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观感五十五——迷雾中的“纯粹”

 谁知西去路 2021-07-16

《神女峰的迷雾》,此片是大名鼎鼎的郭宝昌导演的早期电影作品,刚刚看到郭宝昌的名字,一时没想起来是谁,只觉得很熟悉,忽然想起来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他的作品,决定要看一看。

这是一部1980年的老片子,不能用现在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它,有着非常非常鲜明的时代印记,应当设身处地地去看待它曾经所起的作用。我看到片头出现抖动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当年张艺谋、何群等著名电影导演都是从那里成长起来的据说与郭宝昌的大力支持有密切关系。

影片开头女画家赵欣在山中写生时发现两个男青年斗殴,急忙报警,等警察来了之后却发现两人都不见了。电影利用神女峰自然的山川风光营造出极为朴素的神秘感,其实就是一件比较简单的百姓故事,可是渗透出创作者内心即将喷薄却又深深压抑的千言万语,也能看得出80年代,很多文艺工作者在一片“迷雾”中奋力探索的决心。

青年教师吴新竹与未婚妻出游神女峰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幽深岩洞里匿藏着失传多年的一套古书。他带回一本去研读,被偷盗团伙的青年陶荣荣发觉偷去。吴新竹准备把岩洞里其余的书取走,不料,陶荣荣暗中跟踪而至,便发生了神女峰的那场格斗。几天以后,人们在江中发现了陶荣荣的尸体,与之斗殴的吴新竹便成为头号嫌疑人。可是,前来认领尸体的陶荣荣之母拒绝认尸,因为怕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的儿子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陶父陶母过度溺爱陶荣荣导致他走上歧途,是因为在过去十年里,陶荣荣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牺牲品,导致他不再相信从小接受的理想信念,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享乐,所有人都亏欠自己。

片中的青年教师吴新竹得知自己卷入一场看似扑朔迷离的案情中,第一反应是要逃跑,如果自己是无辜的,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人们对过去旷日持久的荒凉仍心有余悸,中间充满小心翼翼,甚至是现在来看不可理喻的思维方式,在过去都是真实存在的。

姑且这么说吧,片中的人物表演有一种舞台化风格,有一点点夸张,特别是警察们在训练基地练习格斗讨论案情的这段戏,打斗招数套路明显。再就是办案人员到陶荣荣家里执行公务时,舞台表演的痕迹也很重,和现在很不一样,再就是“好人”和“坏人”的形象有一点脸谱化的痕迹,界限过于分明。

电影有一种百废待兴、欲说还休的氛围,比如新时代与旧时代所发生的强烈的思想冲突,让社会秩序回归到正轨上,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正常地表达男女之间的真实实意,维护社会公平安全,等等一系列充满生活的话题。

创作者借片中角色之口,说出了对整整一个时代所受创伤的反思,越是轻描淡写,越是让人耿耿于怀。案情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那是一个“慢时代”,创作者的平铺直叙里隐含了很多值得琢磨的细节,不像现在社会中各种刺激很强烈,在一种求新求快求变的节奏中,人们的感官越来越麻木。

那时有一些题材的电影作品是依托祖国的大好风光为背景拍摄的,比如说《庐山恋》《神秘的大佛》,还有电视剧《西游记》,都把剧情与自然风光结合到一起。这里面有一种强烈的诗意表达,也就是说需要有人为时代发声,发泄出积压十年的痛苦,只能用较为晦涩的方式去表达。

前一阵尘封十年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重新回到人们视线,电视剧《白鹿原》复播,人们在强烈呼吁多多创作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如果说过去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让人们无法发声,那么现在热衷炒作“大IP”俊男靓女爆屏的结果是整个创作氛围的事,还是自己装聋作哑?

故事最后在警察的努力和人民群众的协助下,抓住了盗窃国家文物的犯罪嫌疑人,有一点感动,被一种纯粹的力量所感动,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PS.如果我接受过一些影视评论的训练就好了,有一些想表达的话,不管是理论上的还是个人感受方面的,都有一些词不达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