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洲獾:京剧脸谱猛张飞,有勇有谋有科技!

 昵称36041289 2021-07-15

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美洲獾:京剧脸谱猛张飞,有勇有谋有科技!

文/张涛拉罕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言。

《三国演义》贵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提起它,我的思绪仿佛又重新飞回了那个群雄并起、英雄辈出,战火连绵、纷争不断的时代。

在整个大中华地区,包括日、朝、韩及东南亚各国,三国时代的历史典故、传奇逸闻流传已久: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神机妙算空城退敌的诸葛孔明;这些历史人物的高大形象与其光辉事迹(无论是虚构或非虚构的),不知不觉便深深刻印在我们脑海中,其影响力几乎达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今天,以三国时代为背景,描述英雄豪杰们传奇事迹的ACG作品仍层出不穷;就漫画而言,最吸引我的果然还是陈某的《火凤燎原》。(《苍天航路》也许更妙,但与主题无关,只好舍去不写。)

在人物性格迥异、阴谋阳谋纷至沓来的《火凤燎原》中,“万人敌”猛张飞的形象一度令我瞠目结舌、惊讶不已。

漫画《火凤燎原》中的张飞

那京剧般黑白相间的脸谱装扮,那狂放不羁又不失调皮的双马尾髻,那互相交缠遒劲有力的丈八蛇矛,以及桃园派山水画家的隐藏身份,这一切都令我深深着迷——对历史的反思、再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熔于一炉,这才诞生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张翼德。

你知道吗,在动物界里,有这么一位堪称张翼德原型的好家伙:它和他的面部,无论线条走向、轮廓角度,抑或勾描位置,几乎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唯一的不同,在于两者的颜色刚好相反。

《火凤燎原》张翼德的面部特写

这位动物界好家伙的尊容

仔细比对,你会发现的确如此!哈哈,就问你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言及至此,我们要介绍的主角才终于穿过了名为张翼德的幕布,走上舞台中央;那么接下来,请像四面八方的聚光灯那样,将视线聚焦在我们的主角身上,系好安全带,咱们开车啦!——哦,顺带一提,主角叫做美洲獾。

匍匐向前,美洲獾登上舞台

头瘦身肥,白纹笔直

美洲獾是北美洲特有生物,为食肉目鼬科美洲獾属下唯一种;除指名亚种外还按栖息地不同另划四个亚种,分别是:墨西哥亚种、五大湖亚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亚种和马里兰州亚种。

从亚种的名称上,你大致就能知道,它们分布于美国中西部、加拿大中部和墨西哥北部。一般来说,多个亚种间仅皮毛颜色、身形大小略有差异,例如体色有灰有红,分布于北方的个体要比南方的大一些;除此之外,不同亚种间生活习性、食性等基本相似。

美洲獾体型中等,身长约52-87cm,其尾长达10-16cm,总体而言体重略轻,且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在4-12kg之间徘徊。

它们的头部前窄后阔,鼻部尖长突出,双耳硕大被毛,大致呈扁圆三角体;头部和肥硕的身躯形成显著对比,乍一看还以为是在熊的身体上安了架纤细的外太空飞船呢。

头纤体硕的美洲獾

毛发分布方面,美洲獾以头短身长闻名:它们头部的毛发就像当兵小伙子的寸头,又短又扎手;而身体上的毛发,则如时髦女士在美发机构做了离子烫后的头发,长直顺滑,又不缺柔秀,在强光照耀下发丝如银闪动,当真美丽动人。

然而,美洲獾的最大特征,是脸部如同张翼德般花哨的黑白条纹,那道贯穿半个身躯的笔直白纹尤其引人注目——白色条纹发源自其鼻背部,向上延伸翻过平缓山丘般的小脑袋,一直到肩背才告完结,之后变做细碎的泛白浪花,稀疏无规地荡漾在其后背。

土地和鼠类破坏者

开阔的大草原、稀树草原以及农夫的耕地是美洲獾的家园。它们是夜行性动物,春夏秋季,会在黄昏时出没,一直活动到第二天一早才归家回床睡大觉;而到了冬季,它们会转换成冬眠形态,躲在自己的温暖洞穴中好好休息。

美洲獾是动物界里的高科技爱好者——前爪、眼睛、感应器,它们全身都配备了高科技装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可谓武装到了牙齿。接下来我们一样一样说。

首先是前爪,美洲獾的前腿肌肉虬结、强健异常,前掌部位长着彼此相连的蹼状趾以及坚硬弯曲的前爪——这对巨大的前爪就像大型挖土机的刨爪,能随心所欲地掘进地面,将大堆大堆的泥土沙石一股脑儿全都挖出;且掘进速度非常快,说不定第一捧泥沙还未落地,第二捧泥沙已经上天了。

美洲獾的前爪坚硬有力

在野外环境下,美洲獾基本上都是孤家寡人、单独生活,它们个性孤僻、不怎么适应群体生活。靠结实有力的前爪,以及与生俱来的地穴建筑技巧,它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挖好自己的新家;这样的地穴有时可以深至地下3米,虽漆黑无光不见天日,但东南西北的新旧洞穴彼此连接,最终形成一个错综复杂、便道繁多、规模宏大、细节考究的地下宫殿。

