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石 || 拖船蛟湖湄:鸡毛换糖羽绒村

 丰城文旅 2021-07-15

很多人都听过“鸡毛换糖”的故事,若是上了点年纪的人,也许曾见识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叮叮笃,叮叮笃,叮笃叮笃叮叮笃!”伴随着铁锤和糖铲的敲击声和换糖人的吆喝声,不仅让我们想起了满口的麦芽糖的清香,也勾起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让我们感叹世易时移之余,又多了几分淡淡的乡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丰城人从事“鸡毛换糖”行业的人很多,后来大浪淘沙,人竞天择,坚持做这个行业并且做成规模的人并不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之初,这些行业慢慢集中于河洲、拖船等沿赣江一带,逐渐形成以河洲朱家为代表的废旧金属、以河洲围里为代表的废旧塑料、以拖船蛟湄为代表的羽毛等三个著名的废品收购加工代表性村庄,并由此衍生出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为丰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崛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传奇一笔。

蛟湄,俗称蛟湖湄。“湄”,本意是河岸,是水与草交接的地方。在丰城的方言中,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含义:“尾巴”,读作“”。蛟湖湄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蛟湖的末端(尾巴上)。事实上,蛟湖湄恰是处于蛟湖的北端,初名为“蛟湖”,后来改称“蛟湖湄”,简称“蛟湄”(《拖船镇志》)。蛟湄《统垂三鳝·杨氏大成族谱》中“八景之一”的《五里蛟湖》诗云:“蛟龙化为湖,从横冲五里。烟波一带平,明月湛寒水。”可见蛟湄的地理位置,原本就是五里长湖、烟波浩渺的水乡泽国。

丰城杨姓,多以被誉为“关西夫子”的东汉名臣杨震为先祖,蛟湄杨姓也不例外。谱载,唐代时杨震后裔杨藻被封为喜逸侯,因为不喜欢当官,隐居于长沙天寿寺之侧,没过多久,又迁徙于醴陵水西桥石浒庙旁。杨藻生有三个儿子:杨容、杨宽、杨审。杨容之孙杨彦先仕唐为寿张令(今属山东),继而提刑江西。其时正值安禄山之乱,杨容当不成官,加上大儿子又死于战乱,便心灰意冷,弃官来到丰城,找到同科好友郝天民,在郝天民帮助下,找到荣塘中坊这个地方,正式开基定居,发枝散叶,成为中坊杨姓开基祖。其后裔迁故县、迁案山、迁枥溪、迁结堆、迁荣湖、迁莲花桥、迁港里、迁畲上、迁琼沙不一而足。杨彦先十九世孙杨利用,于元致和元年(1328)从中坊徙居蛟湖,正式开创蛟湖杨姓近七百年的基业。

杨利用,字则行,自幼聪颖仁厚,长大后饱读诗书,百家诸子非常精通,而且性格磊落,不受拘束,又喜欢游山玩水,逍遥自在。在他的影响下,蛟湄杨姓族裔也是诗书传家,寄情山水,在这一方土地上蕃衍生息,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后代中虽也曾出现过曾为宁都州教谕的杨魁、曾为县丞的杨绍显,以及满腹经纶的杨世治等仕宦名儒,但毕竟处于沙质土壤,加上水患无常,人口不断增加,庄稼田地入不敷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多人不得不收起读书人的斯文,外出经商讨生活。

据族谱记载,至少从乾隆朝开始,蛟湄人就开始背井离乡,远涉湖南一带经商贸易。这些人或挑着货郎担游走四方,早出晚归,赚取微薄的利润,或设肆开店,从事稳定的经营活动。经过数十年艰苦创业,大多赢利颇丰,成为富户。比如道光年间,有一位叫杨赠(字亮采)的,早年便入楚南,到湖南湘阴一带从商。因无子嗣,将兄长年仅三岁的儿子杨肇枢过继到名下,带到湘阴栗桥,先是延请名师教习诗书,长大后又带着他外出做生意。杨肇枢一脸书呆子气,生意学得不怎么好,被送回老家。不巧碰到太平军攻陷丰城,便躲在家里不敢外出,直到太平军被打退,这才跟人一起出门,战战兢赶到湘阴,死心踏地和家人一起开设药肆(药铺),坚持了三十多年,终于成为富户。又有一位叫杨因铎(字振远,号金声)的,十四岁的时候就跟着伯父到湘阴县栗桥学做生意。杨因铎少年老成,颇有经商天赋,在伯父染病身亡后,主动承担起店里一应事务,“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店铺大有起色。经过几十年诚信经营,省吃俭用攒下大量家产,回到老家做屋买田,当起了逍遥翁。又有杨明壤(号云章),也是小时候就跟到湘阴学徒,慢慢开起了大药号,“依古制料,心专济世”,最后做成了一番大事业……

就这样,一个带一个,一代传一代,蛟湄杨姓逐渐培养出了敢为人先、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蛟湄人挑着一副糖担搞起了“鸡毛换糖”的副业,并逐渐形成了羽毛收购、羽绒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据2007年《拖船镇志》记载:“1986年3月,蛟湄羽绒业兴起。杨春华、杨峰、杨根喜等率先从事羽毛收购、加工业。”到本世纪初,蛟湄村已拥有现代化一流洗羽绒大企业近30家,年产值超亿元,成为江南羽绒集散地和全镇支柱产业。”2004年5月,蛟湄村被评为省“红旗示范村”,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拖船镇也被誉为全国闻名的“羽绒之乡”。

如今的蛟湄村(居委会),从解放初期的二三百人口的湖岸小村,已经发展成为有着一千多人的大村庄。昔日洪水肆虐、患无常的蛟湖,如今也被修整成为波光粼粼、杨柳依依的内湖景观,是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庄仍在变化,村民依旧忙碌,昔日水患横行的蛟湄村,如今早已变成富饶秀美的现代化社区。诚实守信、敢想敢干、睦邻友善、诗书传家的优良家风,依然深深根植于村民骨子里,在各自的行业、各自的领域,续写新的传奇。

资料来源:蛟湄《杨氏大成族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