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记者刁难周总理:西藏为何是中国的?周总理巧妙回复让人折服

 qiangk4kzk8us4 2021-07-15

1962年10月2日,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新德里口出狂言道:印度政府将会“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0天之后,尼赫鲁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面对印度的挑衅,中国一直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和忍耐,希望能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中印的争端。

可是印军不仅非法侵占中国领土,还多次主动挑起武装冲突,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多个军事据点,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印度意图挑起战争的意味甚浓。

见和平谈判已经无望,中国领导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了捍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于1962年10月18日决定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反击,“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战前狂妄自大的印度自称是“世界第三强国”,除了美国和苏联,不把其他任何国家放在眼里。可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反击之后,印军真正的实力暴露了出来。

在解放军面前,印军如同纸糊的一样脆弱。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军被解放军全歼。可以说印军被打得“满地找牙”,毫无还手之力。

经此一战,印度几十年不敢再觊觎中国的领土。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打了出来。

反观印度:战前53个国家支持印度,战后还支持印度的国家只剩下两个。这场1962年爆发的战争,给印度未来的发展、还有民族自信心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这一切都是印度咎由自取。

中国始终都希望能与印度和平发展,1960年周总理亲自出访印度,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避免冲突。可是印度却毫无诚意,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对周总理毫无尊重可言。印度记者更是无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口出狂言,刻意挑衅周总理道:西藏为何是中国的领土?

面对印度记者无理且无知的刁难,周总理从容不迫,用一句话就轻松进行了反击,让印度记者哑口无言。那么周总理究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了什么呢?中国为了与印度保持和平发展做了这么多努力,为何印度偏要拒绝和平,自讨苦吃呢?

本期内容馆长带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儿。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点下关注,这样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也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关系恶化、印军非法侵占中国领土

20世纪40年代末,印度、中国先后宣布了独立。新中国成立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相互支持,步入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

期间印度于1951年爆发了粮荒危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十分困难。可即使如此,中国还是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的粮食,体现了中国对中印关系的重视。

可印度却“恩将仇报”,于1951年,也就是中国给印度援助粮食的同年,非法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印度的行径十分恶劣,直接威胁到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当时中印边境线虽然没有正式划定,但中印边境一直存在着一条双方历史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而“麦克马洪线”是1935年英国伪造的英属印度与中国的边境,根本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

英国人在殖民印度期间,曾越过“麦克马洪线”,试探性地侵入了门隅和察隅地区,并不敢公然大胆地占领。可印度军队却十分放肆地越过西山口,进军达旺,甚至还准备继续进军,极大程度地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

1954年,印军已经完全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洛隅、下察隅等地区,甚至还为此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进行非法管辖。毫无疑问,印军的所作所为充满了侵略性质,甚至印度还准备扩大侵略范围,企图将这些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纳入印度版图。

在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绝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但中国很重视中印的关系,不希望与印度爆发武装冲突,便选择了忍让,希望能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中印边境的纷争。1954年6月,周总理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第一次出访印度。

周总理作为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优秀的外交家,受到了印度民众的热烈欢迎。

周总理到达新德里机场的时候,共有10万多个印度民众夹道欢迎。访问期间,周总理和印度领导人尼赫鲁进行了6次会谈,双方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的态度让中国领导人觉得:中印边境的问题是能够和谈的。

可是之后不久,印度彻底暴露了它的“狼子野心”。印度不仅没有停止对中国恶劣的挑衅行径,甚至还变本加厉,继续扩大了侵略范围。

新中国深知战争的危害与和平的重要性。中国领导人为了维护和平,选择继续保持克制的态度,希望能够与印度进行和平谈判。但印度却错把中国的忍让当成了“软弱”,多次主动挑起武装冲突,不断消耗着中国的耐心。

号称“世界第三强国”、印度毫无自知之明

美苏争霸时期,印度应该与中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可是很显然,军国主义势力疯狂膨胀的印度,早已忘了曾经被殖民的痛,继承了英国遗留下来的侵略性。

1951年,印军非法侵占了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可当时的印度民众并不觉得侵略他国领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胜利”。可见印度全民都在尼赫鲁的煽动下,变得疯狂了起来。

印度人“骄傲”地认为:印度侵占中国领土,是“取得了针对中国的胜利”,印度又向“大国”迈进了一步。而“大国梦”这三个字,便是印度屡次挑衅中国、侵占中国领土的诱因。

尼赫鲁为了实现印度的战略目的,实现所谓的“大国”美梦,便狂妄地选择挑衅中国,针对中国下手。

当时的国际局势十分复杂。在朝鲜战场上吃了败仗的美国,并没有放弃针对中国的打击,因为崛起的中国将会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存在,美国不敢任由中国发展下去,便把希望寄托到了印度身上,希望印度可以完成针对中国的战略打击。

