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瘦石 || 尚庄泉塘村:书香仁里印初心

 丰城文旅 2021-07-15
泉塘村位于赣江西岸,丰城电厂西侧,黄金城北麓,是一个四季流泉、八方通衢的丘陵村庄。
泉塘鄢姓始于唐代中后期的鄢燧武。鄢燧武于唐文宗朝(826-840)以科第登仕籍,奉命征岭南,凯旋之时道经清江(今樟树市),便就此定居,其后裔在樟树镇繁衍。到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鄢燧武五世孙鄢邦政(号南窗)以清江籍登进士第,初授金华别驾,后擢升金华太守。鄢邦政退休时,路过丰城黄金城,见此地层峦叠障,风光秀美,便登岸步行,在黄金城山脚下有汩汩涌泉,散发出翰墨清香。经过询问,了解到当地人都称之为“泉塘”,便感叹道:“此间山可樵、水可渔、田可耕、泉可汲,直足以乐吾隐也!”于是命其子曜魁筑室而居,鄢曜魁也被奉为泉塘鄢姓一世祖。
关于村名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村前有山,山下有泉,其象为蒙(五行中属水),易经中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话,意思是说,从孩童时期就要重视教育培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指鄢姓非常注重教育;村后有塘,环绕如带,一泓清水,可耕可渔,庶可安身立命。因此,村庄取名为“泉塘”,不仅暗合了易经里的风水学说,也体现了先人“耕读传家”的理念和初心。
很早以前,泉塘曾经是从高安独城到丰城大码头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横岗古道”。明末清初泉塘人鄢见作“泉塘十景诗”,有“不自今时新辟者,原从昔代旧遗诸”的句子,是说这条古道很早就有,并非新开。大约从明初开始,泉塘人开始开矿采石,把开采出来的石灰和石灰石经黄金城码头销往各地,为此专门铺设一条通往码头的麻条石路。现在这条麻条石路早已被水泥路取代,永远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一千多年来,泉塘鄢姓秉承着先辈遗训,亦耕亦读,亦农亦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而作为古人晋身仕途的唯一法宝,读书科举更是泉塘人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彼时,家家设塾,户户读书,蔚为壮观。“夜见奎垣聚宿群,师儒广揽授经文。党庠课秀风虽邈,家塾开蒙教尚殷。鲁邑弦哥谔俗美,吾乡铎振播声芬。陶成俊少彬彬若,奚羡终家独一军”(鄢见《比屋书声》)。乾隆时期候塘岗人、知县熊雨田曾形容泉塘鄢姓“文魁武元振厥家声,黄甲青衿恢其世第;笙瑟之宴嘉宾,弦诵之绕乡塾,袯襫之安家业,舟楫之利水滨,亦具足称'书香仁里’”。大意是说,村庄里科举仕宦的人很多,声名远扬;朋友来了有吃有玩,读书之声不绝于耳,种田的人逍遥自在,还有义渡过往赣江,正好应验了人们所说的“书香门第”、“诗礼传家”。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历代族裔不懈努力下,泉塘鄢姓也人才辈出,俊彩星驰。
鄢鼎臣,字伯任,号玉铉,鄢曜魁十七世孙。秉性温和儒雅,寒窗苦读二十余年始举秀才,九次参加科考都没有考取举人。鄢鼎臣文笔很好,品德高尚,被尊为丰城儒宗,与当时丰城名士孙举海(字楚卿)齐名,前来登门求学者络绎不绝。到天启甲子(1624),鄢鼎臣以57岁高龄考中举人,大家都感慨地说:“鄢老师真可谓'大器晚成’啊!”鄢鼎臣被任命为抚州宜黄县教谕,后又升任广西北流知县。任内廉洁清约,宽严相济,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广西境内边民暴乱,鄢鼎臣心力交瘁,劳累过度,于崇祯丙子年(1636)死于任所。灵柩回乡之日,北流士子庶民沿途祭送,哭声震天。
鄢鼎臣长子鄢见,字无识,母范氏。据说,范氏身怀六甲时,梦到一白衣童子扑入怀中,于是生下鄢见。鄢见自幼聪明好学,少时于书无所不读,九岁时作诗应对出口成章。鄢鼎臣知其天赋非凡,更加器重,到北流赴任时,专门把鄢见带在身边。在北流期间,鄢见偶得《抱朴子》数卷,自此迷上修仙。父亲病逝后,鄢见扶柩返乡,后于崇祯己卯(1639)登文魁(举人),次年入京会试不第,便回到老家闭户读书,听候拣选。不想此时李闯事发,清军入关。鄢见慨然说道:“为人臣不能救君父之难,抚社稷之危,则天地虚生我矣!”不久,苟延残喘的南明王朝召鄢见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命其募兵勤王。鄢见散尽家财,募得忠义之士万余人,与清军展开血战,身中三矢,死而复苏,不肯投降。
清朝定鼎,四处招贤纳士,多次征聘鄢见。但鄢见早已看破红尘,每天“携钱就肆与人饮,不问贵贱”,又披头散发装疯卖傻,令前来征召的人暗自摇头。后来干脆抛家别舍隐遁于湖南荒山之中,结庐修仙,采药炼丹,并自署庵联云:“一个蒲团携来南浦西山秀,半间茅屋吞尽潇湘云梦奇”。当地人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热闹。鄢见再次搬迁,此后神龙见首不见尾,再也没有人看到他的踪迹。有人说他后来羽化登仙,《丰城县志·高行》则称他“隐司空山炼药。不成,去云阳山,纵酒狂歌以终”。
不久后,泉塘人鄢任(字逊功)领康熙二十三年(1684)乡荐,成为名副其实的武举人。数年后,泉塘人鄢大年也考取进士。科甲蝉联,俊彦迭出,再次让这个古老的村庄火了一把。鄢大年(1683-1721),字永绥,一字寿山,因家境贫寒,一直坚持耕读不辍。每天早上带着两个弟弟耕田种地,晚上又带着他们举烛读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康熙辛卯年(1706)考取举人,七年后中癸巳科(1713)进士,留庶常馆任教习,同科进士们都认为鄢大年有“台阁”之才。之后,外派任浙江诸暨知县。在任明镜高悬,厘剔奸弊,颇有政声。可惜天不假年,鄢任没多久病世于任上,年仅38岁。其后裔亦在门匾上刻“台阁先声”四字,以示缅怀。
除众多科甲俊彦外,泉塘鄢姓族裔中,也有很多商界精英。这些人有的在家乡或开店或设肆或采矿,有的远赴外地,如省内九江、湖南衡阳、四川泸州、湖北武穴等,尤以前往湖北武穴经商者最多,武穴甚至还有泉塘鄢姓的祖坟山。这些人功成名就之后,通常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有在石上设义渡者,有在吴塘建石桥者,有修祠建亭、扶贫济困者,既是对家乡的反哺,也是为子孙积德。“存则属人望,殁则系人思”,先贤的表现堪为后世师表。

资料来源:《鄢氏八修族谱》、1986年版《尚庄志》、同治版《丰城县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