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乡风民俗 乡音吹奏六百年 2021年第61期(总658期)

 文化安顺 2021-07-15

乡音吹奏六百年

——记新场乡枝杨村布依唢呐乐队

潘玉陶
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年节,在此期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最热闹的节目就是击鼓敲锣吹奏唢呐。关于这项文化娱乐活动,戊戌年六月六期间,我与几位文友曾经到一个叫枝扬村的布依山寨亲身感受体验过。
枝杨村是西秀区新场布依族苗族乡辖区内的一个行政村,由窝枝、高寨、杨柳冲三个自然村组成,人口两千余,布依族占了76%,吴、伍、罗三姓人居多。据吴姓族谱记载,其入黔始祖于洪武八年(1376)随明朝大军而来,先居贵阳,以后逐渐分支向四处迁徙,择地而居,窝枝吴姓是其中一支的后裔。
   唢呐鼓乐表演

以往,在新场乡包括枝杨村的采风调查活动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包括70多岁的布依族老年人基本上都不会讲布依话,年轻的就更不用说了。据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1935年国民党20军进驻安顺,军长杨森为实行当时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对安顺一带的少数民族实行“同化”政策,具体措施是创办多所“边胞”小学,免费招苗、布依族学生,令改服饰,推行汉语等。当时新场一带执行者最为得力,导致此处布依母语几乎消亡殆尽。

然而,古老的布依族音乐及丧葬习俗,却在这里顽强地保留到今天。

关于布依族的音乐及婚丧礼仪的关系,乾隆年间的镇宁举人余上泗在其《蛮硐竹枝词》百首中有叙述:“婚葬依然有旧规,山中礼乐亦何亏?只疑陋俗无丝竹,忽向蛮村听鼓吹。”自注说:仲家善鼓吹,汉人多赁之。上世纪30年代的《续修安顺府志辑稿》中,也有布依族“有庆吊事,则击铜鼓、吹喇叭、打铓鼓为乐”的记载。

由此可见,余上泗所谓的“鼓吹”,即是布依人的音乐,包含“鼓”和“吹”两个部分。鼓有皮鼓,还有铜鼓。皮鼓众人皆知,按下不表,铜鼓则为布依族神器,击者依乐曲敲击,乐声铿锵悦耳,最著名的就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铜鼓十二调”。新场乡的勇克村如今尚存一面铜鼓,乃三百年前遗物,原窝枝村亦有此器,但于1958年为支持“大炼钢铁”,将之捐出,毁于熔炉。

吴刚 摄

布依族的音乐还有“八音坐唱”,乐器有姊妹萧等。

布依人还能以树叶为乐器,吹奏出悦耳的曲子。枝杨村如今也有人善吹木叶。

东方的圣人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西方的哲人柏拉图说:“音乐和旋律,能渗透到心灵深处。”按现代文人的话诠释,就是“音乐之美,感化心灵,强调性情,和谐身心,完善人格”。

正因为如此,一个基本忘记了母语的民族(局部区域的),却未能忘记自己的音乐,在现代化的各种音乐的冲击下依然于乡间响起。

不止是枝杨村,也不止是新场乡,今天,在安顺西秀区,凡布依族聚居的村落中都有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乐队,而枝杨村的唢呐乐队极有特色且负盛名。

布依唢呐乐队一般由四至六人组成,乐器有唢呐、皮鼓、铜钹和铓锣。

唢呐属于吹奏的管乐,其结构由哨子、哨架、唢呐杆、喇叭四个部分组成。哨子乃发音器,是用未完全成熟的麦杆经特殊处理加工而成。哨架是发音器的延伸,为上小下大的梯形铜管,起到正音和清音作用。唢呐杆为木质,其上有规则排列的小圆孔,当吹响哨子时,其音从哨架传至唢呐杆,吹奏人以手指掌握圆孔的开闭而形成不同音阶,构成乐曲,故唢呐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唢呐的底盘为喇叭花状,其功能起到扩大声音的作用。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来 图片来源网络

铓锣及钹以青铜(俗称响铜)铸就后加工而成,圆盘形,中心突起半球形,呈乳头状,故又称为乳锣、奶锣、包包锣;以直径不同,称为大、中、小锣。常见最大者直径两尺左右,小者不足五寸。演奏时,棰击锣面凸起最高处;棰为木棒,棰头缠布条或胶布。大铓锣发音浑厚含蓄,犹如洪钟,在山谷中回荡,其声传播很远而且有“钻山”之效,故又被称为钻山锣,适合于野外空旷之处演奏。中铓锣发音柔和明亮。小铓锣发音清脆响亮,宛若铜铃叮当,适宜小场合演奏。

