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家有学子 2021-07-16

︱考点整合︱

考点一  物质的检验方法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两种,他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的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

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鉴别是鉴定的基础;

1.常见的气体的检验

图片

2.常见离子的检验

(1)H+(酸性溶液)

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②用pH试纸,测得:pH﹤7;③与较活泼的金属(如锌粒、铁粉)反应,有气泡生成。

(2)OH-(碱性溶液)

①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③用pH试纸,测得:pH﹥7。

(3)CO32-(碳酸盐)、

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浑浊。

(4)NH4+(铵盐)

加Ca(OH)2或其他可溶性碱,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5)Cl-

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6)SO42-

滴加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图片
图片

考点二  物质的鉴别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⑴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⑵ 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

⑶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⑷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而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只允许用一种试剂鉴别的题目,由于限制了试剂的种类,因而也就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要熟练解答这类习题,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与某物质相互反应的规律及实验现象,而且还必须有科学的解题思路。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

⑴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之一目了然。

⑵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被污染,“别”而无用。要有“各取少许”字样。

⑶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图片
图片

考点三  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解题思路:关键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的选择则要根据特征反应,或根据某反应的特殊现象或某物质的特征颜色即“题眼”来进行。找到突破口,再根据题目条件利用正推、倒推相结合的方法,推断其余的物质,并将结论代回原题验证后得出最终答案。

物质的推断思路:看清“题眼”,大胆尝试,随时记录,验证结论。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KMnO4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HCl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产生酸雾:HCl、HNO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