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单元设计及教学规律

 大奔h1wmjlcm1r 2021-07-16
大单元设计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新课标(含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新教材、新学情,以大主题或大概念为统领,对学习内容:分析、整合,学情掌握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并设计配套的达成评价、运用核心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嵌入式评价相伴,分课时完成节点任务,作业设计等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课时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体现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行等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

图片

大单元主题的确定具有'纲举目张'的价值,单元主题是知识结构、学科思想方法的聚合器,往往反映学科本质、核心内容、或学科思想的大问题或某一单元的大概念、项目化任务。主题的确定指向素养提升、落实新课程标准、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大单元主题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对大单元学习。

图片

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确定预期目标→设计评价证据→开展学习活动。从目标开始,分析目标的取向,根据目标设计达成评价,同时考虑谁来实施,什么时间实施,实施的手段和方式有哪些,最后怎样评价,评价的标准或量规是什么,记录在哪里,有什么用途等。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落地的过程,要判断学生的行为表现,获得推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关能力的证据,这种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引出行为表现的学习任务就是达成评价

图片

“大任务”具有统摄性,“大”主要是相对于“小活动”而言的。大任务与真实情景形影相随,单元大任务的情境更宏观,问题更复杂。“课时小活动”的情境更具体,问题相对简单些。“大任务”具有:贴近现实生活;超越具体知识技能;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欲望;需要学生联结新旧经验才能解决;持续聚焦并引发学生重新思考大概念等。

图片

大任务在大情境辅佐下,提出并整合一些方向性的问题,继而形成指向单元目标,课时可完成的若干核心问题;为引导学生完成这些核心问题,再设计一些小情境、小问题和若干学习活动,同时将学习达成评价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嵌入学习过程;
减负主要是减轻作业负担,要按必要性原则设计检测与作业,同时在核心任务和单元学习完成后提供学习反思路径。

图片

大单元建构规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情,教师把一个相对集中大主题、大概念与所用版本教材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教材的编排是按照主题、大概念来设计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单元的每篇文章或每节教材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选编的,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备课“讲一课备一课”的习惯,把一个大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提倡大单元备课。在导入新课时要从整个单元的高度来导入,整体感知,后再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

图片

温故知规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时代教育人将“故”解释为“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更为恰当。具体是“(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新旧知识间的链接与生成。

图片

先学后教规律:新授课教师不要急于先讲,而是先提倡学生自学,学生自学不会的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会的通过大组或全班讨论来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一堂课老师讲多少时间不要硬性规定,要根据教材的难度和学生基础来定,如果学生自学能够解决80%,老师就要讲20%;如果学生只能自学20%,老师就要讲80%。

图片

学思结合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巩固和深化。教师教学,如果只重视“学”,就会成就些“书呆子”;而如果只重视“思”,则会产出些“空想家”。审视实践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问题大多出在教师重“学”,而轻“思”。当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时,如果其学习行为缺了思维活动的黏着,那么他的知识就容易支离破碎;反之,如果其学习思维少了实践行动的印证,其效率必有折扣。所以,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图片

合作学习规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皮亚杰认为最有益的社会互动发生在具有社会性对称(知识、权利等)的同伴之间,这样的同伴更有可能进入真正的理性协商。社会建构主义也认为,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图片

愤悱启发规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愤悱”是认识的状态,而“启发”则是开意达辞的策略。”“愤悱”是富有价值的一种学习困境。“学然后知困。”唯真成才能生“愤悱”,唯投入才能生“愤悱”。“愤悱”是“求知欲”的写生,“愤悱”是学习“动机”和“需要”的呐喊。“愤悱”是对“启发”的央求,“启发”是对“愤悱”的回应。缺乏学生“愤悱”体验的“讲授”,往往会沦为孤芳自赏,而对“愤悱”的漠视,只能是教学上最大的无知。

图片

及时反馈规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的相互检查相互督促,然后才是相互帮助,有问题才帮助无问题不帮助。有些老师动辄让学生“讨论讨论”,但讨论的目的性不明确,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好。所以讨论的目的、时机、形式、效果非常重要

图片

从教走向学规律,让“教”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的目的。当然“学”绝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学”;“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没有学生自主回应的“教”往往也是低效的“教”。从教走向学,要注重“三讲、三不讲”的教学规律。

图片

图片

大单元设计下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如果教师缺少对大单元教学规律的关注,科学施教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关注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规律,因为这是好教学的规则、真教学的法度,也是教师教学的底线。(房涛学习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