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尽其可能的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的前半生都在围绕最好的学府努力奔跑。毕业了我们才发现,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努力,其实只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买一套房子,买一辆车,成个家,生个娃。很多人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手握名校的毕业证书,就能顺利敲开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道大门。然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当我们敲开这个门之后呢?里面就是楚门的世界吗?一切顺遂,无忧极乐?我们最重要的能力,其实并不是一直跑一直跑,而是先要抬头看看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懂得斟酌和选择。过去的自己,将接力棒交到现在的自己手中,说快跑吧,不要回头看那些跑过的路。2006年,经过一年复读,我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然而,这一年,我再一次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反而被命运的咽喉死死的锁住。是的,我上大学了,仍然不是985院校,可也没有什么不甘心的了,已经给过自己机会。于是,收拾行囊,走绿色通道,办理助学贷款,坐进了大学教室。我选择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就像是决定明天要吃什么饭一样自然。母亲和我翻看报告指南的时候,看到电子觉得应该很好找工作,看到信息认为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上大学以前,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不知道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没有人引导,也没有经过刻意练习,对自己的认知是盲目的。进了大学之后,发现宿舍的同学学习都很好,其中一个舍友每年都拿国家奖学金。那一年,工作并不好找,一个海信不到3000元一个月的offer,都觉得很棒了。华为经过七次笔试、面试拿到的offer,觉得就是头部offer。而我也在招聘会里行走和寻觅,显然,好工作对我来说,更不好找。那个每年拿国家奖学金的舍友,就是那个获得海信offer的人,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拿到了offer的人,就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白天就追追剧、聊聊天、逛逛街。我和同宿舍考211院校的另外一个女生,是宿舍里早上起来最早的人,晚上回宿舍最晚的人。往往我们早上走的时候,别人还在睡觉。等到我们晚上回宿舍的时候,他们早已躺下。没有羡慕是不可能的,但内心的笃定,源于对理想大学的向往,以及对改变命运的一掷,因此也不觉得辛苦。那两天,我只好强行塞给自己几块巧克力补充能量,数学考场我竟难受到昏睡过去。考完试那天,我给父亲打了电话,我说考完了,可我也觉得自己完了。踉踉跄跄的回到家,父亲见我脸色苍白,把他的军大衣披在了我身上,带我去诊所挂了点滴。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他日渐消瘦的背影,以及被生活压弯的脊梁,几度哽咽。回家坐在床上,父亲帮我掖好被角,我端着一碗母亲煮好的饺子,边吃边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一颗的砸了下来,掉进碗里,和面汤混在一起,我也分不清楚,那是眼泪,还是面汤。感冒好了之后,我就回学校了,还没等成绩下来,我就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报考学院的网页,看看每一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于是,通过email给院里的每一位老师发了电子邮件。介绍自己的履历,说明自己的考试情况,表明自己渴望上进的心,以及希望能够成为对方的学生。叮咚,有时候是垃圾邮件,有时候是朋友的邮件,就是等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个讯息。几天过去了,杳无音信,只能安慰自己,老师们都很忙。终于有一天,叮咚一声,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发来的邮件。他告诉我不要气馁,如果过了分数线,他希望成为我的老师。世界没有骗我,上了985院校,确实拿到了好工作的敲门砖。比如华为只需要一场专业笔试+一场面试,就拿到了offer。比如腾讯也不再鄙视简历中的学校,可以与面试官畅快的聊天,问他: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曾经本科时,向往的企业,却从来都无缘的企业。然而,某天下午的企业宣讲会,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走向。那天下午,我看到学校宣讲会的信息栏里有一家咨询公司,就顺手在求职群里咨询了师兄师姐们,这家单位的情况。恰好那时,有位师兄的朋友就在这家企业就职,简单咨询了成长、薪酬、咨询项目等,就匆匆的奔赴宣讲会了。说实话,我已经不太记得他那天说了什么,只是对合作的甲方充满了兴趣,比如银行业、通讯业、石油业等等,而且都是行业里的头部企业。既能接触不同类型企业的宽度,在咨询公司开展业务的广度,对自己专业技能迅速提升的高度,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周边的同事都很优秀。