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父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个非常有才学的人, 然而他家境贫穷, 无奈之下只能当了别人的奴仆。 有一次, 越石父破帽遮颜、 衣衫褴褛地走在路边, 恰好被正在晋国出使的晏子看到。 晏子早就听闻越石父博学多才, 于是停下了马车, 与越石父攀谈起来。 从谈话中晏子得知, 越石父上有老人、 下有小儿, 际遇坎坷, 被迫为奴, 至今已有三年。 晏子爱惜越石父的才华, 同情他的遭遇, 于是便以自己的马匹作为赎金将越石父赎回, 二人一同回到了齐国。 晏子到家后, 忙着招待来客, 将越石父独自一人丢下, 忘记了把他介绍给家人和朋友。 越石父几次想要和晏子说话, 晏子却一再忽略。 于是,越石父收拾好了包裹, 打算离开晏子, 返回晋国继续为奴。 此话传到晏子耳中, 晏子马上赶来, 询问道: “你我二人素不相识, 我由于同情你的际遇, 为你赎身。 我这般待你, 有何不妥? 你为何执意返回继续为奴?” 越石父回答道: “二人之间, 如果因为互不了解而让对方心生委屈,那么我认为是可以被原谅的; 但是, 如果受了一个了解自己的人给的委屈, 我就不能容忍了。” “我何曾给你委屈?” 晏子疑惑道。 “你为我赎身, 我以为你是了解我的为人、 尊重我的才华, 没有料到你一路之上甚至到家中都不曾对我有一点礼敬之意, 毫无谦辞, 颐指气使。 我认为, 你并不是真心地帮助我, 在你心中我仍旧不曾摆脱奴仆的身份。 真正的仁慈, 是施恩于人, 却不趾高气扬; 真正的接受, 是受恩于人, 却不低三下四。 所以, 我宁愿离开你。” 越石父解释道。 晏子听完, 恍然大悟, 他连忙向越石父道歉。 晏子被越石父的真诚和独特的见解所打动, 于是派人以贵宾之礼招待越石父, 为他安排贵客的房间, 酒席之上请他上座。 众人都看到了越石父所受到的不同待遇, 晏子以为此时的越石父定是满意之至, 不料越石父却摇摇头, 说道: “你的心意,我已领悟, 但道歉真心即可, 无需有这般表面上的客气, 请拿我与众人同等对待就可以了。” 听罢, 晏子大为感动, 对越石父开始由衷地钦佩。 从此他将越石父视为挚友。 后来晏子在齐国大有作为, 其中有很多谋略和思想都来自于越石父对他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