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幼仪:在废墟般的人生中开出了绚烂的花儿

 仓央容若 2021-07-15

张幼仪年轻时

民国的女子各有各的风情,陆小曼的美艳张扬,林徽因的低调才情,冰心的睿智大方,严幼韵的冷静高贵,阮玲玉的悲情动人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却对这样的一位女子——张幼仪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情。她让人敬重、钦佩的同时也让人赞叹与感动。她就像是一颗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在民国那样艰难的环境里生长,将生命开出了绚烂的花儿。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依据小说情节,张幼仪的人生前半场可不就是一场悲剧吗?

她出生的家庭在那个时代给了她接受良好的启蒙的机会,12岁的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嘉森)和四哥张嘉璈的帮助下到“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那个时代,张幼仪也算得上是一个新式的女子了。
三年后,四哥就为她找了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英俊儒雅、才华横溢的徐志摩是当时江南富商徐家之子,以徐家的财力与张家的政治地位联姻在当时不失为一桩美谈。
但是张家忘了,徐家之子也是一位接受了现代新思想的诗人,他的才华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让他备受赞誉,却也让他自命不凡。他只想在书稿中延续着自己的风花雪月而对一切生活中柴米油盐等等的俗世俗物不屑一顾。因此张幼仪到达徐家之后,虽孝敬公婆、将家中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却丝毫得不到徐志摩的半点青眼相待。

徐志摩与张幼仪,1921年在巴黎

徐志摩对于她,更多的是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这样无爱的婚姻配这样优秀,在当时出身名门的张幼仪,饶是对方是徐志摩,我却仍为张幼仪感到委屈。

张幼仪在生下长子后,深受徐家公婆的喜爱。而后徐志摩出国留学,遇到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林徽因,一见倾心。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张幼仪赴英陪同。两人相聚没有多久,张幼仪便怀了身孕。而在张幼仪怀孕期间,徐志摩正对林徽因疯狂迷恋,因此,徐志摩要求张幼仪打胎并离婚。

这在当时,女性离婚对于女性家族而言是奇耻大辱。张幼仪没有答应。

而后,徐志摩抛下张幼仪一个人离开英国。张幼仪语言不通,在二哥的帮助下赴德国生子。徐志摩坚持不懈追到德国,要求离婚。张幼仪和徐志摩最终在报纸上登录了《离婚通告》,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通过合法手续离婚的第一对夫妻。
在徐张二人次子彼得出生的第二天,徐志摩就迫不及待的拿着离婚书与张幼仪签了字。
此后,徐志摩连连写了《笑解烦恼结》、《忘了自己》等新作来恭贺自己离婚。

徐志摩


张幼仪,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15岁青春的脸庞,接受新式教育的经历,充满憧憬的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尽管她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英俊潇洒、富有才情的丈夫,却让她对婚姻燃起了希望之火。她爱他,爱他英俊的脸和享誉天下的才情。但是她忘记了,才子需要的是诗歌里的风情,是佳人美目传情赋予诗人的灵感,是美酒舞会香烟带给他的刺激,而这些,张幼仪都做不到。她有的是的端庄,他心中是无趣; 她打理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却经常被他骂“土包子”。才子需要的是刺激与灵感和风情,是美景美貌带来的心灵的超越,这些,张幼仪明显满足不了他。
张幼仪和徐志摩就这样离婚了,她勇敢的做了民国时期离婚第一人,尽管这其中有徐志摩的苦苦相逼,但是更多的却是她自己的选择,如果无爱的婚姻于她是一所牢笼,那么她选择打破牢笼,重塑自己的人生。


“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立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离婚之后的张幼仪决定站起来。

她一边在柏林读书,一边照顾自己的小儿子彼得。她极尽努力的想要改变生活,但是三年后,小儿子彼得的病逝给了她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说与徐志摩的离婚让她失望,那么彼得的病逝则让她绝望。前夫来此参加彼得的葬礼,与其说是参加,莫不如说是避难。国内,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外情闹得沸沸扬扬,王庚更是扬言要杀了他。

左一林徽因


看着前来避祸的前夫,张幼仪收容了他。她虽然恨这个男人抛弃了她,但是骨子里的老式婚姻思想还是影响着她。“一日夫妻百日恩”她愿意此时此刻伸手来帮助这个给与了自己无限幻想的男人。此时的她是最为挣扎的时刻,她挣扎于自己老式的婚姻思想相夫教子等观念带来的影响,更加担忧国内舆论对于自己家族的影响。坐在火车上,她听到的言论都是“张幼仪肯定特别丑,要不然徐志摩为何不要她。”“徐志摩那个大诗人不要她了,这张家女子以后的日子,难了。”

她知道,不仅仅外边的人是这样想的,或许自己家里的人也是这样想的。自古以夫为纲,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一个女子离婚是多么惊世骇俗的举动啊!

她一方面思考如何让自己独立起来,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自己该不该回去,何时回去。她要让自己变得有力量,不然的话莫说外人,连自己的家人都瞧不起自己。
她仍旧努力学习,在那个年代,她甚至学习了幼儿教育,她拼着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活出个人样来。
如果,自己的生命已经变成了废墟,那不如就将一切重新卷土重来。反正自己现在已经失无可失。名节、梦想、丈夫、儿子这些女子看中的一切自己都已经没有了,那还怕什么呢?她发誓:我一定,一定凭自己的努力在这世上堂堂正正的活下去。


张幼仪回国,已经是离婚四年之后了。

张幼仪是被徐志摩的一封信“请”回国的。尽管心中不愿,但是张幼仪还是决定为徐志摩促成这段婚姻,不仅仅是为了徐志摩,还为了自己的儿子阿欢。这次,张幼仪没有遵循公公徐申如的愿望,在面对公公问愿不愿意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时,张幼仪说“愿意”,这个回答,让徐申如失望非常,却让徐志摩狂喜不已。

