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魏蒙:那些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高光时刻

 阿拉善文学 2021-07-17

原创作者:曾林松|内蒙古阿拉善盟

那些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高光时刻

总有一些历史时刻,会永久留在自己的生命里、记忆中,成为珍贵的回忆。
今年“七一”,就是这样的时刻。72年前,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跨越时空的声音,激荡在我的心中,感慨万千。回首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发奋图强,我们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我们用敬仰的心情看五星红旗拂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当我们用激动的心情看人民空军的战机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飞过天安门城楼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有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姓名的仅有190多万人。又有无数革命先辈,为新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无私奉献,他们有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有的“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有的牺牲在戍边卫国的战场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有的倒在了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中。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
芸芸众生,人海茫茫。41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看惯百态人生。有的人选择享受做的一生的朋友,有的人选择奋斗做一生的朋友,有的人选择奢华做一生的朋友,有的人选择辛劳做一生的朋友。在祖国的防沙治沙事业中就有这样一些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选择了奋斗,选择了辛劳。王有德是这样的人,石光银是这样的人,白春兰是这样的人,在塞罕坝、在八步沙、在白芨滩,同样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青丝变白发,黄沙成绿洲,他们说,命运让我长在沙漠里,我就应该长成柠条的样子。更有一些同志栽下的树已在白芨滩开花结果,而他们自己却长眠于脚下的这片热土。去年冬季,老职工普通共产党员张自风因病去世,离世前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的紧张时期,她再三嘱咐家人,一定要按组织的要求,丧事简办,灵武以外的亲属一个也不许来参加葬礼。当她的亲人们热泪长流向她做最后诀别的那一刻,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永恒话题又一次涌上了我们的心头,人生的价值是不能用荣誉证书的厚度和获得奖牌的多少来衡量的。与其说是我们这一代林业工作者在让命运穿过激流的时候选择了奋斗,选择了辛劳,不如说是奋斗与辛劳选择了我们这样一批痴心于山水之间每一片绿色的人们。是我们痴心不改,埋头苦干,把自己的命运与治沙造林、自然保护事业紧密相连,用大地做纸,汗水做墨,饱蘸激情谱写着一曲曲绿色之歌。白芨滩这片热土上摇曳的沙柳,展枝的柠条,吐艳的花棒,滴翠的冬青,都是我们留在这个世上永恒地纪念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荣时刻,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一代治沙人没有辜负党对我们的信任。
今年“七一”还有一件事也必将永久留在我的记忆里,就是我的老父亲和我的三爹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家族的兄弟姊妹中,有5名党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有3名党员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各级党组织表彰,这是我的家族的一个“大事件”。为此,我的家族举办了盛大的庆祝宴会,他们定制了鲜花,制作了带有“光荣在党50年”纪念徽章,写着“初心不变,信仰始终”字样的大蛋糕,给这些荣誉的获得者过“政治生日”。我姑父激动万分,特意从银川赶回去,代表家族全体成员宣读贺信。他说,100年波澜壮阔,100载成就辉煌。悠悠岁月铭记着你们的奋斗足迹,光辉历史印刻着你们的不朽功绩,“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背后,是无尚的光荣,是永远的铭记。是啊,党中央决定,今年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党中央对全国9500多万党员的关怀和温暖,是对所有“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的崇高致敬。我们作为还比较年轻的党员,要始终向老党员和优秀党员学习,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在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中展现新作为、新气象。在这个特殊时刻,我再一次感到,个人的命运是和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要是为党的事业做出过贡献的人,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我们一定要知党恩,感党恩,永远跟党走不回头。
我个人已经工作41个年头,再有两年多的时间就要离开工作岗位了,虽然至今没有得到过一枚奖章,但是我要向老父亲学习,把自己的党徽戴的端端正正,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每一个时刻,始终站在群众的前列,不辜负共产党员的称号,这是我一个有着36年党龄的普通党员对党的庄严承诺。
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魏蒙,男,蒙古族,1964年出生,阿拉善左旗人。现就职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年当兵生活,打下了他办事严谨、踏实肯干的生活底子。16年记者生涯,让他看见百态人生,随缘旷达。20年与自然打交道,醉心于山水之间,写文章喜欢用动词。主编发行著作一本,科学考察集一本,与他人合著出版书籍一本,拍摄纪实图片近万幅。网络上散见其他作品若干,曾因一篇散文流传广泛而找到了多年未曾相见的姨表姐姐,是为幸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