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价、粮价预警:玉米失去主动权,猪价四面楚歌,小麦强势崛起

 果然悠 2021-07-15

导读:5月猪价、粮价话题不断,生猪价格持续暴跌至亏损状态,部分养猪户出栏一头猪亏损高达2000元;玉米价格经过集中上市期后再度反弹至1.5元,近期又因为贸易商为新麦腾库和进口玉米的冲击,价格开始回落;小麦市场更是一时风头无二,地方储备库1.375元/斤采购小麦竟然全部流拍,看来后续小麦价格突破1.4元的可能性很大。总体来说,当前猪价、粮价是玉米失去主动权,猪价四面楚歌,小麦强势崛起。

玉米失去“主动权”,价格涨跌由不得玉米自己说了算

受供需缺口,贸易商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玉米市场火爆,价格大幅度升高,即使到了2021年玉米涨势依然不减,前三个月涨幅达到了16%左右,最高价大大了1.5元/斤。虽然2021年第一季度玉米价格理想,但2021年的玉米价格已经失去了价格的主动权,涨跌将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进口玉米的数量。最近几天,我国玉米进口大单不断,5月14日从美国进口136万吨,5月17日进口170万吨,5月18日进口136万吨,从5月7日到现在累计就进口美国玉米816万吨,据海关数据显示,1-4月我国总共进口玉米858万吨。随着进口玉米数量的提高,其对国产玉米价格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其次是小麦的价格。在我国小麦和玉米价格之间一直互相促进又互相抑制,尤其是玉米价格上涨后,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开始寻求小麦替代玉米,即使小麦价格比玉米价格略高,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就已经很有优势了,而当下小麦价格明显低于玉米价格,其价格高低对玉米价格依然有很大影响。如果今年小麦价格升高,其在玉米和深加工企业中的替代量就会下降,会促使企业增加玉米需求,有助于玉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而如果小麦价格不理想,就会拉低玉米价格。

不管怎样,决定玉米价格的关键还是玉米缺口,据统计,今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2109万亩,总产量将会达到2.72亿吨,再加上不断增加的进口玉米量,以及国家严格要求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和大力推进的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2021年的玉米缺口相比2020年会有所缩小,预计玉米价格的高点也就在1.5元了,后续大概率会在合理区间进行回调这不仅可以保证深加工企业和饲料端用得起玉米,还能保证农民的基本权益,维持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玉米粮食市场体系的有序发展。

猪价四面楚歌:跌至成本线后,6月还有大跌风险?

当下生猪价格已经跌至9.36元,整体走势以稳定为主,但猪价依旧是四面楚歌,随时都有再跌的可能。

1、产能持续恢复,当前生猪存栏量4.16亿头,随着去年母猪产能的兑现,生猪出栏量有望持续维持高位。

2、大肥猪出清尚需时日,依然有不少猪场手里有三四百斤的大肥猪,他们都将希望寄托在6月份,如果6月猪价仍没有起色,恐又会迎来一波大肥猪的集中上市。

3、猪肉消费受到肉价的影响,难以大幅提升,屠企仗着“垄断”的优势,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致使猪肉消费迟迟无法恢复。

4、南方雨季到来,疾病发生率恐会提高,中招猪场又得抛售生猪。

目前不少猪场是“无脑”看好6月之后的猪价,即使当下的猪已经涨到了三四百斤,即使已经要借钱买玉米和饲料了,即使现在一头猪已经亏损两三千元了,他们依然在努力坚挺着,而这不成功便成仁,随着猪肉消费回暖,如果猪价上涨还好,大肥猪大概率会分散上市,对猪价上涨的冲击力减弱如果猪价持续低迷甚至走低,那么大概率会迎来一波集中上市,这会给下跌的猪价致命一击,猪价恐直接跌至“8元水平”。所以,提醒养猪朋友,密切关注猪价走势情况,谨防6月猪价的大跌风险。

小麦强势崛起,1.4元并不是小麦价格的天花板

近日,重庆市地方储备粮竞价采购,开出的低价时1.375元,预计采购4760万吨,虽然采购底价已经明显高于当前的市场价格了,但结果还是全部流拍,这说明后续小麦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近日的一场持续降雨,导致湖北黄冈、潜江、荆门、武汉一带小麦质量不佳,不完善粒和毒素超标问题突出,新麦进入面粉企业和粮库困难,企业只能加大市场陈麦的采购,这使得陈麦价格从上周末开始迅速反弹,而陈麦价格的再次上涨对于刺激新麦价格高起将起到重要作用。

受限于小麦价格的上涨,面粉企业不得不提高面粉价格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这又使得面粉贸易商进入到了两难境地,不建库存,新麦上市后质量可能不过关或者价格高涨,减少了市场竞争力,建立库存又担心后续小麦价格倒挂遭受亏损。

再考虑饲料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未来优质小麦将会更加抢手,其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而且如果后续玉米价格依然能高位震荡的话,其对小麦价格也将会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虽说综合分析当下小麦市场的各项信息,1.4元貌似是挡不住小麦价格上涨的步伐的,但小麦毕竟是口粮,就连玉米这种非口粮的粮食价格都未能完全市场化,更何况小麦,如果小麦价格真的大幅增长,调控是在所难免的,目前已经停止小麦放储,这一方面是为了给新一季小麦让道,另一方面就是在积累有生力量,防止小麦价格过分最高。所以,农民也好,贸易商也好都要警惕市场风险,不可过分追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