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港梅冈一房:唐李苗裔 耕读世家

 丰城文旅 2021-07-15

以一个自然村的名义,举办一场升学奖励大会,在丰城并不多见。但小港梅冈一房却做到了。2017年8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奖励大会在小港镇梅冈一房李拭公祠举行。由村民理事会和村中爱心人士发起并实施的“耕读传家”奖学金颁发大会,吸引了众多邻村村民前往围观,被引为梅冈一房文化盛事,令村民自豪不已。

梅冈一房位于丰城九中北侧,与九中隔田相望,声气相闻,真个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从古老的丰城县城东流而下的梅溪,在村前形成一座巨大的河池,然后向东,向北,于小港口注入赣江。梅溪也是梅冈和众多村庄与外界交往的重要枢纽之一,早前村旁有一官道(高石路)与梅冈一房擦肩而过,常年繁忙如穿梭,承载着先民的梦想和希望,通往神州各地。

梅冈一房均为李姓,与梅冈五房、七房共祖,合称梅冈。梅冈原名“梅岗”,李姓先祖择居此地时,依水建村,垒土为岗,故称“梅岗”。后因“岗”上有山压着,觉得不利于村庄发达,便去掉“山”字头,更名“梅冈”,以讨个好彩头。梅冈李姓世传为唐太宗幼子曹王李明之后。《梅冈李氏族谱》载: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后代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892)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894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游学至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今张巷境内),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今秀市境内),逐成当地望族,俗称罗田李氏。二十世孙李昭(字则祥),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入赘梅冈熊氏,成为梅冈李姓始祖。二十七世孙李拭于明永乐十年(1412)另行开基,因拭公为长子,故称梅冈一房。

李氏向为中国大姓,亦为丰城望族,梅冈也不例外。而梅冈人最为称道的便是先祖李义山。李义山(1200-1272),字伯高,号后林,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之子,梅冈始祖李昭七世祖。宁宗赵扩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后为湖南提举摄帅漕,历阶至中正大夫。宝佑年间,为赣州通判,有《后林遗稿》、《思过录》遗世,更是《罗田李氏族谱》的创修人。李义山善诗文,与南宋名儒朱熹、姚勉等均游学过曲江龙雾洲,龙山书院所建“三贤祠”,即是纪念朱熹、李义山、姚勉等人。李义山堂姐(叔父李恕己之女)嫁与姚勉岳父邹春谷(事见《钦定四库全书·雪坡集·丰城邹君墓志铭》)。李、姚二人有叔侄之份,但情同兄弟,交游甚厚,经常互作唱和,在南宋诗坛留下许多佳话。

许是受了先祖尚武崇文的影响,李氏一门自古人才辈出,以修齐治平为生平志愿。梅冈李姓《族训》中,亦有“教子读书第一美事,第一难事”的训条,指出“凡子弟资颖可造及质鲁好学者,为父兄者亟宜礼延名师,或送入学校。”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下,梅冈一房历来重耕尚读,满门书香,堪为典范。在村中,有一座建于明末的门楼,上有“耕读传家”四字。其始祖拭公为人识量开扩,才猷卓著。其后裔李中楠为宣统己酉拨贡,官授州判、知县。李中柳(怀真)为民国七年司法官,曾任北京、天津等地检察官,东三省特区高等法院推事,中华民国最高法院首席检察官兼南京市最高法院院长。李克钧为北平大学政法系首届毕业生,抗战时期主持重庆训练团,曾任江西省党部社会科科长、丰城县党部书记长。李克兴(仁山)为民国时洋行巨亨,乐善好施,曾修从梅冈至丰城东门麻石路,建国初期为丰城建造首个发电厂(现址北门灰堆下)、为丰城县医院购赠X光机,抗美援朝期间曾捐赠数十斤黄金和大量棉袄等战略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另有政商要员、学界精英、仁人志士多人,不胜枚举。

梅冈一房是一个长条形村庄,俯瞰形似卧龙。村前田畴千顷,碧浪翻滚。村前梅溪倒映,月上枝头。受到城市扩建和公路建设的影响,梅溪早已断流,形成一湾池塘,世世代代与村民相守,是村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水源地。村中现存明清建筑数幢,精美的雕刻、古老的文化,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也记录了先民的智慧。“辉映玉溪”及相邻一幢保存较好,仍有人居住,其他老宅正处于拆与不拆的纠结当中。而曾经见证先民们艰辛创业的麻石路、青石巷则早已无存,换成生硬的水泥路面,令人徒唤奈何。

李拭公祠旁,一棵与村庄同龄的古樟,郁郁葱葱地护佑着拭公的英灵,守望在这片古老的祖业上。古樟上斑驳苍老的枝杆,以及倔强繁茂的新叶,便如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顽强并且坚韧地根植于这片深情的土地之上。

而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在同样古老的香樟树下,十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年轻学子,将秉承先辈的遗训,带着青春的梦想,再度出发!

(感谢梅冈一房李金根先生及诸位乡贤提供资料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