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石 || 石江上舍村:长乐风云古灵祠

 丰城文旅 2021-07-15
从石江乡集镇南行约十余里,来到上舍村。右侧是绵延迤逦的鸡龙山,前面则是高耸入云的杯山,二山为屏,把丰城、新干两地天然分割开来。与上舍紧邻的,便是丰城、新干两地共建共享的蜜蜂街。相传,蜜蜂街原名新墟,始建于明末清初。开墟那一天,突然飞来一群蜜蜂,在此筑巢酿蜜,当地人以为是祥瑞之兆,便把新墟更名为蜜蜂街。此后,蜜蜂街日渐兴盛,成为丰城、新干两地附近百姓交流互通的重要平台。
上舍村李氏新祠就建在路边。虽然地处偏远,新祠却也建得高大宏伟,富丽堂皇。与新祠一巷之隔的则是重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的李氏旧祠,年湮日久,虽饱经岁月沧桑,这幢经历了180年之久的古老建筑却完好地保护下来,现在是丰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舍李姓据传为中唐名将西平王李晟嫡裔。李晟(727-793),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代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官至中书令(宰相)、太尉。李晟生子十五人,第七子李宪始为洪州刺史,继升江西节度使,后家于袁州分宜(今新余市分宜县),其后裔分迁于吉水谷村。又五世传至李文进身份显贵,封为新淦州牧伯,定居于新干金川城上。李姓遂成当地望族。
历唐、五代而至宋,李氏后裔辗转迁徙。南宋末年,李周堂为避兵乱,僻居于丰城赔坑(今石江培坑)。到元代末年,因家中遭“回禄”(火灾),李氏三兄弟再次外迁,其中,老大与敬迁于庄上,老二与逊迁于洪水,老三与信颇读了几年诗书,便在石江乌石坪设帐授徒,当起了私塾先生,自此便在乌石坪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乌石坪即是上舍村的旧称。李与信(1352-1399),字友松,号秀峰。据谱载,因家中失火,无处容身,李与信便邀请当地著名的堪舆师陈焕章帮他选一块风水宝地,陈焕章选来选去,选中了乌石坪。李与信想出高价买下一块宅基地,却被当地人拒绝,一时却也无计可施。后来,听当地一位叫袁宁信的缙绅说,家里有女初长成,想找一位乘龙快婿入赘,并且十分看好李与信,认为他虽然落魄,却是难得的人才。李与信起初并没放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袁宁信之弟袁时信请李与信到家里当私塾先生,再次说起此事,李与信这才答应下来,于洪武庚辰年(1370)入赘于袁家。
从族谱的介绍看,当时在乌石坪住着袁、邓二姓,袁姓是大族。李与信居住的房子“前后五重”,而且产业也很大,都是袁姓的祖业。不过,李与信个性颇为倔强,多次提出要自立门户,袁宁信也深知李与信并非池中之物,想想自家宅子的西侧还有一块园地,足有半亩,便答应送给李与信做宅基地。李与信大喜过望,马上破土动工,兴建房屋,取名“上室”。又卖掉老家的田产,在乌石坪大开水口,兴建佛堂,取名“永镇庵”,颇有永远镇守此地之意。此后,袁、邓二姓逐渐凋零,而李与信一家却家道中兴,子孙蕃盛,取而代之成为乌石坪主要姓氏。李与信之孙李幼经字赤文,毕生乐善好施,邻族感其德,以其名合而成“赦”字,将“上室”改为“上赦”。后因“赦”字不雅,改“上赦”为“上舍”,一直沿用至今。
 
上舍李姓虽然远在深山,但颇晓文武之道,教育子孙既授以诗书,又重视习武强身,“族中多殷实诗书而外兼娴武艺”,以至于儒士武生代不乏人。儒士中,有膺县丞之选者,有授翰林检讨之职者,有入邑庠国学者;武生中者,有举军功六品者,有加授把总者,有赐武略骑尉者。可谓花萼联辉,棠棣竞秀。清道光丙午年(1846),李仁恻以第三十名武举人的功名,授拣选卫守府,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李仁恻,字栖梧,号集斋,榜名联元。刚刚入学时,便表现出很高的天赋,每天废寝忘食,好学不倦。十二岁时,已经状貌魁梧,声如洪钟,膂力过人,十三岁时受到官府推荐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由于家境贫寒,李仁恻居然连赴任的盘缠也筹不齐,只得放弃拣选的资格,安心在家,主持村中一应事务,“恂恂有规矩”,不到六十岁便亡故。其堂弟李仁存(字茂春)中副榜进士,授教谕,加隶州同衔。其他或举功名或膺荣誉者不胜枚举,上舍村亦如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镶嵌在大山深处。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一阵惊雷划破宁静的杯山地区,在上舍村周边燃起熊熊烈火。上舍村也因为见证和经历了丰城首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被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
上舍村在民国以前隶属于丰城县长乐乡。1933年4月,一队从新干苏区过来的红军,来到蜜蜂街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农民团结起来,和土豪劣绅作斗争,很快便吸引了十里八乡的贫苦群众。4月14日晚,七琴乡苏维埃派过来的邹治望等人召集万也女等10多位当地农民代表,在上舍李氏祠堂召开秘密会议,成立长乐乡农民协会,万也女当选为农会主席。18日,上舍村四周29个村庄近千名农民,在上舍村参加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万也女当选为政府主席,上舍村成为丰城长乐乡苏维埃政权所在地。
 
此后,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长乐乡苏维埃政府领导当地群众,配合新干苏区和前线红军,开展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并在新干红军和新干独立营的指导下,开展敌后武装斗争。1933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乐乡红色苏维埃政权被绞杀,万也女等乡苏领导也相继被俘并遭杀害,如火如荼的长乐乡革命斗争转入低谷。以此为起点,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被唤醒,在心里埋下革命的种子,盼望着火红的杜鹃开满山岭,期待着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青山依旧在,灵祠任倥偬。而今,上舍村李氏古祠依旧巍然屹立,深情守望着这片古老的家园,默默诉说着那一段血雨腥风的烽火岁月。很多人慕名而来,探寻古村遗迹,瞻仰革命旧址。而上舍,这个曾经浸染过革命先辈热血和生命的古老村庄,也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在人们关注和敬仰的目光里,开启新的征程。

参考资料:上舍《李氏族谱》、《石江乡志》、《丰地县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