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不调休烦恼中医调经有妙方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7-15

马派传承 4月14日

 刘莉同志:

你好!

来信收悉。关于月经不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泛指一切月经疾病;狭义的是指月经的期、量、色、质任何一方面发生改变的月经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但主要反映在月经周期与量、色、质的改变在周期方面:凡比正常月经周期超前七天以上来潮的称为月经先期;推迟七天以上来潮的称为月经后期;若前后差错七天以上来潮的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总之,以平素的周期为标准,注意不要以偶见先期或后期即判早迟。在量的方面:亦是与平素的量相比较,不外乎过多与过少两种情况。所谓月经过多,一是指经行时间延长(在七天以上);一是来量较平时增多;反之来的经量较平时减少或排血时间缩短,就属月经过少了。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很多,但常与外感六淫(其中以寒、热、湿为主),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有关;病机亦较复杂,涉及肾肝脾及冲任二脉;病变則有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同。


下面我着重谈谈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问题。


关于月经不调的辨证,首先应区别是月经本病,还是它病引起月经不调。妇女以血为本,故有经不调皆属血病,而与气密切相关。因此,

月经不调的辨证是以气血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局部(期、量、色、质)与整体(神、舌、脉、症)相结合。一般先期多热,后期多寒,量多多实,量少多虚。


寒则证见:

恶寒成畏寒,少服喜温或冷痛,经色紫黯或黯淡,量少或经行不畅,多后期而来。


热则证见:

烦热渴,或手足心热,经色紫红,量多或少,多先期而至。


虚则证见:

神疲气短,面色少华,或腰脊酸软,经色黯淡而质薄,量少或多,周期紊乱。


实则证见:

腹痛拒按,或闷胀走窜,月经量多或少而挟块,多经行不畅或后期而来。


月经不调的治疗,是以“调经”为根本,若因它病引起的月经不调者,则当先治它病,病去则经可自调。


调经之要,首重气血,以

调理肝、脾,肾为主,再结合寒、热、虚、实,治以温、清、补、泻,令气血冲和,月经自当复常,在调治中,还应结合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治有侧重。

如少年肾气未充,治多调补肾肝为主;

成年肾气充盛,但气血易伤,治宜调肝脾为先;

中年肾气渐衰,气血亏耗,治多调补脾肾为要。


常用方药是:

养血用“四物”。方中地、芍、归、芎,将养血活血熔为一炉(欲补血重用归地、欲行血去白芍,欲止血去川芎,气虚加参、芪,血瘀加桃紅等),应用广泛,历代尊为养血调经第一方。


补气宜“四君"。方中参、朮、苓、草,补脾益气,以滋化源,凡气虚之证皆可应用。

月经不调偏

气虚者,每多气不摄血而月经过多,故重用益气升提之品,方如

补中益气汤;若气虚血弱,则宜气血双补,方用八珍汤;


若气血亏虚,兼见心血不足,则又宜

归脾汤补益心脾;若气血虚寒,则用温养气血的

人参养营丸,以上为调补气血之大法。


疏肝用逍遥散。本方具有疏肝、养血、理脾的作用,为治肝郁血虚,月经不调的基础方。本人临床运用,常

加香附增强疏肝之功,添泽兰、益母草,一开一阖调经力强,后期量少挟块者,重用泽兰;

先期量多则重用益母草;气郁化火则加丹皮、山枝;

若肝肾阴虚而经行量多则合女贞、旱莲草。


补肾(肝)多用六味丸或左归丸,本人则以自拟的

固本调元汤”加减治疗,每获良效。方义组成是:“两仪

”(人参、地黄)大补元气而益精血为主,辅以“二至”(女贞予、旱莲草)滋养肝肾之真阴兼止血,以“二仙”(仙茅、仙灵牌)温补肾中之元阳而固本,再以甘草补中矫味,调和诸药。本方诸药合用,刚柔相济,调和阴阳,且具有滋而不膩,温而不燥,益气固本之妙,为治元气亏损,肾虚不足,阴阳失调,冲任虚弱病证的基础方。


加减法:

偏阴虚者,原方地黄用生地,重用“二至”,少用或不用“二仙”,或加龟板(或龟胶)以滋补任阴;

若阴虚火旺,则人参易元参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兼月经过多则加地榆、阿胶或茜草、乌賊骨,以凉血固冲而止血。


偏阳虚者,原方地黄用熟地,重用“二仙",少用或不用“二至”,或加鹿角片(或鹿角胶)以温补督阳;若兼月经过多则加艾叶、阿胶,或莤草、乌賊骨,以温经固冲而止血。

若阴阳俱虚者,则当阴阳两补,原方酌加枸杞,龟、鹿胶,河车粉等血肉有情之品,以竣补精血元气。


月经不调的治法还有:


“清热”乃“热者寒之”的正治。临床有血热、湿热、虚热之分。

属血热者,用《准绳》先期汤加减;

属湿热者,宜龙胆泻肝汤之类;

属虚热者,用两地汤加味。


“温经”是“寒者温之”的正法,临床虽有表里虚实之别,但总不离乎一个“温”字,方如《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之类。


“化瘀”一法专对因瘀血阻滞致月经不调而设。

瘀血阻滞临床表现复杂,在妇女疾病中尤为常见,引起的原因甚多。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兼以活血化瘀,常加丹参、桃仁、红花、泽兰、益母草,方如

桃红四物汤、生化汤、下瘀血丸等。


此外,尚有“消痰”调经法。“痰”多为脾虚湿聚的一种病理变化的产物,常见于体虚肥胖之人,在妇科中尤为多见。痰为阴邪,阻遏气机而导致本病。治宜

消痰行气、活血调经,常用半夏、胆星、化红、白芥等,方如

加味二陈汤或星芎丸合四物汤等。


最后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与忌宜强调几句:

治疗时除遵照上述原则外,还需掌握经前、经后及经期间这三段时期的不同的治疗。


以月经延后为例,不能等待月经不按时来潮才治疗,而要先时治病,

提前一周开始服药,促使月经提前应时来潮;又


如月经过多,则月经一来就用药预防,待行经3~4天后,即要止涩,以防气血之耗伤,经后要养血固本。

总之,经前、经后及经期间是三个不同的时期,应采用相应的冶法随时而治,而且要坚持连续2~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以巩固疗效,否则易见反复。


中医认为妇女经期,气血耗损,心神不宁,抗病力弱,故宜慎养。调情志,适寒温,节饮食,远色欲等,使精神内守,气血冲和,月经自调。否则,邪气伤人,气血逆乱,导致月经不调。


我们应遵照仲景“上工治未病”的精神,未病摄身以预防,已病早治而防变。希望你争做“上工”,大力宣传经期卫生,注意妇女保健,为她们更好地服务。


祝你学习进步!


涪陵地区卫生学校 潘云


女子二七月经至,调经察脉要辨明,

先期而行宫血热,后期而至宫寒经,

经来腹痛宫气滞,行后而痛气虚真,

其色黑者多实热,淡白为虚或痰凝,

黑尘黄水血不足,紫色原来风邪侵,

月经期间宜保重,若遇迁徙环境变,

月经推迟或不来,都因忧恐来扰乱。

阅读 6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