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石 || 隍城垴上村:忠诚笃信义门风

 丰城文旅 2021-07-15
据史料记载,陈氏得姓于周朝时期的胡公满,因受封于陈,以国为姓。传至胡宝时,成为颖川望族,以节义闻名。胡宝传十九世至宜都王陈叔明(南北朝时陈国国主),陈叔明之孙陈兼进士及第,官于江州(九江)。之后,陈叔明十二孙陈旺亦来到江州,于开元十九年(731)建庄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永清村(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为了管理这个庞大的家族,陈旺七世孙陈崇“立家法,齐家政”,专门设立“家法三十五条”(后被宋太宗诏收存于国史馆)。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揭开“义门陈”的传奇序幕。

此后,义门陈氏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北宋至道二年(996),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一联,内侍裴愈题写“天下第一家”匾额,江州义门陈氏亦被称为“天下第一家”。到宋嘉佑七年(1062),义门陈氏人口增至3900余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家族。由于族人过度集中,给地方政权形成较大压力,经文彦博、包拯等朝中大臣力谏,宋仁宗御赐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十二字,将陈姓家族财产分割成291份,把陈氏分流至江西、浙江、湖北、江苏、河南、山东等16个省125个县市,因此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陈崇四世孙陈延赏,于宋淳化三年(992)进士及第,出知泰州。天禧三年(1019),迁知筠州(今高安),中间丁母忧三年,于天圣四年(1026)继续主政筠州,并且带着儿子陈值、陈俊、陈僖、陈杰以及侄子陈倜、陈傥、陈偓一同赴任,之后定居于锦江之畔的陈家湖。不久,陈傥复迁于高安之椒坊,其六世孙陈煇分居于善富。
话说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秋,陈煇之孙陈诚(字仲允)、陈江(字仲江)兄弟二人从善富启程出行打猎,一路东行来到隍城。其时天色已晚,兄弟二人露宿于山坡上的一棵皂角树下。夜半时分,忽然传来三声鸡叫,二人觉得很意外,这荒郊野地怎么会有鸡叫呢?他们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又见此地山环水抱,田畴肥沃,确实是个风水宝地,二人欣喜万分。回到家后,陈诚迫不及待地收拾行装,于中秋当天,辞别父母乡亲,携妻带儿一路东迁,来到皂角树旁安居落户,定村名为垴上。十一年后,陈江亦携带家眷迁至距垴上村二华里的塘头村。故陈诚、陈江同为二村开基之祖。
垴上村位于现在隍城镇集镇中心,东邻义门陈倜公后裔坎上村,西接义门陈傥公后裔圳头村,三村并为隍城“三老”。村西北是一条19世纪70年代挖掘的新河,像一条玉带环村而绕。村西有一天然大泉,长年温泉喷涌,有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供村民取水、灌溉、洗涮之用,也是近年来发现的丰城为数不多的富硒温泉之一。“垴上八景”有诗云:

流泉一派泻无停,激石潺湲昼夜声。

三叠琴心弹不就,几番篴谱写难成。

初疑巫峡狂澜倒,又似匡庐瀑布鸣。

骑鹤道人寻胜境,好从此处认蓬瀛。

村中间有一片开阔地,紧靠先祖陈诚(仲允公)墓地旁,此地建有戏台,是村中最热闹的地方,曾一度成为本乡墟市,谓为“垴上墟”。祠堂位于村东,为村民香火和议事的场所。村西有一古牌楼,建有五百余年,为村民红白喜事的必经之路。经过八百多年的发展繁衍,垴上陈氏已析分为五大房,垴上村现有后房(七甲、八甲)、前房(新三甲、六甲、老三甲)两房,有420余户1600余人,外迁支族不可胜数,人口逾万。
受先世家风影响,垴上陈姓族裔乐耕南亩,诗礼传家,或以忠孝闻于朝,或以节义著于邻。到清代嘉庆之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形成地窄人稠的局面,垴上陈姓很多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经商补贴家用,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期间。这些人在外地赚了钱之后,回到老家置田产构华屋,扶贫济困,行善积德,不少人还出钱捐金赚取功名,垴上陈姓因此成为当地望族。
陈裔坽,字荣德,号寿朋,幼习诗书,聪明敏捷,深明孔孟之旨,修其孝悌忠信,“入事父兄,出事长上”,乡亲们都认为他是个栋梁之材。陈裔坽长大后,在豫章(南昌)开设银肆,由于讲求信誉,童叟无欺,很快在同行中成为翘楚。陈裔坽为人心胸宽广,超然物外,境界非同凡响。有一次,家里的豪宅着火被烧,财产付诸一炬,乡亲们都劝他想开点。陈裔坽反而表现得很淡定,轻松地说:“这都是天数。钱财为身外之物,房屋乃栖托之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烧掉了又有什么关系?”过了几年,又重新做起了一幢新房子。
陈传沂,自幼随父亲客游广信(上饶)一带,是一个笃诚君子。父亲年迈归家,所有店业都交与陈传沂打理。当时很多人把店铺搬迁到河口镇(今属铅山),陈传沂也把银楼迁到河口,生意比之前更兴隆。在此期间,和他一起开店的堂弟陈传贾忽然病故,一个店员指控是陈传沂谋害所致,企图讹诈一笔巨款。陈传沂泰然自若,把官司告到县衙,案情真相大白后,店员受到官府重责。好心的朋友担心陈传沂受到报复,劝他暂时关门歇业,过一阵子再出来。陈传沂觉得既然官司已了,堂弟不能埋骨他乡,干脆关掉银楼,带着堂弟灵柩回到老家。
 
陈重发,字仰贤,自幼饱读诗书,聪明过人。长大以后,和哥哥陈重旺一起远赴衡郡(湖南衡阳)开设银肆,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俗话说,财大气粗,发达后的陈重发好管闲事,急公好义,“见忿争则解之,遇贫穷则周之,捐资创寺院,雇工垣古坟”,一时“生者感其恩,亡者戴其德”,被人视为“活菩萨”。后来,哥哥陈重旺去世,陈重发买来上好的棺材,添置最好的寿衣,装殓妥当后亲自运送灵柩运回家。十年后,母亲去世,陈重发又专门从衡阳请地仙回老家选择风水,可见其出手不凡。
 
陈重联,字春生,号燮秋,年轻时颇通文墨,成年后随家族经商,前往湖南常德,就聘于“陈德明金号”,出任金号掌柜(总经理)。陈重联持衡握算,公平无欺,深受老板赏识店员敬重,在常德人脉甚广。十余年后,因患眼疾,辞归故里,置田购屋,协修族谱。值得一提的是,陈重联先生民国甲子年(1924)所建房屋“裕茂堂”在后辈精心呵护下,至今仍完好如新。裕茂堂前有小院,中有天井,前院和大门均饰有石刻匾额和楹联,乃常德著名书家周赢先生手笔。前院楹联“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暗入池”对仗工整,将门前园景致和温泉特色融为一体,笔法古拙而不乏活力,读来妙趣横生。整座房屋建筑用工精巧,布局合理,是研究民国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活体标本。
 
韶华易老,青山依旧。当年陈诚、陈江兄弟打猎栖息的荒芜小山头,如今已是楼房林立,鳞次栉比,与隍城集镇连成一片。炎炎烈日下,人们生火做饭,走家串户,和门前静静流淌的温泉小圳一样,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村前“义门世家”、“义门第”门楼,像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每一位陈姓族裔的心里。

参考资料:《陈诚陈江二公族谱》、《隍城镇志》

感谢陈厚伟、陈厚国、陈乔等提供协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