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mengk4fz0yyf5h 2021-07-17

2012年1月2日,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一件被称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的书法作品,成交价1.4亿元。然而,紧接着时任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只有一件,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广东中翰清花拍卖公司在深圳拍出的这件作品应当是赝品或临摹品。此话一出,收藏界哗然。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2012年拍卖品

广东中翰清花拍卖公司在拍卖前是这样介绍该件拍品的:

尺寸4.6×19.8cm 27页

鉴藏印:梅影书屋(吴湖帆)、吴(吴湖帆)、倩盦(吴湖帆)、吴湖帆(吴湖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吴湖帆)、出门一笑大江横(吴湖帆)、徐邦达珍赏印(徐邦达)、孚尹(徐邦达)、八征耄念之宝(清 · 乾隆)、京八古希、马车肖形。此册经由吴湖帆“梅影书屋”珍藏,有郭沫若题封“吴湖帆佞宋痕册 郭沫若”钤印“郭沫若”。又有吴湖帆弟子、我国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鉴赏印,其真实性无可质疑。

目前中国馆藏宋徽宗作品仅39件,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千字文》相比,《瘦金千字文》尺寸更大、纸张规格更高,其字笔笔劲道,呈现剑拔弩张之态,艺术性更有超然之势。

这是赵佶以其最具个人风格之'瘦金体'书写,整体匀整峭拔,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正所谓'铁画银钩'。此种书体取法唐代薛稷、薛曜,把楷书中瘦劲一路发挥到了极致,带有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一种书体。

拍卖公司把准备拍卖的拍品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宋徽宗《千字文》相提并论,贬低上海博物馆所藏,难怪单国霖先生要反击了。

且看上海博物馆所藏宋徽宗《千字文》法帖介绍:本卷为宋徽宗赵估于崇宁三年(1104年)二十三岁时书赐童贯。朱丝界栏, 素笺本,纵三十点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二点一厘米,楷书,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此卷原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上海博物馆所藏宋徽宗《千字文》部分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上海博物馆所藏宋徽宗《千字文》部分

民藏也有一幅宋徽宗《千字文》法帖,尺寸纵137厘米、横68厘米,22行,前20行都是48字,21行40字,22行是宋徽宗题款“崇宁甲申岁宣和殿御书 天下一人”,上有22枚印章。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御书》印

乾隆御覽之寶

皇帝尊親之寶(右汉文左滿文)

奉天法祖親賢愛民(右汉文左滿文)

乾隆鑑賞

乾清宮寶

三希堂精鑑璽

太上皇帝之寶

古希天子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嘉慶御覽之寶

咸豐御覽之寶

同治

光緒

光緒御覽之寶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愛新覺羅溥傑

愛新覺羅溥傑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大风堂珍藏印

大风堂珍藏印

有趣的是,宋徽宗《千字文》上有溥杰的收藏印,还有张大千的“大风堂收藏印”,却没有宣统皇帝的印,这是怎么回事呢?

爱新觉罗·溥仪在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写道,1922年为筹措出洋经费,以赏赐之名,将紫禁城中最值钱的古籍和字画,运出宫外,存到天津租界。此时溥杰正在皇宫伴读,每天下学回家让他带走一个大包袱,持续半年从未间断。据溥仪回忆,存在宫中乾清宫之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之珍本,约200种左右,全部运走。另外从各殿运出字画手卷1000多件、挂轴和册页200多种。

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1919年,溥杰入宫,为溥仪“伴读”,1923年12月9日,溥杰结束伴读,1929年3月,遵溥仪命赴日本留学。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中国近现代最著名书法绘画艺术家之一,1925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首次画展,展品100幅,每幅20大洋。

此幅藏品流传经历简单,一直都在皇家保管,乾隆留下了第一枚收藏章,1922年宣统赏赐给溥杰,溥杰1929年出国前转卖给了他人或卖给了张大千,张大千收藏后,究竟是带出国后再被藏家买回国,还是一直在国内被藏家所保护,这段历史目前还难以知晓,但无论如何,这件宋徽宗《千字文》真迹当下就在国内,只是它何时能在国有博物馆里亮相展示,让全国的书画艺术爱好者早日欣赏,尚需等待天时。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的艺术造诣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印章颜色层次分明不同,没有什么打格子写字的痕迹,墨汁干实,更没有珂罗版墨迹忽深忽浅之特征。从纸张上看,由于年代久远,宋代宣纸老化呈现暗黑色,这同《松风阁》贴、《砚山铭》贴、《岳飞录李煜“虞美人”》书法贴相同,绝不是红黄色的宣纸,据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北美藏真”先生研究,目前网上能看到的很多书法绘画作品都是呈现红黄颜色,这种纸张的出现不会超过300年,而十九世纪从德国引进的珂罗版技术,使用最多的就是这种红黄色宣纸。

真心希望国有博物馆,特别是单国霖先生能看到这篇文章,不要凭空怀疑说什么民间藏品“来源不合法、来源不明”的任何理由,关键的重点是,国宝历经千年经受了多少磨难,当下能留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望在百年千年后,国宝还在中国的大地上,狭隘的怀疑论、唯出身论会伤害甚至断送中华文明的根脉,这绝非耸人听闻!

以下四枚印章现有工具资料难以查询,但应该都是清宫廷皇帝所用。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真迹在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