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风寒 || 荣塘汕田村:梨花落落正清明

 丰城文旅 2021-07-15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驱车荣塘东南方向缓行,不过四五公里,入目绿树成荫,水田漠漠铺在天底,空气中散发着草木芬芳。新式民居多半沿路修建,时而散落时而聚合。夹道相对时,你会疑心自己走进了某个小镇街道卷轴画,可是它不绵延逶迤也不交错纠缠,门户簇新又寂然紧闭。没有城里的高墙林立、车水马龙,又远离闹市的喧嚣烦杂,道路平坦而闲适。

汕田旧时隶属桥东。东邻徐家村、北边丰城南站,典型的丘陵地段。汕田人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人口由五十年代六百多变为两千多,虽说房子建得像梨花落落,但村名依然叫汕田。这大概是最阔大又最分散的村庄,应了最初村名“散田”。走近老村,村口矗立的新祠堂匾额所书“琼楼玉宇”,不是平常的郡号、堂号。汕田人都姓陈,但大都知道历史上原本姓皮,七百年来皮姓易陈,恍如胎记密码印在灵魂深处,扑朔迷离,叹惜不知何以说起。

皮氏相传为春秋时代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或者说是郑大夫子皮的后人,都是用父亲名字为姓,如今大多尊奉樊仲皮为得姓始祖。这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偏后,据说总人口不超过二十万。北齐时有皮景和(521年-575年),官至行台左仆射。他善于骑射,武艺高超,为北齐立下汗马功劳,作了通州刺史。后来官至领军将军,封开封郡公,又帮助后主高纬安定局势,任尚书右仆射,最后官至尚书令,皮姓称其后裔,自然骄傲。

 

皮姓人有我们熟悉的晚唐文学家、散文家皮日休,自号鹿门子。他是湖北天门人,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后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他的诗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小品文与陆龟蒙、罗隐的作品被鲁迅誉为唐末“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镳”。“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就是他的名句,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

据谱传,汕田人先世居湖南长沙醴陵。当时有皮龙荣,字起霖,淳佑四年(1244)进士,为南宋三大名臣之一,文天祥评价他有“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之气节”。其人敢于直言上谏,曾向皇上请求用实际行动改过,取代所谓教化运行的虚名,也多次因为谏言深得皇上赏识;又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学、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尽心尽责。他恃才傲物,性格刚直,所以屡次被同僚弹劾而罢官。最后得罪宰相贾似道,某天皇上想起便问皮龙荣安在,贾似道生怕皇上起用他,于是又暗暗派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弹赅他。李雷应去拜访时,他闭门不出,待其走后忍不住心中郁愤:“当年太子捧于膝上,如今……”,后来李雷应复命又被贬。据新干皮氏谱载,贬后他曾任江西临江刺史(生有五子),贬到衡州,未到,便于途中自尽,后人怀疑被贾似道所害。直到德佑元年(1275)冤案才得以昭雪,他精于《春秋》,有《皮氏文集》30卷,衡阳人在城北正街建祠堂祭祀他。

醴陵皮是皮姓重要的一支,皮执中从长沙到江右做临江通判,安家在清江下汽。皮执中生有五个儿子,三子名皮子让,子让生下端叔,端叔从小丧父,母亲陈氏便将娘家侄子陈元秀与端叔两人一起扶养,端叔为兄,元秀后为迪功郎。端叔六传生下皮復馨,因为元末动乱局势,皮復馨爷爷皮良弼与父亲皮文轲一同遭难,皮復馨只身逃到丰城,隐居汕田入赘黄姓人家,并且将皮姓改随迪功郎陈元秀姓陈,皮復馨称为汕田始祖。作为皮陈易姓的分水岭,他怕后世只知有汕田陈而不知有下汽皮,便着手修谱,当日情形势非得已。至于个中详情皆用“被难”二字掩过,衍生版本尚无可考,但汕田山野广袤良田众多,面积有四千多亩,却是不争事实。

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汕田人陈国初崇尚浑朴,不喜浮华,气宇卓然不群。他从小孤苦,长大迫于生计弃儒经商,舟车劳顿,足迹往往几千里。壮年在贵州经商遇盗劫,到铜仁大兴场又逢苗族叛乱,可谓历尽坎坷备受艰难。等到思南郡桶口经营时,情况才稍稍如愿,仍然是襟怀难展。于是负资再次前往铜仁何山,创立油坊,生意终于打开局面。他的货运抵达洪江、浦市、常武、湘潭等,自己也遍历名山大川,之后赢利丰厚返回家乡。其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在贵州时,亲戚族人朋友投奔者无不提携;到家里,有困穷急难求告的无不周济;至于排难解纷更是慷慨而无吝色;族里有义举,总是乐于捐助。剩下资产便购置良田数百亩,建大厦数栋,又建私塾训迪子孙,至今老村东头仍有“问渠书舍”遗迹。村人仿效,一时汕田门闾光大,家声丕振。陈国初扶危济困豪爽之举,更是声誉远扬。

汕田人明清时代亦有“抬故事”习俗。无论走得多远,他们对土地庄稼永远充满深情。每逢开春便祭祀土地神,表达对天地自然敬畏之情,祈盼一年五谷丰登。“抬故事”时由青壮年抬神、扛菩萨或者轿内坐少年,一路绕村吹打,锣鼓伴奏,爆烛喧天,村里男女老少热烈相随,以示虔敬感恩之意。可惜随着外出务工人愈来愈多,这一传统习俗渐渐消逝。

汕田旧村蛰伏在老地盘上,已成典型的空心村,新居如朵朵梨花般散落。汕田人心胸是豁达的,既承袭农耕文明又接纳市场经济的转化,他们将土地租赁出去,引入实体经济开拓。村子道路四通八达,京九铁路线如巨龙腾飞,昔日山庄正呈现崭新面貌。

另外著名的大正法寺,2007年亦移建在汕田村仙龙山上,仙龙一脉沩仰宗,作为宜春重要的禅宗祖庭,建在这自然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资源。如今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气象森然。

沿林荫大道经过花木公司右拐,山道弯弯,树林青葱连绵,碧波深处便是寺院。下车行于中庭,鸟声啁啾,自然空旷但觉幽静肃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想来仙龙山得名多缘于此。大正法寺的前世,乃曾任丰城主簿的傅士华在曲豆镇(剑光镇)施建的“集善寺”。建成时,沩仰宗第二代传人南塔光涌禅师(850—938)是第一位前来弘法的高僧。高宗绍兴二年(1132)定名为正法寺。以后历代均有修葺,迄今有1200多年历史。废而复兴,千年不绝,正见证了禅宗文化的发展。

资料参考《陈氏族谱》

感谢陈义辉、陈生喜等人提供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