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长安坊间 2021-07-15

西安明城墙里边的东大街以北至到北侧城墙之间、解放路以东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八条以东字打头的东西街道,都是辛亥革命时期拆除了西安满城之后重新开辟的街道,东二路是最南边靠近东大街的第二条条(不包括东新街)东西街道。

民国元年,西安辛亥革命光复,当时陕西督军张凤翙利用拆除满城开辟东大街和北大街,并利用拆了满城残余房屋的砖石木料在东大街修了两层木质街楼。陆建章督陕以后,以每院250两银票的价格,将东大街两边的房产全部拍卖,后来贪污了全部房款。

1942年,东大街以北的东西向八条路分别以崇字打头,以孝、悌、忠、信、礼、義、廉、耻八个字命名,依次叫做崇孝路、崇悌路、崇忠路、崇信路、崇礼路、崇義路、崇廉路、崇耻路。

1935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西安火车站对面的尚仁路改名中正路,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尚仁路更名“解放路”。后来以解放路为界,崇悌路东段改为“东二路”,西段改成了“西二路”。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民乐园

当初冯玉祥将军主持建设、宋哲元题字的民乐园北门就在开在东二路,大概位置就在现在的解放路和尚勤路中间路南。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民乐园“城门”

1911 年 10 月22 日,西安响应武昌起义,在激烈战斗中,满城内大量建筑被轰塌、焚毁,旗民或被杀,或流徙逃散,满城成为了一片废墟。1912 年,满城被陕西都督府下令拆除了西、南两面城墙,满城这座城中之城便彻底不复存在了。满城的拆除,意味着西安主城区内1/3的区域需要重新规划建设,只有原来的满城中在亲王府基础上兴建的八旗校场四周的城墙保留了下来,成为之后民国时期省、市行政机关的长期驻地,现在是陕西省政府和新城广场所在地,冯玉祥主陕时,他的部队就扎在民乐园。所以可以说曾经的东二路也是西安城里边的“军事重地”。

因为辛亥革命时期,满城里死亡的满人有两三万,几乎在当时可以说那一片区域的人几乎全部死绝了,再后来政府盖房子免费叫人去住,西安人都不愿意住。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大量河南黄泛区的灾民逃难到西安的时候才陆续有人在东二路搭棚落脚,大量孤儿跟随逃难人群从河南开到西安。

陕西兴平人张子宜早年兴办过民国时陕西最早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精业染织公司。

可惜好景不长,日本的飞机飞过黄河对西安城进行轰炸,那时候张子宜在解放路以东东二路北边东三路南边的孤儿教养院已经收养了上万孤儿,由他担任西安孤儿教养院院长,因此在西安社会上威望很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张子宜将之前张凤秽、陆承武(陆建章儿子)等人支持下成立的解放路民乐园北边孤儿院里的孤儿转移到了秦岭山脚下的太乙宫。

1946年5月,张子宜给当时的西安市长张丹柏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道他想要在西安城中创办一家新市场,也就是民生百货的前身。

所以在很多历史资料中东二路以北解放路以东很大一片土地过去都是陆建章和冯玉祥的,陆建章离开陕西以后,他的儿子陆承武才把他的土地捐给张子宜盖了孤儿教养院,再后来孤儿教养院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搬到了太乙宫,之前的院址空了下来才有了民生百货的前身民生市场。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因为东二路曾经居住的基本全部都是河南逃难而来的灾民,因为经济条件很差,所以直到2002年前后,周边还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

在当年东二路附近原先的民乐园有近二十条像蜘蛛网一样的小巷子,里边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密密麻麻的房子一户挨着一户,说句难听的,一个人放屁,三五家能听到。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民乐园地区改造以前,我曾去过东二路尚勤路十字西北角一个高中同学的家。他家当时住的房子在东二路紧北边的一个小道道里边,一家几口全都挤在一间又低又小光线特别差的小房子里,相比起来,我一个人住的房子比他们全家住的都大。当时不仅他家是那样,道道里边两旁一间挨着一间的小房子里边住的全是像他们一样往上翻三代都是从河南逃难来到西安的。因为我同学他妈在全国下岗大潮的当时没有下岗,所以他家每月还有600元的固定收入,所以那个同学当时在我们班上城里边的同学当中还算是比较有优越感的,但自从我第一次去了他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第二次,也不是我觉得他家穷,只是因为大房大院子住习惯了,去他家的时候那样狭小的空间实在接受不了。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后来,新城区打造解放路“西北第一金街”,紧接着地产巨头万达集团登录西安,解放路、民乐园开始全面改造。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东新街以北、尚勤路以西、解放路以东、东五路以南除了少数几个单位和家属院以外的棚户区全部拆迁改造变成了民乐园万达广场。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拆迁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为数不多的几个有手机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多同学的QQ号码也换了几遍,之前东二路附近我的那些同学们也就失去了联系。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解放路东二路口的小酒馆一直深受普通人的喜爱,曾经那些拉架子车的每天在那里打上二两散酒舏着花生米解解乏,偶尔运气好还能听打酒的豫剧明演敞开嗓门亮一嗓子。

在我印象里,东二路靠近解放路的路南有一家三姐妹土豆粉当年生意非常的火爆,曾经在毕业以后我还给他家送过肉,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进城的时候越来越少三姐妹土豆粉现在我也不知道怎样了。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除了三姐妹土豆粉,东二路尚勤路十字东边门朝北以前还有一家肉店,每年冬天他家都给顾客灌香肠,灌好的香肠标上名字挂在他家肉店房顶晾干了顾客再到他家去取,所以生意特别好,前几年每到冬季就会有记者去他家拍照取景。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报社记者在东二路口体验卖报

除了那家肉店灌的香肠有特色味道好以外,之所以经常会被报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二路原来有一个报社的发行站,在报纸独大、多媒体和网络渠道还没有全面发展的年代,报社编辑好报纸版面,印刷厂印刷之后的报纸要送到遍布全市的各个发行站,然后才有投递员送到各单位、各家订阅户家里或者送到各个报刊亭售卖。

报社领导、记者们经常要去发行站,冬天路过的时候都会被那家肉店的香肠和排队灌香肠的人们所吸引,自然报导就少不了了。

如今东二路在经历了几次“棚户区改造”之后尚勤路以西显得更加现代化、尚勤路以东到新中东巷可以说是除了沿街商店门头、路面和人行道经过几次改造以后干净整齐了很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维持着二十多年前前的面貌。

新中东巷是改造后遗留下来原来许多错落的小巷子当中的一个。

有些老西安人也许还能记得:东城墙内侧的东二路东端,以前还有一个登城马道,是原先西安城的七处登城马道其中的一处,到80年代初才被拆除了。

在东二路东头在城墙根下边的顺城东路向南拐就是西安城里近些年新建的、也比较网红化的一个旅游景点“永兴坊”,每天人流如织,停车比较困难。所以,永兴坊东边靠近东二路的那一片拆迁过后的空地就被推平弄成了一个临时停车场。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东二路人行道改造施工

好了,关于东二路我能想到的大概就这些了,如果你对东二路还有哪些记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更多人一起分享。

西安城里的街道——东二路

我是黄昆,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黄昆说西安》说的都是我个人对西安的了解和认识,作为一个生在西安长在西安的西安人,我计划以《黄昆说西安》为主题,通过视频和图文两种形式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西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西安!

如果你想让更多的西安记忆被更多人记住、如果你想了解西安哪里、对西安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或者有疑问都可以私信、留言给我。

《黄昆说西安》感谢大家点赞、转发、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