所以美国当时十分重视印度,并有意拉拢印度,给印度提供了诸多支援。同时苏联也选择拉拢印度,站边印度。

中苏在意识形态出现分歧之后,关系逐渐恶化。赫鲁晓夫上台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他为了能和美国争霸,便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中国严词拒绝了赫鲁晓夫的无理要求,中苏关系快速恶化。之后苏联不仅取消了对中国的援助,同时赫鲁晓夫还要求中国立刻归还在抗美援朝时期欠下的大笔军事债务。

可见此时中国的处境十分艰难,而得到了美国和苏联支持的印度,则春风得意,号称是“世界第三强国”。美国和苏联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但印度的实力配得上“世界第三强国”这个称号吗?答案很明显,印度根本配不上,后来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是在当时,印度毫无自知之明。印度根本掂不清自己的体量,把中国为了和平做出的克制和忍让,错误地当成了中国的“软弱”。但中国真的“软弱”吗?中国真的不敢和印度爆发正面的武装冲突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哪怕印度真的很强大,但它再强能强得过美国吗?

中国在1952年面临美国威胁的时候,都不曾退缩半步,又怎会害怕一个小小的印度呢?

但印度完全被自大冲昏了头脑,印军多次挑起边境纷争,其意图挑起战争的意味甚浓。无论中国做出多大的努力,印度始终都没有和平谈判的打算。因为野心勃勃的印度想要的是整个西藏,印度将喜马拉雅山以及西藏地区、当成了印度地理上的屏障。

印度做着“企图将整个西藏收入囊中”的美梦,这个美梦一旦实现,印度就能占据针对中国的绝对的地理优势。

1959年,印度教唆西藏地区的“亲印势力”,公然和中国展开了对抗。尼赫鲁直白地表示:要使西藏停滞不前,不改革,作为“缓冲国”成为印度的保护国。根据尼赫鲁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中印边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是印度企图侵略中国、打击中国的跳板而已。

印度从来没有打算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所以在谈判桌上,毫无诚意的印度总会提出一些让中国无法接受的条件。

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西藏问题解决之后,中印再次坐在谈判桌上展开了谈判。印度向中国索要了12.2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称中国如果无法满足印度这一条件,印度就不会接受和谈。而印度方面心知肚明:中国绝不会接受这个无理的条件。

印度的真实心思十分险恶:找一个继续侵略中国的借口。

谈判结束之后,印度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多个军事据点,甚至还打死、打伤中国解放军战士数人。印度的蛮横恶行引起了中央高层、还有全中国人民的震怒。

中国向印度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和强烈的谴责,这时候中国的耐心已经快被印度磨光了。为了避免接下来很可能会爆发的武装冲突,周总理再次率领代表团前往新德里进行谈判。

印度记者刁难、周总理一句话反击

时隔6年,周总理再次出访印度。

1954年周总理抵达新德里机场时,10万多个印度民众夹道欢迎,人声鼎沸。可1960年周总理再次出访印度时,尼赫鲁只安排了几十人前去迎接,场面十分冷清。而且在场的印度人个个都板着脸,对周总理毫无尊重可言。

而这还不是最可恶的,尼赫鲁在以往的这种场合,一般都会用英语进行致辞,可是这一次,尼赫鲁竟然不顾外交礼节,用印度语进行了致辞。这让周总理身边的随行人员十分愤怒,而周总理则不是很在意,大度地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相比于周总理宽广的胸怀,尼赫鲁的心胸则显得过于狭小了。他作为印度的领导人,竟然能做出这种过分的举动,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而尼赫鲁虽然表现得有些心胸狭隘,但他至少还有底线。

相比之下,印度记者的表现更为过分,他们十分无知且鲁莽,在记者招待会上故意刁难周总理,提出了“西藏为什么是中国领土?”这个无知且充满挑衅意味的问题。

面对印度记者的刁难和挑衅,周总理从容不迫地回答道:“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周总理的话音刚落,有个目的不单纯的印度记者便站起来说道:“时间太短了。”可见印度记者是有预谋的,然而接下来周总理的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印度记者全都哑口无言。

周总理说道:“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

周总理巧妙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全部折服,这次记者招待会也圆满落幕。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各位观众朋友们在了解过中印的这段历史之后,心中有没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大家来到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们不要忘了关注转发,我们下期精彩内容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