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特卫普圣母大教堂!

 新用户8522pijw 2021-07-16

清晨从布鲁塞尔出发,驱车50分钟到达安特卫普。我随意穿街过巷,看到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就是“圣母大教堂”对于我这个去过大大小小无数教堂的人来说,初见的安特卫普圣母大教堂让我感到十分惊艳,令我不由驻足参观,探寻她的历史与荣耀。

辉煌

与败落

都是时光的印记!

安特卫普圣母大教堂占地1公顷距今663年的历史。教堂最初建立是为了奉献给统治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家族的鲁道夫国王。13世纪末,教皇格列高里五世曾在此设立主教座。16世纪,在战火与动荡中,教堂的一座塔楼倒塌,艺术品被毁坏、流散;但在16世纪以后,这里逐渐成为新教徒的教堂。

迄今为止,圣母大教堂仍是比利时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塔楼高达123米,是这座城市最高的建筑。塔上的精细装饰让人叹为观止,高耸的塔尖亦是安特卫普最优美的地标。

上图:清晨教堂门口写生的学生;

上图:教堂哥特式屋顶;

教堂的外观至今保存完好,教堂正门上是13世纪时以圣经中心的圣徒摩西约翰等为主题的雕像,虽颜色已经斑驳,正是这岁月留下的沧桑,让教堂平添一份深沉,吸引人流连于此。

步入教堂,跳入眼帘的就是林立的大石柱拱形结构,巍峨庄重;大块的石壁上勾勒着优美的图案和流畅的线条,精美且繁复;高悬的穹顶上完美地保留着中世纪的彩绘,美丽又遥不可及;还有那著名的玫瑰窗,窗上镶嵌的彩绘玻璃是按不同季节与月份所形成的宇宙意象为主题,玄妙精致,美仑美奂。

上下图:精美的十字架,让人不由自主地抬头瞻仰;

上图:彩绘玻璃;

上图: 彩绘玻璃;

上图:彩绘玻璃;

上图:彩绘玻璃;

上图: 彩绘玻璃;

18世纪法国人入侵,一度打算拆除教堂,滑铁卢之战后才逐渐追回部分艺术品。现今进入教堂,耳畔萦绕着悠扬的管风琴乐声,阳光与灯光交相辉映,聚拢在圣龛上,静谧而庄严。时光从来不语,一旁精美的雕塑却仿佛想向你诉说关于他们的故事。





教堂内还保存众多宗教题材的绘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画家鲁本斯的代表作品《耶稣的升架》、《耶稣的下架》和《圣母升天》。


上图:阳光折射在巨幅画上,

斑驳的光影仿若它们经历的时光;

上图:先哲们用油画将圣经故事一幅幅地呈现;

上下图:三联板的圣经故事祭坛画

       由于篇幅有限,这些画作就不一一赘述,单说鲁本斯的著名代表作,《耶稣的升架》和《耶酥的下架》。
       
耶酥
升架

耶稣的升架,又名上十字架竖起十字架,典出《圣经·新约·福音书》。油画构图为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的对角线展开,又称死亡对角线。强光来自下方,行刑的士兵动作各异与强光相背,显示士兵们行刑时的紧张。右边的士兵紧拽绳索,左边的士兵托着十字架,向上托举时肌肉虬结,显得十字架十分沉重。相比十字架上的耶稣,举目望着天际,神态坚毅而安定,突出了英雄一般的精神力量,与行刑的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图:耶酥的升架

上下图:升架的局部图

耶酥
下架
     耶稣的下架,又名下十字架卸下圣体,典出《圣经·新约·玛窦福音》。此画与升架的风格比较有很大改变,画家采用卡拉瓦乔式聚光法,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画中人物采用对角线式安排,其中用嘴含布的老者是信徒若瑟,承受降下圣体的红袍者是圣若望,左边的大胡子老者是圣伯多禄,老者下方痛不欲生扑向耶稣的女子是圣母玛利亚。与升架不同,画中没有激烈的人物动作,没有遒劲的线条,没有喷薄的气势,只有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爱,通过画面强烈的阴暗对比展现出来。

上图:耶酥的下架

上图:耶酥的下架局部图

站在教堂的穹顶之下,阳光透过窗棱洒向四周,林立的大石柱与明明暗暗的光线构筑成一体,愈发显得教堂的神圣。

信仰,依灵魂而生;

教堂里所见的一切,

皆因信仰而在,

是偶然也是必然。



上图:阳光折射在祷告座椅上,

光明总会到来;


上图:正在维修教堂的工人,

灯光折射在他身上,

如同油画一般的定格;

编辑:陈华英

摄影:菊子

...THE END...

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
——东野圭吾《宿命》

出发的路都是耀眼的!

  •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均为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比利时特辑   

青春洋溢的大学城——鲁汶!
安特卫普众生相!
线与轨道交错中的城市——根特!
恍若隔世的中世纪古城—布鲁日!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