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沈铨《蜂猴图》解析(中国古代绘画观后感系列19)

 hwzhuwei 2021-07-17

清代画家沈铨绘制的这幅画是一幅动物题材的花鸟画,由于作者的题款上没有给出画的题目,本文根据画面内容取名为《蜂猴图》,由于'蜂猴'谐音'封侯',寓意'升官',迎合了古人看重仕途的本意。

一、关于绘画的内容

这幅画描绘了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丛林之间,猴子们在大树上玩耍的情景。

画面背景被薄雾笼罩,依稀可见一重又一重的山梁,山梁上还有小小树影。从远处山谷间发源而来的山溪,流淌到画面近景处,经过石块阻隔,分成四股水流,折而向下,流到地势更低的地方,那里已经超出画面。

在画面右下方、山溪边的一块石头上,生长着两株灵芝,灵芝菌盖的上面是红褐色,下面是白色,菌柄为黑色,个体较大,如此珍稀的灵芝生长在这里,表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环境幽深、气候湿润、空气新鲜。

在画面左边的近景处,是一处山崖,那里生长着青竹、杂草,密布着苔藓,一株大树牢牢扎根于岩石间,它枝干弯曲,从左下方伸展到右上方,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与其伴生的是一株粗大的藤本植物,它缠绕着树干,形成了让人惊心动魄的感觉。

在大树的主干上,有两只成年短尾猴子蹲伏在一起,其中一只猴子正弯着腰给另一只猴子挠痒,被挠痒的猴子显现出一副享受的神态,就在这时,一只猴子攀附在右上方摇晃的树干上,手持一根小树枝,正在拨弄树梢上的一个大蜂窝,几只马蜂飞翔在蜂窝周围,显示马蜂受到骚扰,大批马蜂可能要倾巢而出,危险快要来临,两只挠痒猴子的温馨场景可能要结束,因为挠痒的猴子在回首观望,从而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可笑的画面气氛。

清代沈铨《蜂猴图》解析(中国古代绘画观后感系列19)

二、关于绘画的技法

1、山石画法:先勾勒外形轮廓和内部结构,再以墨点积于暗部,然后以淡墨渲染暗部,留出向阳的部分,形成明暗对比,营造出体积感;最后,在山石表面,点以墨点,近景处的部分墨点上再用石青点染,表示苔藓,就是所谓的'点苔'画法。远处山梁采用淡墨仅仅画出上部,简单皴染,下面留白,表示山中雾气朦胧。

2、猴子是描绘重点,先勾勒出轮廓,再用色彩分染,其中,面部为白色,以上面的猴子最为明显;眼睛为亮黄色,表现出猴子的机警;身体上部皮毛为黄褐色,由褐色过渡到黄色,再往身体下部为白色;足部由足跟的褐色过渡到爪子为深褐色;尾部为黑色,画少许白色表示白色杂毛。

3、青竹、杂草、树、藤,均以勾勒法画出,其中,青竹叶染以黄绿色,从叶头到叶梢,色彩由青绿色渐变为黄绿色;树叶色彩由绿色渐变为黄色;藤叶用朱磦色勾染轮廓和主叶脉;杂草的色彩依稀难辨,可能是淡黄绿色;树干和藤条的画法同石头,即勾、皴、染、点结合,对于藤条,略施白粉,以与大树相互区别。画面中,红、绿色树叶并列,形成了冷暖对比,丰富了色彩关系。

4、对于灵芝,先勾勒轮廓,再用色彩涂染,灵芝菌盖上面用分染法染以土黄和红褐色,下面染以白色,菌柄染以黑色。

5、流水的波纹采用勾勒法画出,波纹间稍加淡墨渲染,波纹线条弯曲回旋,显示了水势湍急。

6、马蜂窝和马蜂用淡墨简单勾勒,染以灰黑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