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消失的文明 | 秀市罗田坑:寻源佥说深山里

 丰城文旅 2021-07-15
丰城李姓当中,“罗田李”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不仅孕育了李修己、李义山父子这样的儒林大咖,还出现了李垢“十子八进士”的科举奇观,其他登科入仕者更是难计其数,是丰城多地李姓的始源地。

这么重要的始源地,自然在罗田李姓族裔中成为朝圣之地。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个罗田村,在繁荣辉煌了数百年之后,至今踪迹全无,没有一丁点儿痕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罗田到底在哪里?

在寻找答案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罗田李姓的历史渊源。据《罗田李氏族谱》记载,罗田李姓始祖可以追溯到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第14个儿子名叫李明,封为曹王。李明七世孙李崇,登大顺二年(891)进士,任荆州刺史,改洪州刺史,于是定居于洪州(今南昌)。李崇被尊为丰城罗田李姓一世祖。

李崇传三代至李枢(字养素),年轻时到丰城广丰乡葛山清溪书院求学。清溪书院的东家葛天民(旻)很欣赏聪明好学的李枢,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就这样,李枢在葛山定居下来。葛山是一个旧地名,其地址大约位于今张巷集镇东侧,当地至今仍有“葛山桥”的旧地名。传到第六世李思立,葛山李姓繁衍兴盛,因人多地窄,子孙开始分迁各地。其中,第八世李贵分迁于长宁乡之罗田,自此开启人文鼎盛新纪元。

仅仅隔了一代,罗田李姓在科举仕宦方面表现得不同凡响。第十世的李珂、李瑛先后进入仕途;十一世李汉潮、李汉烈、李资均登进士;十二世李兴汉官至工部员外郎、大常少卿;十三世李畅以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任徐州教授,升易州通判;十五世李晞说(字商霖,号竹林先生)中举人,也就是从李晞说起,罗田李氏进入巅峰时代。

李晞说长子李修己(字思永),乾道戊子(1168)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兴国户漕、江陵府教授、建德县丞、宁乡县令转衡阳县令。在兴国期间,认识了担任兴国教授的陆九渊(象山)之兄陆九龄,对圣贤源流学说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久又认识了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成为朱子的铁杆粉丝。在同年好友彭龟年的介绍下,又认识了当时著名的学者张轼(字敬夫,号南轩),自此学问益进,声名大振。1195年赵扩即位,李修己调任成都府通判,不久升任成州(今属甘肃)知州。当时的权相韩侂胄听说了李修己的文名,派人找他,希望他能够依附在自己名下,但李修己并不买账。为此得罪韩侂胄,被免去官职,派去主管武夷冲祐观。李修己当了一辈子官,清廉自守,两袖清风,死后留下《李成州集》十卷。

李修己的弟弟李恕己(字厚之,号潜斋),绍熙壬子年(1192)举人,次年中进士,任武冈知县,升绍州知录、儒林郎,敕赠中顺大夫。李修己的两个儿子也很有出息,大儿子李义方(字伯敬)曾当过通判,因为身体不好辞官不仕。小儿子李义山继承乃父衣钵,虽然仕途沉浮起落,文章才学却是非常了得,是丰城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李义山,字商隐,一字伯高,号后林先生。庆元庚申(1200)九月生于父亲的官任成州,先是荫封为将仕郎,后来凭自己的实力参加科考,嘉定己卯年(1219)中举人,次年中进士,这时才20岁。李义山初任衡州司户,1205年任常宁知县,升威武军节度推官。1207年任吉州判官,后又分别担任赣县、鄱阳、临川等地知县。不久后升枢密编修官,改知南康军,还没到任,又改任大府寺丞,后升布政使司磨勘,又任大宗正寺丞,奉建武夷山冲佑观祠。

李义山的才名冠于朝野,性格刚直不阿。他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为善不可有疑心,去恶不可有悔心。”多次向皇上进言,陈述这个观点,希望皇上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不要被奸人所惑。为此得罪皇上,几次罢他的官。不过皇上很器重李义山的才学,任命他为淮东提刑官,转调大使司参谋官,又调任除江东提刑兼知饶州,有先戮后奏之权。最后,皇上甚至准许他在家乡开衙建府,赐爵丰城开国男,食邑一千三百户。李义山最后累官至秘阁、权江淮八十四州都大提点、银青光禄大夫,可谓功标王室。

李义山曾经在丰城多地书院讲学,曲江龙山书院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他认识并指点过后来考中状元的姚勉。后来,明代江西提学李梦阳在龙山书院建“三贤祠”,把朱熹、李义山、姚勉列为龙山三贤,入祀其中,称其为“世之贤人才士”(李梦阳《曲江祠亭记》)。李义山留下过大量的诗词文章,有《后林遗稿》、《思过录》(已佚)及《后林大全集》等作品集,《钦定四库全书宋词》中也收录了李义山的一些词作。现录其《祝英台近·夏初临》以飨读者:
 
夏初临,春正满,花事在红药。一阵光风,香雾喷珠箔。画堂旧日张家,梦中玉燕,早拂晓、飞来帘幕。酒深酌。
曾记走马长安,功名戏樊郭。螺浦如杯,豪气怎生著。直须用了圮编,封侯万户,却归共、赤松翁约。
 
李义山之子李瀛,字少登,号介堂,宝佑三年(1255)任岳州司户,后任饶州推官,再补韶州知录,历左宪经略、安抚尉、德庆府端溪县令。咸淳乙丑年(1265)改宣教,即知贵阳军临武,再任宜黄知县,后任赣州通判致仕。李修己、李义山、李瀛祖孙三人同被列入《丰城县志·儒林传》,这在丰城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文化奇观。

其他登科入仕者不一一枚举。此后又兴盛了数代,进入明代以后,罗田李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从罗田外迁出去的宗族却越来越兴旺发达。从第十世开始,罗田李姓开始分迁至平田、槎山、同源、洙溪、荷塘、石滩、木林、白塔、小港、清溪、南市、台村、凤洲、龙岗、水东、陶家巷、状元坊等八十余村,后裔多达数万人。

罗田李姓的消失,成为罗田李姓后裔心里一个结。罗田到底在哪里?又到底出了什么情况,令这样一个显赫的世族凭空消失?带着这样的疑问,很多从罗田外迁出去的宗亲后裔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寻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罗田李氏分迁宗亲代表在木林村(今龙津洲百岁社区李家,即曲江红门李家)设局,商量第十一次联修族谱。大家彻夜长谈,话题自然而然转到罗田上来。虽然都是从罗田迁出来的,但是经过七八百年的变迁,罗田在哪里?还有没有李姓苗裔?有几位宗亲带着疑问,亲自前往旧址寻访。

罗田旧址,位于丰城市秀市镇北端,与杜市镇浙坑黄家接壤,属于秀市镇龙山村委会,这里也是古时候的长宁乡辖范围,俗名叫“罗田坑”。几位宗亲远涉山水来到罗田坑,却发现此地人烟已杳,遗迹空存,唯见青山依旧,白云悠悠。大家唏嘘不已,怅然而回。
 
昔年分派自罗田,世系绵延亦井然。
同气连枝原一脉,迁居别处数千烟。
寻源佥说深山里,访古徒知旧宅边。
四顾邻家都隔岭,环村空有水漪涟。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照见曾经的辉煌,也照见岁月深处的落寞。缅怀历史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在滚滚红尘里寻找文明的印迹,汲取前行的力量。
 
资料来源:《罗田李氏族谱》、同治《丰城县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