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石 || 丽村小巴村:理学传家东来地

 丰城文旅 2021-07-15

拖铁公路像一条玉带,连接着沿线乡村,把沿途的秀美风光传递出去,也把精彩的世界带到这里。丽村镇小巴村就是镶嵌在这条玉带上的明珠,如今更是东昌高速公路的重要口岸。小巴村吕姓,分上岸和下岸两村,被拖铁公路自然分割成两边,吕姓族裔总计五六百之众。

时光回到南宋庆元元年(1195),浙江金华人吕祖俭(1141-1198,字子约)任太府丞。其时,外戚韩侂胄任枢密都承旨,与右丞相赵汝愚明争暗斗,韩侂胄指使正言李沭劾赵汝愚,并参劾颂赵汝愚者。吕祖俭上书宋宁宗,反对斥逐忠良老成之臣,书中写道:“恐自是天下有当言之事,必称相视以为戒。钳口结舌之风一成而不易反,是岂国家之利耶?”宋宁宗认为吕祖俭目无君主,“朋比罔上”,把吕祖俭贬到广东韶州,中途又改谪吉州。遇赦后,吕祖俭被流放到瑞州(今高安),住在大愚山真如寺,自号“大愚叟”,后迁至丰城河西的木瓜林(今属曲江)。没多久,吕祖俭病逝,归葬武义明招山祖茔。嘉熙二年(1238),追赠朝奉郎、直秘阁,谥“忠”,后世称为“忠公”,《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有传。

吕祖俭祖上皆为鼎鼎大名的人物。其始祖吕梦奇,山东莱州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梦奇子吕龟祥为寿州知州,孙吕蒙亨官大理寺卿,四世吕夷简累官宰相,五世吕公著累官宰相,六世吕希哲官光禄少卿,七世吕好问官后部尚书,八世吕弸中、九世吕大器皆为朝廷命官。吕祖俭是第十世,其兄吕祖谦乃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多少光环灿若星辰,在浩瀚史籍中闪烁,让后辈在敬仰中追忆前贤,砥励前行。

吕祖谦、吕祖俭兄弟与理学大师朱熹均为好友,以理学名儒闻世。吕祖俭病逝后,长子世崇(惟岳)徙居筠州(其子文蔚徙居洛溪),次子世隆(惟兴)赘居梅溪塘下(道坑)。幼子世繁(惟芳)前往梅溪塘下探望二哥世隆时,路过小巴这个地方,正巧遇上好友高敏政,高敏政请他进屋歇息,二人纵谈国家大事,均是感慨万分。小住几天之后,世繁遍览小巴的湖光山色,感叹道:“古代的名人逸士都喜欢择地而居,而且大都子孙蕃盛。这个地方山色苍然,层峦绕抱,地脉盘旋起伏,前有案峰之紧拱,后有叠嶂以护持,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我和高兄在这里邂逅,看来也是老天有意安排的,让我找到余生的落脚之地。”在高敏政的帮助下,世繁公终于如愿以偿,在此购地拓基,正式落籍,村名“小巴”。世繁生五子,长子文昌居小巴下岸,为下岸支祖,次子文敏析居小巴上岸,为上岸支祖。明代洪武年间,上岸族裔惟能析居水东(后华庄又由水东复徙上岸前房),惟先析居溪汇。洛溪、塘下、小巴、水东、溪汇五支遂成吕祖俭在丰城的重要后裔。

世繁公毕竟是名儒之后,传承了父辈理学传家的思想,定居小巴之后,亲自订了理学传家的家训。他的后人或仕或商,都秉承先贤遗训,成为理学传家的望族,家规族训也不断规范完善。到道光十年,鹏开公收集整理,形成小巴吕氏“家规劝诫”共计二十条。这二十条“家规劝诫”中,第一条就是“报君恩”:“不可贪爵慕禄,以负君恩,必靖共尔位,鞠躬尽瘁,善则归君,过则归己。”把帝王排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只可顺应,不可违逆。第二条为“孝父母”:“父母有疾,宜夜日在旁,奉侍汤药,不得嬉游宴饮。或父母有所欲为,先意承志,谕之以道。若处富贵而养亲不敬,虽累禋列鼎,亦属具文。若处贫贱而养亲以敬,即啜菽饮水,尽其欢。”事事处处要表现出为人之子的孝敬,贫穷富贵,在心不在力。其余“家规劝诫”分别为:敬伯叔、友兄弟、正夫妇、睦九族、和邻里、择婚姻、立继嗣、保幼孤、养蒙童、勉勤学、习正业、慎交友、任官第、重贞节、谱帙例、整祠宇、谨丧葬、谨祭祀,都是修身齐家的金玉良言,为人处世的不二法门。

顶着炎炎烈日,穿行于绿树成荫的小巴村,目光巡睃,搜索着雪爪鸿泥,去寻找历史的印记。

下岸村前,正在清理门前塘的淤泥。村前正中,有一座灰瓦红柱的亭子,直通后面的祠堂。亭子上方悬着“东来地”的横匾。“东来”有紫气东来的意思,亦谐“东莱”,即山东莱州,吕祖俭之祖吕本中自号“东莱先生”,其兄吕祖谦也世称“东莱先生”,取号“东莱”,寓意不忘先祖,也指自己为东莱嫡传。相信此亭应该是村中所谓的“文昌阁”。《吕氏族谱》中“下岸八景”,第一景便是“文昌高阁”,诗云:“翘檐高阁此间留,一道文光射斗牛。万里风云腾凤阙,千寻紫气透龙楼。奎坦有耀中天炫,士路争先上国游。百代精英垂不朽,烺烺炳炳占鳌头。”亭旁有一方门,上有一匾为“活水长清”,既指门前溪水四季小流不断,不知是否与朱熹所提“源头活水”有关联。

上岸居于上岸之东,地势略高,称为上岸也恰如其分。上岸吕姓与揭姓接壤,四周青山环绕,绿水掩映,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坡地之上。村西南有一口大塘,水光潋滟,绿树环绕。上岸前房《杂景八首》中,有“带水”诗云:“一涧週流似带围,回环曲折水凝徽。虽然一勺清波细,本有源来畅化机。”村北则是碧波荡漾的水库。村中间横塘绿柳婀娜,水面却绿藻泛滥,默然失色。《杂景八首》中有“横塘”诗云:“数鉴陂塘水气浮,清光印月爱三秋。春风浪里催鱼化,涤垢生新振自由。”可以想见,横塘乃是当年吟风赏月、洗菜浣衣的重要场所。村中的历史痕迹已然无多,只有村旁一棵巨大的樟树依旧敞开怀抱静卧在那里,似乎沉浸在绵绵无尽的记忆里。

当年文昌、文敏二公,析居而毗邻,隔岸而相亲,坚守着先辈的产业,传承着先辈的文脉。如今,二村的吕姓族裔依旧生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于恬淡闲适中安享生活的平静,追忆先贤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峥嵘岁月。

(资料来源:小巴《吕氏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