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老梅的碎碎念 2021-07-17

学校组织观看了《赵亚夫》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拍摄,电影用朴实的镜头再现了赵亚夫扎根贫困农村,用自己过硬的农业科学技术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世上真的存在一种人,可以为了谋他人之幸福而吃尽千辛万苦,无怨无悔。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真实。正如我喜欢《中国机长》远超了《速度与激情》。真实蕴藏着无比震撼的力量,远非虚构能及。也因为赵亚夫带领农民致富的那片土地,是我母亲的故土。逢年过节我回舅舅家,舅舅必会买来上好的草莓让我们尝鲜。现在终于知道这草莓来得不一般。现在舅舅所处的“白兔镇”还年年举办“草莓节”。

电影以“穿插、倒叙”的手法展开。赵亚夫深入农村宣传栽种“桃树、草莓”的好处,给农民送桃树苗、草莓苗……挨家挨户的送。不仅送好苗还送技术,只要农民肯种。就是这样,农民们也“不认账”。当着他们的面将他从日本带回来的原种草莓苗丢给了羊,还以为他们是推销种子的要轰走。

赵亚夫和他的工作人员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一无所获,若非要说有什么收获那就是无数次的拒绝。随跟的工作人员抱怨了,赵亚夫心平气和不气馁,积极思考工作方式的突破口——改进工作方法——搞试点  !试点成功再全面铺开。因为政府的扶持,农民们干起了“草莓业”。

草莓大丰收,农民却遭到了大损失。为什么?赵亚夫一心想着用自己的技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没想到“好物”变“钱”要走“市场”。赵亚夫是农业科技人员,不是商人啊!没想到啊!怎么办?农民闹起来了,赵亚夫没有没躲没藏,到群情激愤的农民中去当面道歉,又想着各种法子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那个起初因草莓大丰收还损失的贫困村,最终还是因草莓脱贫致了富。在致富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瓶颈时,还是赵亚夫出谋划策——搞“合作社”,让农民们齐心协力奔小康。

当赵亚夫说服倔老头种不洒农药的越光水稻又喜获丰收时,他吸取了“草莓”经验,亲自带着农民们上市场推销吆喝起“越光大米”。

赵亚夫总在第一现场。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挥汗如雨跟农民一起垦荒种草莓;他挽起裤腿跟农民一起种“越光水稻”……当春兰打电话说桃树苗有的出芽成活,有的没动静时。赵亚夫不顾腰疾缠身,亲赴现场跪倒在一棵未出芽的桃树下用双手扒开土来查看根的情况,豆大的汗珠滚落在树杆上,远处的水根喊了一声:春兰,这棵桃树发芽了!这一喊,喊出了郁结心里的希望。我当场泪流满面。

是什么让一个农业科技人员深情扎根农村55年——是信仰,是慈悲是赵亚夫不忍看到农民的“太苦、太穷”而面黄肌瘦,愁苦无边!农民致富靠什么,只能靠土地。赵亚夫赴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为尽快把先进技术学到手,每天学习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从日本回来时,他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他学到技术无偿对农民进行培训。对农民的种植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

没有信仰是走不远的。赵亚夫的跟随人员跟着他吃了不少的苦。而在这种吃苦中。赵亚夫初心不改,就是要带领大家通过科技种植实现脱贫致富。而他的跟随人员动摇了,退却了。不再跟着赵亚夫走田头了,他要在办公室里写职称论文了。而这个论文题为《稀有濒危植物研究》。我琢磨了很久,为什么这个常年跟着赵亚夫的工作人员要写这个方面的论文。这并不接地气,又不跟他的工作密切相连。真的白白的跟着赵亚夫村里田头跑了。后来又想了想,可能那些全是赵亚夫科研成果。不可写,不能写?只是赵亚夫转身离开摇头叹息了那句——可惜了!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赵亚夫是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各行各业的论文都扎扎实实写进自己的工作里,那是多么鲜活的论文啊。

穷,有地域原因,更是观念落后问题。看着赵亚夫送苗送科技,农民们有意识到可以改变“穷”的困境了吗?没有!他们还是守着薄田种着祖祖辈辈种的农作物。以“科技”为怪兽,还是老一套。若不是赵亚夫的初心不改,政策上的扶持。富起来的可能性几乎是“无”。在“脱贫攻坚”中党中央明确提出扶贫要与扶志,智相结合”。要富,先要改变旧观念,要因地制宜的科技创新。创新致富才是真路子。

看完电影,百度上搜了搜“赵亚夫”,更加的感动。这位“大地上的活雷锋”是我们这个时代 的“楷模”。激励着我们扎实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中寻找真正的价值。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