有唢呐、锣钹、皮鼓各一,即可组成一队“鼓吹”了。

枝杨村的每一个自然村,都有一只唢呐乐队,平常他们都是抱团组队出门演奏。除了乐队,每一个村民组均有一个具有布依族风格的舞蹈队。

枝杨村的伍朝安、吴绍华、韦文洪、吴开勇四人,他们年纪均为四十左右,为唢呐乐队的吹奏者和乐队组织人。提及唢呐,他们倍感激动。他们的上辈、上上辈都是吹奏唢呐的高手,因热爱艺术而坚守,将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枝杨村的唢呐乐队与其他布依村寨的一样,每逢春节、“六月六”这些传统节日,他们都要吹奏起祝福吉祥的曲调,欢乐的声音回荡林莽山间,使人亢奋,让人对来年的日子充满希望。这些传统的唢呐调子很多,如《新春拜年》《新年快乐》《五谷丰登》《喜鹊欢叫》等等。

吴刚 摄

如今,枝杨村的唢呐乐队平常天一有空闲都要集中演奏,这一是娱乐,二是排练。兴致高时,他们常常演奏到凌晨一两点才罢休。此时山野寂静,夜风将他们吹奏的乐声送得好远好远……

布依族唢呐乐队还有一个功能,正如《续修府志》所载,即负有参与庆典、喜丧等事之职。因此,随着民族之间的融合,汉族村寨有庆典等事,也请布依唢呐乐队前去庆贺。传统的与现代的相结合,使布依唢呐队吹奏的调子多达上百种。这些曲调,诉说着布依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苦旅、生存状况以及希冀奋斗的精神。唢呐调子没有纸质曲谱,都是铭刻在演奏者的心灵及骨子里的。

枝杨唢呐乐队的演奏家们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了何种场合应用何种曲调的基本知识,让我们窥见了布依族同胞传统的精神文明及礼节礼仪。

唢呐乐队若进他寨,临寨门就要吹奏《进寨调》;若有客人进本寨,就奏《迎客调》;受人之礼物,奏《道谢调》。婚庆有《初恋》《迎亲调》《喜鹊欢叫》《花好月圆》《仙鹤成对》《心想事成》等明亮欢快的调子;为老人祝寿,奏《健康长寿》调;祝贺乔迁之喜、立房上梁,有《平平安安》《红红火火》《喜鹊欢叫》《笑逐颜开》等曲调。

布依唢呐有的曲调也诉说生存的难处、世道的艰辛,如《穷人的女孩》《悲伤深秋》《流浪他乡》等。

对于举办丧事或祭祀活动,则吹奏悲伤、思念的曲调,其中有《肝肠寸断》《思亲魂》《呼亡灵》《魂牵梦绕》《哭干眼泪》《丧调》《立碑调》《思亲调》等等。

“六月六”祭祀活动  吴刚 摄

几百年来,枝杨村的布依唢呐吹奏声没有间断过,即使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新生活”运动及六十年代的“四清”“文革”运动中,这里的传统节日或婚丧礼仪中都少不了或悠扬明快或哀婉低沉的唢呐声及锣钹声,这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坚守和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更加重视。前几年,西秀区有关部门赠予枝杨村布依族女服饰若干套,旨在鼓励这里的女性穿着本民族服装。在此形势下,枝杨村的唢呐队的积极性更高,活动更为频繁。2014年,新场乡组织全乡布依唢呐乐队演奏比赛,枝杨村队获胜。自2016年起,设于夜郎洞旅游区管委会的省级非遗项目布依文化传习所,开始举办全省性的唢呐演奏比赛,西秀区唯有枝杨唢呐乐队报名参赛,在高手如云的赛事中,2017年,枝杨队斩获三等奖。

   木叶传情  来源网络

访问的那天,枝杨村的唢呐队热情地为我们吹奏了一首又一首曲子。这乡音响彻了我们的耳鼓,响彻整个布依山寨,缠绵缭绕,仿佛自明朝六百年来一直如此,不曾间断。

· 作者简介

潘玉陶号美石,安顺知名文化学者、作家,于地方历史、民俗均有研究,出版《安顺世像录》《安顺故事》散文与小说集。

2020年7月


值班编辑:黄   斌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