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英烈“开路”血,浇出今天“绿”和“禄”

 乡风儒语 2021-07-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泰兴市分界镇的镇北偏东一点有一个村子叫开绿村。开绿村原叫开禄村,是以烈士周开禄的名字命名的。2001年村庄合并时,开“禄”村被改成开“绿”村,村党总支书记给出的解释是“这是烈士用生命捍卫的一片红色热土,大伙儿都希望这里既百业兴旺,又美丽宜居,日子越过越幸福”。的确,当年英烈“开路”血,浇开了今天开绿村的“绿”和“禄”——今天 的开绿村不仅是名震遐迩的“绿富美”示范村,更是江苏省卫生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安享着今天的幸福,开绿村人更加缅怀当年牺牲在这块热土上的英雄周开禄。

周开禄原名叫周开路,1920年出生于泰兴开绿西沿自然村。父亲周志高是名老共产党员,长期在分界北部地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受父亲影响,年轻的周开路积极加入了共产党,23岁就当上了地区游击连指导员。参加革命怕周开路担心自己外一暴露后会连累家人,遂改名叫“周开禄”。周开禄不负上级厚望,作战中有勇有谋。1944 年1月,周开禄带领游击连,在如皋的丁堰、林梓、白蒲一带分散游击。由于连队装备奇缺,又正值农历腊月,战士们薄衣单鞋,难以御寒,泰兴县委为此组织了近百套棉衣,隐藏在溪桥一堡垒户家中。周开禄接到提取通知后,立即组织了取衣小组,返回时遭遇了一小队伪军,他便谎称是做小生意的商贩,与伪军周旋,上演了一出斗智斗勇的好戏,最后顺利地取回了棉衣。

也是在这一年,即1944年的秋天,野庙土匪八中队接到线报,如皋林梓有“共匪”活动。周开禄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觉得敌人上门叫阵,这招该接,不过不能硬碰硬。周开禄利用高粱地、芦苇塘,在青纱帐里跟敌开展游击战,取巧歼敌。全连三个排,每个排抽出了五名能跑善战的战士,留在村里当“诱饵”,其余人员按指定地点设伏,部署停当。亡命之徒被引到了高粱地、芦苇塘边上,却傻了眼,游击健儿,沉着应战,弹无虚发。野庙土匪八中队吃了败仗,惹恼了分界炮楼里的顽伪,一把火将周开禄一家七口赖以生存的三间草房给烧个精光。“周家父子兵,带头闹革命,不怕烧房子,心向老百姓”的歌谣,就是那个时候传出来的。

1947年,解放区军民发起了局部反攻,使敌占区日益缩小。周开禄谋划,觉得是端掉分界炮楼,拔掉这根毒钉的时候了。同年4月27日(亦说23日),周开禄和队副汪学模化装侦察结束后,因无家可归,就潜入本村村民周长胜家歇脚,不料走漏风声,在距离不到四百公尺的坚持村,敌自卫队长接到密报迅速赶到,命枪手将周长胜家的大门封得严严实实。在敌人围攻之下,周开禄从屋后翻上屋脊,持枪拒敌,终因弹尽无援,寡不敌众,被敌人从屋脊上射了下来,牺牲时年仅27岁。 

周开禄牺牲后,其父周志高化悲愤为力量,更加坚定革命信仰,一直活跃在地下革命战线。解放后,又担任分界西沿村“一把手”,将余生投入新中国建设大潮。虽然周开禄牺牲了,但周家父子一门英勇抗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周开禄的精神鼓舞着开绿人民,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崇尚文明节俭村风,唱响红色开绿品牌,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 如今的开禄村已成为“绿”“禄”双慧的花园村了;周开禄地下有知,当会含笑于九泉!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签约作家),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QQ邮箱:398746528@qq.com 微信号:txxfry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请↙↙↙点击“阅读原文” (1)永载史册的泰兴杨村庙 (2)乡野风景异,赋诗又填词 (3)三坔风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