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型关大捷为什么能赢,电影《幸存者1937》从三方面告诉你

 昵称66395903 2021-07-15

作为卢沟桥事变后,正面战场上的首次大捷,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辉煌结点。除了正面的大军团作战,在各种侧面战场上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在建党百年的节点上,《幸存者1937》就通过侧面战场上一个八路军小分队营救情报人员的事件,揭示了这场战役最终得以获胜的三个原因。

第一,国共能顺利达成第二次合作是平型关大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有丰富的敌后抗战和小部队分股作战经验。而国民党虽然当时虽然作战能力不行,就像电影里说的,深陷正面战场,连自己的一个资深情报人员都救不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还是亚洲地区数量最多的军队,也是中国境内唯一可以依靠人海战术和日军在正面战场上掰一下腕子的存在。一旦这两股力量融合在一起,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就要随时面临背腹受敌的压力,纵然正面战场上取得了胜利,所获得的战果,例如郑忠这样高级的人力资源,也无法保证长期保留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幸存者1937》里,纵然郑忠和冉征手下的兵有过杀亲之仇,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双方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克制,正是这种置家国先于自身的默契,才能保证类似平型关大捷一样的胜利得以出现。

第二,优秀的八路军军官和战士,是平型关大战得以获胜的另一个原因,这一点可以从八路军小队长冉征身上看到一二。冉征是一个典型的八路军指挥官,沉稳、勤劳、经验丰富,救出郑忠之后,在面对鸡鸣渠和黑庄户两个撤退方向时,优秀的军事直觉让他在第一时间选择了走黑庄户,想和围追堵截的日军打一个时间差,虽然在郑忠的一再要求下最后还是走了鸡鸣渠,酿成了几近全军覆没的结局,但日后的事实证明冉征的判断是正确的。

同时,冉征还对敌人的习性有着敏锐的觉察力。例如他可以明确判断国民党的增援部队不会出现在鸡鸣渠,这得益于长久和国民党作战的经验总结。将这种观察力用在了日军身上,也一定会有类似的效果,正是无数这样的基层军官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摸索抗日之道,才能换来距离七七事变一年之后的首次大捷。

第三,郑忠也是一个制胜原因。电影对他的刻画是一个高技术的人才,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这样的人才完全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非但没有走,而且从北京到天津一直到太原,一路辗转,只要国家需要,不论政见是否有分歧,出于一个中华儿女的良知,将生命置之度外,哪怕丢弃生命,也坚持要到祖国有需要的地方去,这种精神和付出还是值得肯定。

无论多么广袤的国土,多么庞大的国家,基本的组成单位终究是人,当一个人无论出身、政见和行为的差异,都对自己的民族心怀热血,这样的民族便永远不可战胜。

《幸存者1937》,不仅是幸存者的故事,更是探讨民族为何能幸存和延续的少见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