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只敢信赖宦官了,哪怕被宦官玩弄于股掌之中 | 华夏精品阅读

 文殊院士 2021-07-17

《新唐书》宦者传序: “ 太宗诏内侍省不立三品官, 以内侍为之长, 阶第, 不任以事, 惟门阁守御、 廷内扫除、 禀食而已。 武后时, 稍增其人, 至中, 黄衣乃二千员, 七品以上员外置千员, 然衣朱 (绯) 紫者尚少 ( 唐制:三品以上服紫, 四品、 五品服绯, 六品、 七品以绿, 八品、 九品以青, 又通服黄) 。

玄宗承平, 财用富足, 志大事奢, 不爱惜赏赐爵位。唐朝宦官权势加重, 也便以玄宗太平盛世极峰为起点。 宦官集团最著名人物自是高力士, 内侍监特设最早便是以其为对象的因人设事。 在此之前, 高力士与杨思勖, 一以恩宠, 一以军功, 同已升迁至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但此系武勋官最高阶位, 内侍监才是职事官, 而杨思勖非是。 内侍监二人中另一被拔擢者袁思艺则无高勋官, 所以, 权、 位俱重厥惟高力士。

当是时宇文融、李林甫、盖嘉运、韦坚、杨慎矜、杨国忠、安禄 山、安 思 顺、 高 仙 芝 等 虽 以 才 宠 进, 然 皆 厚 结 力 士, 故 能 踵 至 将相。

肃宗在春宫, 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 ,炙手可热之势可见。然而,传记中 “ 力士谨慎无大过” 、“ 得人誉” 的评语:

——太子瑛既死, 李林甫数劝上立寿王瑁。 上以肃宗长, 意未决, 常忽忽不乐, 寝膳为之减。 高力士乘间请其故, 上曰: 汝我家老奴, 岂不能揣我意? 力士曰: 嗣君未定邪? 推长而立, 孰敢争! 上曰: 汝言是也。 储位遂定( 开元二十六年) 。

——上从容谓高力士曰: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 悉以政事委(李)林甫,何如? 对曰: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天宝三载) 。

——上尝谓高力士曰: 朕今老矣, 朝事付之宰相, 边事付之诸将, 夫复何忧? 力士对曰: 臣间至 门,见奏事者言云南数丧师 ( 宰相杨国忠兼剑南节度使, 征南诏大败),又边将拥兵太盛 ( 安禄山兼三镇), 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成不可禁, 何得谓无忧也(天宝十三载, 翌年安禄山事变) 。

——至德元载, 马嵬驿事变, “ 上使高力士问之, ( 陈) 玄礼对曰: 国忠谋反, 贵妃不宜供奉, 愿陛下割恩正法。 上曰: 朕当自处之。 入门倚杖倾首而立。 久之, 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 今众怒难犯, 安危在晷刻, 愿陛下速决! 因叩头流血。 上曰: 贵妃常居深宫, 安知国忠反谋? 力士曰: 贵妃诚无罪, 然将士已杀国忠, 而贵妃在陛下左右, 岂敢自安? 愿陛下审思之, 将士安、 则陛下安矣。 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 缢杀之” 。

公卿无不厚结高力士,系高力士圆滑的一面, 贪聚蓄财非可避免, 却未达弄权境地, 便是所谓 “ 谨慎” 。 相反, 高力士且颇识大体能持正, 不以将相的奉承而呵护, 对玄宗也非谀词谄媚而克尽其忠言。

非惟高力士, 《 唐书》 、 《 新唐书》 对杨思勖的评语是 “ 鸷忍敢杀戮, 将士望风慑惮” ,袁思艺 “ 骄倨甚, 士大夫疏畏之” , 也都无过分非分的记录, 均可代表玄宗时代宦官的行径。

宦官之盛的导源, 视 《 新唐书》 宦者传杨思勖传记 “ 从玄宗讨内难, 擢左监门卫将军, 帝倚为爪牙” , 高力士传记 “ 先天中, 以诛萧、 岑等 ( 太平公主之党) 功, 为右监门卫将军, 知内侍省事” , 可知都由参与君主创造个人事业时机密或得其助力, 简言之, 天子的心腹亲信。

而玄宗次代肃宗, 形貌已加转变, 宦官自我约束的 “ 谨慎” 面具剥落, 因生理缺陷而注定阴毒残恶的变态男人本性, 无忌讳暴露。 领先冒进者李辅国, 登场前走的还是高力士路子,露面舞台勾划的脸谱便全不相同。

李辅国于肃宗被立为皇太子后拨入东宫, 已系五十岁左右的老宦官。 安禄山反乱军攻陷潼关, 玄宗逃离京师, 仓卒间仅少数宫廷与政府人员随行, 东宫宦官尤可想象为数无几, 此一情况, 制造了幸被携出的李辅国上窜机会。 马嵬驿前太子预知诛杨国忠密谋便以李辅国中介, 太子北上灵武开拓规复新机运与抵达灵武时断然登位为肃宗, 也都出自李辅国怂恿。

