以明确一旦从过热转为滞涨,大宗商品见顶原油见顶。

供应端,整天供应应该还会继续增长。对于OPEC+来讲,只要原油价格保持稳定,那么OPEC+将会继续执行增产政策。对于美国页岩油来讲,只要美国原油价格高于50美元,美国油企营运利润大幅改善,投资增加,钻井数量增加,美国原油产量还有上升空间。

需求端,疫情后时代原油的需求复苏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复苏的速度依然还是要取决于疫情的控制以及疫苗的接种率。

我们预估今年下半年全球供需格局将再次发生变化,预计6月份后原油市场结束供应短缺状态,转而进入供需紧平衡状态。因为预计下半年原油消费复苏增速放缓,同时由于OPEC+决定增产,供应增速加快,简单来说就是供应增长的速度快于需求增长的速度,从而达到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从边际变化来看,就是从供应短缺转变为供需紧平衡。

免责申明: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我公司及研究人员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报告中的信息及观点不构成投资要约或买卖建议,投资者据此作出的投资决策及结果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