美洲獾是杂食性的动物,但比起草木蔬果等淡然无味的东西,香喷喷的肉类显然更能引起它们的兴趣——凭借之前所说的那对前爪,美洲獾成了大草原上鼠见鼠怕、土见土心颤的“土地和鼠类破坏者”。

它们的坚实有力的巨爪,能直捣黄龙,一举攻破啮齿类动物打下的地洞,并持续不断地向下深掘,直到整个地洞崩塌损坏。

挖洞捕鼠的美洲獾

之后,寄居其中的田鼠、松鼠、土拨鼠等物再也无路可逃,不消一袋烟的功夫,孤立无援的它们就成了美洲獾的腹中之食。

鼠类,哼,来一个杀一个

摧枯拉朽又效率十足的美洲獾,多年以来到底摧毁了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又到底令多少啮齿类动物死于非命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永远是个谜。

鸟之眼,掌心雷

美洲獾的另外两件高科技装备,分别叫做“鸟之眼”和“掌心雷”,它们配备在美洲獾的眼睛和前脚掌那儿。

美洲獾有一双像鸟一样的眼睛,黑漆漆的小眼珠外,覆盖着一层薄如蝉翼、无色透明如玻璃的瞬膜(第三眼睑)。

美洲獾有一对黑漆漆的小眼珠

瞬膜自眼内角的上下眼睑处伸出,能上下、或斜向运动,不仅能保护脆弱的角膜,还能起到时刻润湿眼球,并且无碍视线的作用。

当美洲獾埋头于掘进地洞的作业时,这层瞬膜就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它们就像科幻电影里的能量保护罩,能完全隔绝泥土沙尘。

你知道,大草原上总是吹着凌冽的狂风;风中总是夹带着细小的草籽、灰尘和风沙。当美洲獾身居高地,对着大草原巡视时,这层瞬膜还能防止烈风和风沙,甚至是热辣的阳光和干燥的热气对眼球的伤害。

至于掌心雷,说的是美洲獾前掌下方,前肢下侧分布着的数个感觉器——这些感觉器如同一排排精密雷达,能准确测量出美洲獾前肢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进行挖洞作业的美洲獾

在挖洞时,美洲獾呼哧呼哧地快速向下掘进,偶尔,在松软的泥土中会突然蹦出一两个坚硬的石块或树根之类的劳什子;如果继续掘进,说不定美洲獾的前爪就会硬生生地和石头或者树根碰撞在一起,导致爪崩指裂。

这时候,掌心雷便立刻发出警报“危险!危险!即将与坚硬物质发生碰撞!请立即将掘进角度由原来的东偏南25度改为西偏北36度,同时将原先的8档掘进速度降低为2档掘进速度!该请求为当前第一要务,请毋存怀疑立即执行!”

这样一条消息自掌心雷处发出,经由脊柱,以神经电信号的方式传达至大脑,半强制地令美洲獾改变了掘进方向和掘进速度,最终避免了前爪与坚硬物质的碰撞。

综上所述,掌心雷或许是美洲獾的所有高科技装备中高科技程度最高的装备——这一套危机侦测、甄别、预警和半强制中止行为的复杂机制,令美洲獾受益匪浅。同时也令其前爪的使用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虽然说起来神乎其神、一套又一套的,但掌心雷的作用机制自发生、介入、改变、结束——这整个过程,在现实中不过是呼吸之间、短短一刹的事情。

谁能想到,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竟包含着那么多令人兴味盎然的细节呢?

它的这一眼凝视,又看到了怎样美妙的风景?

有勇有谋、进退有方

嗯,最后咱们来说说美洲獾的个性吧。美洲獾虽体型中等,但却性情凶猛,若口中之食或妻儿子女受欺负了,它也会勃然大怒——美洲獾真的发起怒来时,即便对手是比它大上两三倍的郊狼或猎狗,它也全然不怵——双方捉对厮杀,其结果往往是美洲獾胜,郊狼败。

发怒的美洲獾可不好惹

美洲獾的凶猛,从其食谱上可见一斑:野兔、犰狳、豪猪、浣熊、狐狸、幼鹿、小黑熊等都是它胃里的常客。

仔细看,这里边可是有豪猪和小黑熊哦!身材五短的美洲獾,竟敢去挑战熊,真是令人敬佩的勇气!

其实,它们只敢惹惹小熊,成年熊只要一出现,它们便夹起尾巴挖洞土遁。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美洲獾的避而不战,反倒成了明哲保身的绝佳策略。

反观它的亲戚蜜獾——众所周知,蜜獾是动物界里最天不怕地不怕的代表,那家伙上至狮子、下到蜜蜂,无一物不敢惹——若有机会,说不定它还会朝犀牛、大象的大腿上去啃上两口呢。

比起毫不在意敌我差异,无论对手是谁都勇往无前的(傻乎乎)蜜獾,我还是更喜欢有所顾虑,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也能放下身段扭头就逃的美洲獾。

被臭鞋子逼急了,美洲獾也会大咬特咬

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勇有谋、进退有方,才是真正的大策略、大智慧嘛,你说是吧?

那么,咱们下次再见咯

1、摧枯拉朽!永远进击的行军蚁

2、渡鸦:祈愿胜利之鸟,巧取豪夺爱玩爱闹

3、鸟与豚,高智商动物群像

4、长刀突刺!贪心又聪明的刀嘴蜂鸟

5、鬃狼:四足点墨,吃素的暗夜猎手

本文原创,写作不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8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