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草书又难以辨认,从而产生的。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坐稳了行书魁首之位,其后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也争相在行书上下功夫,比如颜真卿、苏轼等人,都是巅峰的行书大家。 而到了清朝时期,因为清朝“馆阁体”盛行,导致了书法艺术性的严重缺失,一股“媚”风陡然而起,之所以说“馆阁体”中媚态尽显,主要是因为这是清朝科举考试的官方书体,换句话说,你如果不用“馆阁体”书写考卷,你就无法在诸多学子中脱颖而出。 所以,那些为了入仕的学子们,就开始朝着“馆阁体”这个路子进发,写的字完全没有感情,这就失去了书法本身的意义。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这“馆阁体”给禁锢住了,有一个人就打破了“馆阁体”的樊笼,将行书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此人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清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梁同书之父,乾隆皇帝的御用“笔杆子”,梁诗正。 梁诗正此人,在书法史上名气并不是很大,很多外行人都以为他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有了梁同书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如果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梁诗正笔下的行书,可是被誉为“清朝最美行书”,就连不懂书法的门外汉,也能看出其中的美感。
从这句话来看,梁诗正学习的这些书家,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家,可见梁诗正之书法,是集众家之所长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行书字体劲健,神形兼美,字形略方,点画纤细一些,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如果比起王羲之那种飘逸洒脱之境界,那自然是远远不及,但是梁诗正的行书,却更加适合书法爱好者去学习。 事实上,后世的确有不少人都受到了梁诗正书法的影响,就包括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的字就有梁诗正之神韵,而且他也多次提起梁家父子,这足以证明梁诗正书法之高超! 现如今,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将梁诗正的书法跋文全部整理下来,编辑成了这部《梁诗正书法集》供大家学习临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文配图均为《梁诗正书法集》内页。) ——编辑谪仙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行书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