肃宗在灵武,“ 凡四方章奏、 军符、 禁宝一委之 (辅国) ” ; “ 辅国” 之名也是此时肃宗御赐,原赐名且是 “ 护国” 而再改。 京师收复,“ 宰臣百司, 不时奏事,皆因辅国上决。 常在银台门受事, 置察事厅” ; “ 事无大小,辅国口为制勅,写付外施行,事毕闻奏” ; “ 诏书下, 辅国署已乃施行, 群臣无敢议” 。

肃宗崩而代宗新继位,李辅国骄横、跋扈、狂妄,至于 “ 谓帝 (代宗) 曰: 大家 ( 天子) 但内里坐, 外事听老奴处置” , 却仍续 “ 尊为尚父, 政无巨细率关白, 群臣出入皆先诣辅国” , 再加司空、 兼中书令, 封博陆郡王。

自至德元载 ( 纪元 756 年)至宝应元年 ( 纪元762年),前后七年间快速通过辅护天子、钳制天子的阶段向公开动摇帝权发展。代宗即位第七个月 “ 盗杀李辅国” , 幸而尚能由不明不白暗杀, 作此已难收场的收场。

但天子身边的宦官阴影终已完成笼罩, 第一个从背里浮出表面张牙舞爪的鬼蜮倒下, 立即便有填补, 而且是一化为二姿态。 安史之乱延长至代宗时代始平息, 以及乱平后又几乎倾覆朝廷, 都与狼狈为奸的宦官新贵鱼朝恩、 程元振两系统的兴风作浪, 密接关联。

赵翼 《 廿二史劄记》 卷二〇唐代宦官之祸篇综合说明: “ 鱼朝恩忌郭子仪功高, 谮罢其兵柄; 程元振谮来瑱赐死, 李光弼遂不敢入朝, 又谮裴冕罢相贬施州。 来瑱名将, 裴冕元勋, 二人既被诬陷, 天下方镇解体。 吐蕃入寇, 代宗仓皇出奔, 征诸道兵, 无一至者” , 吐蕃便于唐朝如此无抵抗状态下, 于广德元年 ( 纪元 763 年),入无人之境似一时占领长安, 仍赖郭子仪击退。

鱼朝恩的威福时间较程元振或李辅国都久,自肃宗李辅国时期已发迹,乾元元年(纪元758 年) 九节度相州大败, 便由于不立统一指挥官而以此人充当特设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临, 督饬九节度各自进击而毋须相互间配合调度的奇怪作战方略下结果, 安史乱平的代宗时代, 居然还升进一步, 天子特命统制的范围扩大而更号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兼领原西北军团之一转化的中央禁军主力神策军。

758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 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九节度的军队大败南奔,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新安吏》这首诗。

程元振失脚, 鱼朝恩军事、政治两方面一人专横之势形成,《 新唐书》本传记其放肆无忌惮:“ 朝廷裁决,朝恩或不预者,辄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大历五年 ( 纪元 770 年) 以非善终结束其生命 。

近卫军的中央禁军于此时期介入神策军, 禁军组织自玄宗改召募制以来再起大变化, 且对宦官凶焰造成如虎添翼之势。广德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陕, 朝恩举在陕兵与神策军迎扈, 悉号神策军, 天子幸其营。 鱼朝恩以监神策军而于统军大将缺位期间代领部队, 正值京师告警, 禁军有名无实 , 又各地勤王兵不至的情况下, 天子幸得神策军保护,以鱼朝恩的特殊身份, 而神策军因时际会由地方军变化为中央禁军, 抑且是所有无力化禁军中惟一具有实力的天子亲卫部队, 神策军从实质上代表了禁军全体。

但此阶段, 神策军的宦官控制尚只鱼朝恩个人所代表的最高层次, 直接统兵的部队长仍系职业军人。 全行变质而彻底成为宦官利用的工具, 须自鱼朝恩之死, 中央禁军决定性落入宦官之手。 兵权的掌握, 宦官集团非只取得保固权势的最有力护符, 也已随时威胁天子与朝廷。陪伴宦官军事权力的加固, 宦官也以枢密使之职的新设, 而从政治上公然赋有了左右天子的发言权与国家决策权, 第二宰相出现。

宪宗中兴明主, 唐朝的宦官侵权史也于其治世停留在低潮期, 然而, 也因此对所潜伏的危险性并无警惕, 元和十五个年头的好时光乃终以宦官弑逆结局。 宪宗之崩, 已是九世纪二十年代之末, 便以弑君恶例之开, 未来九世纪间, 宦官凶焰乃一发不可遏止,皇帝废立和被弑对宦官来说如家常便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