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 春晚主角之一扮演者 王晴熹 王晴熹在泉州台4套《泉州讲古》的表演 自2010年王晴熹加入首场泉州春晚演出至今已参演八场,塑造出一位勤劳持家又酷爱“吃醋”、“妻管严”的鲜明生动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则离不开平时的艺术积累…… 出身书香门第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高级音乐教师,出生于书香门第,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据说太祖母裹着小脚还到处讲学。 父亲曾经也是一名音乐老师,吹得一手好笛子,在乐团中担任大提琴手,出国后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并发表在世界日报上,同时也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草书。母亲是一所职业学校的语言老师,曾经也是一名舞蹈演员。 家住承天巷的她,艺校就在巷口,只要艺校有演出,小小的她就会搬着板凳一座就是几个小时看演出。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逐渐造就她的表演天赋。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小年纪就开始登上表演的舞台。 2010年春晚的晴熹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小爱跳舞的晴熹曾经梦想着在舞步中寻找到理想的天地,从幼儿园第一次上舞台开始就再没有离开过舞台。这一跳就是二三十个春秋,上学的时候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中专生舞蹈比赛。 2011年春晚的晴熹 投入舞蹈创作 参加工作以后她依然跳舞,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曾荣获泉州市庆祝澳门回归《世纪情》文艺晚会编导优秀创作奖;舞蹈《元宵风情》代表鲤城区参加2002年中国泉州“海丝”文化节《古艺聚英》文艺文慧荣获一等奖;编导的《鲤鱼跃龙门》,参加中国民系(闽南)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泉州“海丝”文化节《闽南风,“海丝”情》大型民俗踩街游灯演出优秀编导奖等等。其中《元宵风情》还参加省赛以及代表泉州市去国外演出,可是就当她满心期待着要去参加全省的比赛时,她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被迫离开了舞台。 2012年春晚的晴熹 “因祸得福” “其实,我要感谢那次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因为它我没有机会去省里参加演出比赛,可是它却让我赢来了新的机会。”晴熹所说的新的机会,是在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间降临的,而这个机会与她日后成为《泉州第一炮》特约主持人不无关系。 2013年春晚的晴熹 转型小品 正在康复期间的晴熹,接到一个电话,原来好友正在排练一出小品,其中一位女配角突然退出了剧组,在好友推荐下晴熹抱着尝试的心理来到剧组,就是这一试为晴熹打开了通向小品表演的路。原高甲剧团导演张天鹏在演出之后记住了她——那个表演投入、感情细腻的女孩。之后张导每次有角色时,总是第一个通知她。晴熹和她的搭档先后参演了很多小品。 2014年春晚的晴熹 小品“催泪王” 在魅力校园第二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荣获闽南语音乐小品《引公的童谣》优秀演员二等奖及编排辅导二等奖;荣获2010年度福建电视台《365夜》栏目组优秀演员奖;拍摄电视《大鲁请客》作为女一号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影视和6剧类优秀奖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品征集推介三等奖等等。她多以苦情的角色出现,赚取了观众的无数眼泪,被不少观众戏称为“催泪王”。 2015年春晚的晴熹 走上银屏 2006年,泉州电视台为筹办闽南语频道挑选主持人而主办第一届讲古人大赛,晴熹和她的搭档杨志成带着由小品改编的作品参加比赛,最终赢得大赛季军和最佳台风奖。2007年,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开播,被闽南语节目部戴总监发现并通知她和志成试镜。这一试,为晴熹又打开了另外一扇艺术的大门,那就是电视艺术。 2016年春晚的晴熹 《泉州第一炮》一炮惊人 2007年5月12日,筹办两个月的大型文化栏目《泉州第一炮》正式开播,随着“看咱泉州第一炮,大人囝仔早早到。闽南文化着传承,保护传统大声炮”的开场白,特约嘉宾主持王晴熹和杨志成立即引起观众的注意,首播当晚收视率创下36%的最高记录。在几年的《泉州第一炮》的培养之下,两位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赢得观众的赞赏。 “当我第一次被粉丝要求合影或签名时,心里头充满了幸福感,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价值”,王晴熹感慨地说。 2017年春晚的晴熹 “闽南二人转”风靡一时 在戴总监的策划和创意下,王晴熹和杨志成在流传的闽南小调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新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被誉为“闽南二人转”。《病仔歌》《做人媳妇识道理》、《天黑黑》、《行船歌》、《安童哥买菜》、《桃花搭渡》、《草蜢弄鸡公》、《翁某弄》、《五更鼓》等十几个经典节目风靡一时,至今在城乡舞台盛演不衰,深受闽南观众的欢迎。 闽南二人转 《五更鼓》 表演:王晴熹 杨志成 闽南二人转 《做人的新妇着捌道理》 表演:王晴熹 杨志成 闽南二人转 《天黑黑》 表演:王晴熹 杨志成 罕见的王晴熹的表情包 敬请期待 连日来,泉州春晚正进入紧张的排练阶段。王晴熹扮演的还是老太嬷的五世孙媳惠安女。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王晴熹又有什么出彩的表演呢?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