而徐家二老将遗产分为三份,一份给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给张幼仪,一份自己养老。

在与人处事方面,张幼仪无疑是成功的,她先是同意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事,并没有得罪徐志摩。要知道徐志摩当时在名流中有非常好的人缘,他不但长相风流倜傥,而且文采出众又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不单单颇有女人缘儿,连男人都喜欢和他在一块玩儿。张幼仪指导要想在国内站稳脚跟,还是不要做徐志摩婚姻的绊脚石。除此之外,徐家二老比较张幼仪和陆小曼,自然是更喜欢张幼仪。张幼仪听话懂礼数,对待二老尊敬有加,而陆小曼不仅仅当着徐家二老的面对徐志摩放任的撒娇,屡屡生活奢靡,爱好交友和舞会,而且生活开支巨大,经常入不敷出,让徐家二老头疼不已。相较之下,张幼仪勤俭持家,对待二老颇为用心,再加上张幼仪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熏陶,深懂得三从四德的道理,乖顺听话,所以愈加让徐家二老喜欢。

张幼仪与长子徐积楷


徐家长孙被张幼仪领了回去,徐家二老每个月支付300元的生活费。这代表了徐家二老对于张幼仪的肯定,张幼仪成功得到了徐家二老的支持。这支持不仅仅有心理层面的支持,还有经济层面的支持。这与张幼仪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彼时,张幼仪刚刚回国,由于接受了新式的教育,所以在穿衣上与过去大不相同,更加注重衣服的美观和时尚性。此时,妈妈为其请来了南翔的裁缝阿梅,阿梅才25岁,却手艺精巧。张幼仪将自己心中所想要的衣服的样式和阿梅简单的说了一下之后,阿梅就做出了她想要的,令她啧啧赞叹的衣服。

不久后张幼仪母亲去世,阿梅为张家全家制作素衣,阿梅设计的衣物无论高矮胖瘦穿上去之后都非常合适。阿梅的这一天赋被张幼仪注意到了,因此,她在静安寺的路上创办了第一家高定女装服装店。这是上海第一家女装店,一开办便广受好评。张幼仪一直认真负责,连徐志摩也积极邀请大家前去认股。张幼仪非常注重在制衣过程中彰显客人的个性,也很注重纽扣、丝带等细节设计,很快就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上海名流都来此制衣,张幼仪的生意越来越好。

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

张幼仪将自己在西方学到的穿衣技巧巧妙的运用到云裳,云裳不但生产中式的旗袍,而且生产西式的洋装,其制作的成衣,样式多种多样,极大地改变了上海民众的穿衣风格。连蒋介石大婚用的都是云裳的高定礼服。

张幼仪在德国生活四年,讲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利用自己在德语方面的优势为自己在东吴大学找了一份讲德语的工作。她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语言口语化,深得学生们的好评。张幼仪已经从当初那个无助、凄惨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能为自己的生活做主的,新一代的女性!
而后张幼仪又进入到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上班,这是其职业生涯中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知是因为其四哥的关系,不过张幼仪勇敢的接受了这一职务,并且工作的非常的认真。因着其在云裳中打出来的好名声,张幼仪 笼获了上海的一大帮“迷妹”,上海打工的年轻女工一有钱就往银行存,看着她们户头上的钱一点点的增加是她们最最开心的事情了。而上海的名媛太太们则热衷于将珠宝折成现钱寸存在户头上。张幼仪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得大部分银行都亏本的情况下上海女子商业储存银行仍然能够盈利,这与张幼仪的管理也是分不开的。

张幼仪担任总经理期间,将桌子放在银行的最顶头,这样银行的现状便可以尽收眼底,她每天九点钟上班,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从不迟到。但是对于迟到的员工她却宽容以待。她对于员工的小错总是尽可能的包容,这与她早年的经历所养成的坚韧宽容的性格是离不开的。
在后来的上海动荡时期,有一个人曾经冲进云裳公司找到张幼仪要求取出他在银行的存款4000元钱,如果其人取出4000,则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张幼仪与此人商量,是否可以以个人名义做担保,先将钱存储于银行,算作投资。其人一听立马同意,因着就是张幼仪在商界的信用与名气。
张幼仪作为一个出色女银行家在公私合营之际才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定居。在美国定居期间张幼仪遇到真爱与楼下的医生苏纪之结婚,两人相伴28年去世。

张幼仪的一生,7年的婚姻生活只是她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她虽因悲苦的婚姻岁月而哭泣,但是能够很快的站起来。

梁秋实评价她说:“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对丈夫,尽管她曾被深深伤害,但是她从未怨恨,甚至回国之后两人关系缓和,时常书信来往。徐志摩飞机失事,她尽了责任,帮助收敛了尸体。对夫家,婆婆死时她以干女儿的身份操持丧事。对公公在志摩去世以后仍然尽孝道,让其能够安享晚年。对儿子,她极力栽培。儿子出国留学,为了让儿媳不再步自己的后尘,她勇敢的承担了养育孙子的责任。她的一生曾经有过灰暗的时刻,但大部分时光璀璨耀眼,令人尊重,这与她的善良大度是分不开的。
婚姻于她而言,更像是一所学校,她经历过这所学校,尝过百苦千难,用自己的不屈站起来,终于成就了自己。向世人证明了:张幼仪不是弃妇。

1949年,张幼仪移民香港,1954年与苏纪之医师结婚。

1972年苏纪之医师去世,幼仪搬往美国与家人团聚。

1988年逝世于纽约。

徐积楷夫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