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坑里古村:俯拾皆是的文明符号

 丰城文旅 2021-07-15

数日前,我陪同作家瘦石先生到我的家乡——湖塘乡坑里村挖掘和采集素材。考察到村西头我堂叔胡新明家时,我有点内急。本早就想方便一下,捱到此时实在憋不住了,也许是先祖神灵召唤,我急觅厕所,远远望去,吓一跳一块文物级红底黄字的木匾被当作厕所门使用,上面赫然写着“迪吉堂”三个大字,有落款,有印章。欣喜若狂,大声惊叫着叫来瘦石先生一行,经仔细辩认,落款为“翰林院编修黄大壎”。大家无不为这一发现感到庆幸。


“迪吉堂”木匾,落款为黄大壎。 

堂叔命运多舛,父母早亡,仅读了几年书就帮哥姐砍柴、放牛、做家务,自食其力。成人后,哥配嫂亲妹为其妻。堂叔通过勤劳的双手在老房旁建造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住房,古朴大方,温润柔和,如堂叔敦厚朴素形象几年前,堂叔从老房子楼上找出这块木匾,以为没用,便稍作整修,钉上小木板,做成门。因风吹雨打,木匾上的油漆已经脱落,但字的轮廓依然清晰。

从小听父亲讲“德吉堂”丰功伟绩,教育我学习他们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谨遵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但对“迪吉堂”一无所知。安徽黄山西递古村富商胡贯三有皇帝钦赐“迪吉堂”堂匾,取吉祥安好之意胡贯三出身重理学、懂礼教的家庭,毕生讲究商德和修养,其子胡元熙中状元。不知我无意中发现的这块木匾与胡贯三家的堂匾有无渊源。后来,我又在堂叔家发现另一块木匾,经辩认为“陟降在上”四字,落款也是黄大经网上搜索,黄大赣南现代史上较早成名的学者,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创办人之一。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百家之学,入翰林院编修一职


“陟降在上”木匾,落款为黄大壎。

堂叔祖屋为其高祖父六大家孚就于1855年建造。走进老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灰“托把”上的图案和书画。前堂左侧题有“烟生柳岸碧溶溶,一孤莺啼路暗通,迓日落花流水上,暖风人影小桥东”的诗文和文官骑马武将持矛的人物画;右侧题有“春遊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诗文及骑鹿文人挑担书童人物画。后堂还有书画、人物、山水花草风景画十幅,书画秀美,图画生动逼真,看得我心花怒放、愉悦满足,连灰尘满身也未察觉。我从小受父亲熏陶,对这些诗画早已谙熟于心。从这些诗文和绘画的内容上看,堂叔祖上应该是风雅秀逸的书生,抑或是横戈立马的将军,那么,给堂叔家留下两幅木匾的黄大堂叔的祖上又有什么渊源呢?


梁柱上的雕花,细节是如此精致。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到堂叔家前小院玩耍,里面有很多桃树、李树、枣树、梨树、柚树等等,饥饿的我们在果子尚未成熟还青时即摘下来吃,给我们小伙伴带来很多欢乐。院墙旁有粗大两个小孩才能抱过的罗汉松,树龄有三百年,高达数十米,威武粗壮,犹如大将军,护卫着我村福溪坑里的平安。村里有人出鼻血,从罗汉松树上取下一小枝放鸡蛋煮水,吃下即好。可惜老人无见识,不知其价值,二十年前卖给了外地人移栽于广东。该树眷恋家乡,忧伤而亡。

从老屋出来,回头看时,大门门楣“南山毓秀”四字,遒劲有力。我村地处小华山东北方,与小华山遥相辉映村庄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风景秀丽,人才辈出的确是钟灵毓秀的美丽村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