有海外留学生,有北大清华毕业生,有各地985院校毕业生,还有一些优秀的MBA。公司优秀的人力资源结构,让我感到进入这家公司,这个决定的正确。咨询公司成长很快,只要踏实肯干,悟性良好,业务很快就能上手。曾经在校内网上看一些职场帖,有人说自己进入四大之后,工作三年却收获了十年的职场经验,我是错愕的。直到在咨询工作了两年半之后,我发现自己也收获了倍数的经验。他们中有的比我大三四岁,有的大七八岁,但都是职场中的正当年。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继续向前走,奋斗几年之后,走向合伙人,还是辗转进入企业,拥有更大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我会建议你,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大厂、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成长相对较慢,但平台足够宽广,想做大事,还是需要更大的平台。最后的薪资谈判环节,对方觉得自己的履历显得过于年轻,问我是否可以在稍微低一级别的岗位上锻炼两年。我与一位有智慧的姐姐谈了谈我的处境,在与她那次聊过之后,我更加清晰自己的选择。如果看好这家企业,就不应该被一时的迷雾遮住双眼,最后我选择了签合同,按照对方提出的待遇。我的职业生涯还很漫长,还会面临很多次选择,但愿每次都能跟随自己的心意。虽然每每不尽如人意,但大都能通过努力弥补一些缺憾。尤其喜欢看他们在面临选择时,那些背后的故事,助推的力量,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判断。褚时健,74岁时因为身体原因,外保就医,有人请他再回烟厂,他拒绝了;有人请他去矿业公司当顾问,他拒绝了。而那一年,他74岁,橙子从育苗到结果,需要五年时间。也许,正如他的人生一样,橙子也是他新生的一种方式吧。他心无杂念的说干就干,在山上一待就是好几年,研究农业,竟成为了专家。董明珠,一毕业就进入了南京一家企业做着行政管理的工作,很快便结婚生子,一家三口过着安逸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丈夫在学校门口发生了车祸,她开始背着儿子上班,独自撑起一个家。于是她南下广州,辗转深圳,最后进入格力空调,做了销售专员。任正非,在军队干的风生水起,也因技术在身,获得了一些奖项。进入企业混到高层的任正非,却因为自己业务的疏忽给公司造成了200万元的损失,之后被公司开除了。一家五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母亲捡菜叶子维持生活。为了维持生计,他与几个小兄弟成立了华为,倒卖农药,最后才发现了交换机的市场机遇。并大力投入交换机研发,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成为华为一以贯之的战略主张。肖申克救赎里的安迪,一个体面的银行高管,却因证据不足,以清白身入狱。十七年之后,他终于在海边,撑着船扬起帆,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人生不过一场一场的接力,上一场跑完了,我们坐在地上喘口气,定个方向,接着跑。或许,当我们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旁边的人还在一直跑一直跑。但是没有关系,我们的目标或许不同,我们的节奏也可以不同。有的人是春天的花,有的人是夏天的花,有的人是冬天的花。春天妖娆却也不必羡慕夏天的炽烈,夏天炽烈却也不必羡慕冬天的傲骨,冬天水瘦寒山却也不必羡慕春天的万紫千红。每朵花都在会在自己的季节开放,每个人都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每个人都一样,都有在泥潭里挣扎的落寞不堪,有岁月静好的闲庭信步,也有生涯辉煌的一览众山小。无论如何,都不要将自己裹挟在当下的困境和迷雾当中。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一次又一次做出选择,那这些选择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无论二十岁,三十岁,还是四十岁,一旦我们发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就义无反顾的起航。每一个阶段的小小梦想的实现,为下一阶段储能和积攒力量,然后将它交接给下一个阶段的自己,再全力以赴。就像搜狗的王小川,他一路学霸到大,工作后创立了互联网头部企业。他也坦言,如果不是自己一路优秀,或许会尝试很多不同的东西。你打算在交接下一个接力棒的时候,告诉自己:你做过什么,还想要做些什么?年轻时,由于我们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局限,我们往往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路可走。但自从互联网的深度升级,自媒体的全面开盘,商业结构和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互联网的好处就在于,只要我们想,就可以接触顶级思维,提升自己的认知广度、深度、高度和厚度,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说:“如果要在专业和学校之间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把学校排在第一位。因为在好的学校,会接触到一些著名学者、大师,可能他的一句话,就能点拨你的一生。”而互联网恰恰为我们认识牛人提供了途径,彪悍一只猫、何加盐都是从认识牛人开始的。那些成功的人,都从提升认知、多面学习开始,跟优秀的人、优秀的圈子为伍,向身边的人学习,然后踏踏实实努力,一步一步践行。然后链接到更多的资源,赚到更多的钱,帮到更多的人,做更有意义的事。一旦认知变了,可能就会做出更好、更优质的选择,进而实现代际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