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叔微藏史】|蕃卡契、甲卡契、斯林以及拉萨的清真寺

 小话TIBET 2021-07-15



公元18世纪以来,尤其是驻藏大臣制度建立后,清廷驻藏官兵建制愈来愈完备。

其中,有很多来自四川和云南的汉语穆斯林,并且源源不断。

拉萨最大的清真寺,即“卡契拉康”༼ ཁ་ཆེ་ལྷ་ཁང་། ༽,据《拉萨文物志》记载,始建于公元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军平定廓尔喀后进行了扩建

可惜的是,拉萨清真大寺于1959年焚毁,1960年重建

2001年,拉萨清真大寺再次被拆除重建,由传统藏式木石建筑改建为钢筋水泥的尖塔圆顶阿拉伯式建筑。

原有的木构被搬迁到位于拉萨北郊夺底乡的穆斯林墓园

说到北郊夺底乡穆斯林墓园,这里存有拉萨最早的穆斯林墓葬的墓碑,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所立。

墓主人“扇公讳聚财,原籍山西凤翔县瓦窑头礼拜寺”。

目前,仍存清代墓碑16块,墓葬大部分为内陆回族形制。

这两个“最”(最大的清真寺和最早的墓碑),都是早期清廷驻藏穆斯林官兵在拉萨生活的见证和痕迹,他们也是如今拉萨河坝林社区穆斯林的主要来源。

当时,他们在藏语中被称为“甲卡契”༼ རྒྱ་ཁ་ཆེ། ༽ ,也就是“汉语穆斯林”。

他们当中,一直没有与藏族通婚且生活没有藏化的,至今还是被称为“甲卡契”

然而,早期从克什米尔进入西藏的穆斯林和来自四川、云南的清廷驻藏回族官兵,大部分娶本地藏族女子为妻。

随着历史发展,在经过几代繁衍生息后,这些穆斯林除了宗教部分以外,其他基本藏化:说藏语、穿藏装、吃藏餐、住藏式房屋。

于是,这两部分除宗教以外藏化发展的穆斯林,在今天的藏语中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蕃卡契”༼  བོད་ཁ་ཆེ། ༽,即 “藏语穆斯林”

19世纪以来,随着来自陕甘青方向的商贸活动增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始,来自陕甘青的回族有不少进入了西藏。

由于他们进入西藏的路线,均取道西宁往拉萨的青藏通道,所以他们在拉萨被藏族人称为“斯林”或“回回”,“斯林”也即“西宁”

当然,他们也为早期“甲卡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是新的“甲卡契”

最后,关于清真寺,在除了拉萨清真大寺“卡契拉康”之外,位于西郊的“卡契林卡”仍保存有两座规模较小的清真寺。

其中一座也是拉萨现存唯一的藏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775年,至2008年已历经四次维修。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历史上穆斯林在西藏的活动》|房建昌

《西藏的回族及其清真寺考略》|房建昌

《拉萨的克什米尔人和藏语穆斯林》|王东四



文字  |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