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音|124期【原创/修订版】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 系列之七:10—14世纪中国外销瓷民窑的杰出代表: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乡音文化 2021-07-17

【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之七

本文5792字 插图35幅 阅读10min

【编者按】本文为9月15日推送的124期的修订版。根据原系列大纲的安排,前两期乡音君邀请建议作者聊了聊安平桥和八卦沟。本期乡音君邀请建议作者再来聊一聊“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早在本世纪初,建议作者就多次向市领导小组提出德化屈斗宫古窑址申报条件更为成熟,除了其历史更为悠久、规模更大、窑址结构更为完整、出土文物更多、1988年就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在于其10——14世纪风靡欧洲的历史影响以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剌激下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农业社会变革所出现商品经济的形成、成熟的社会制度安排以及工业萌芽等文明进步的历史现象,且至今陶瓷业依然是德化支柱产业,其上千年不曾中断的烧瓷历史“能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尚存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去年8月,建议作者应邀撰写的学术论文再次深入阐述“德化屈斗宫古窑址”的重要意义。闲话少说,直奔主题。我们先来看看17年前建议作者是如何推介“德化屈斗宫古窑址”的——
                                                 


【2003年3月4日
《第5个建议》原文摘录】
 
(注:本建议是根据2002年10月1日,联合国世界遗产评估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总协调员亨利博士来泉考察后提出的意见所撰写的“第5个建议”,原文长达15579字。本期仅保留德化屈斗宫古窑址部分,其余省略。)

“屈斗宫古窑址”
规模更大、更完整、文物更多
 
德化的“屈斗宫古瓷窑址”虽然与晋江磁灶的“金交椅山窑址”同为泉州宋元外销瓷重要产地,但前者的规模比后者更大、窑址结构更加完整、出土文物更多,1988年1月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破寨山西南坡的屈斗宫古瓷窑址外观
(来源:乡音文化)


屈斗宫古瓷窑址内观(来源:乡音文化)



屈斗宫古瓷窑址局部(来源:乡音文化)


 “屈斗宫古瓷窑址”位于德化县城郊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1976年发掘,共有17间窑室的鸡笼窑窟基,其范围较大,东西宽300米,南北长约150米,鸡笼窑长57米、宽1.4~2.95米,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从中出土6793件瓷器和800多件烧窑工具。其中的粉盒、花瓶、执壶、盖壶、高足杯、小口瓶、飞凤碗、莲瓣碗和墩子式碗等外销瓷产品,在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有发现。有的粉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字,证明德化瓷器是由海路运销国际市场的,为研究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见证。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汇合点 图为托普卡帕宫收藏的刺桐港出口的德化瓷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家博物馆/藏)


德化青花釉陶盘 1620-1680年 
(意大利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藏

 
“屈斗宫古瓷窑址”申报更成熟
 
德化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所产瓷器具有质地坚硬、纯净莹润、传热慢的特点,是我国宋元时期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在西方学术界享有盛名。德化现已发现古瓷窑址200多处,外销为主的瓷业生产传衍上千年至今繁盛不衰,这本身就是十分了不起的历史。


宋代德化窑白釉执壶(来源:泉州海交馆/藏)


元代德化窑白釉粉盒(来源:乡音文化)

特别是窑址出土的瓷器如高足杯、粉盒、军持、墩子式碗、直道纹洗、折腰弦纹洗等产品,底部印有蒙古人头像的直道纹洗和阴印元代花押、蒙古八思巴文的三足垫饼,都具有鲜明的元代风格和特点,这在国内其他窑系中较为罕见。它为元代刺桐港最发达时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宋元时代德化窑瓷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规模、窑炉结构、烧制工艺、瓷器外销和泉州元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们称之为申报史迹更为成熟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在于海外贸易的剌激下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农业社会转型所出现一系列工业文明萌芽的历史进步现象,“能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尚存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①
由此看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息息相关的德化“屈斗宫古瓷窑址”列入泉州申报“世遗”考察点的理由……更加充分的、更有说服力。至于考察路线沿途景观的问题并不用担心,也无需改造,因为国内已登录的28处世界遗产同样也有过类似的担心。亨利博士讲的再明白不过,属于考察点周边保护的缓冲地带范围150米。这对于“屈斗宫古瓷窑址”来说并非难题。(注:以上插图为乡音君所加) 

  
【2018年8月建议作者学术论文摘录】
 

    “1292年,马可·波罗从刺桐港返乡时便带回德化瓷器,它们至今还收藏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博物馆,一些小罐后来被称作'马可·波罗罐’”。④


马可·波罗肖像。19世纪 达拉·吉塞佩绘制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马可·波罗1292年来到泉州,并由刺桐港启航回国。他在游记中赞美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
(来源:意大利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藏。)



“马可·波罗罐” 宋(960年—1 2 7 9 年) 高1 2 . 3 8 c m,腹径8.26cm, 四系陶罐,胎体较厚,施白釉,器身装饰蕉叶、缠枝花卉等四层印花纹,罐底未施釉,产自福建德化窑。旧传由马可·波罗带到威尼斯。

(来源: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藏 )



德化宋代梅花鹿蝙蝠杯
(来源:泉州海交馆/藏)


     2007年出水的“南海一号”沉船6万多件外销的南宋瓷器绝大多数是德化窑和磁灶窑。更为突出的是,德化陶瓷业生产历经千年且无中断,迄今陶瓷业还是德化的支柱产业,远销欧美各国。


“南海一号”船舱里的德化瓷碗(来源:德化陶瓷博物馆)


“南海一号”出水的南宋德化白瓷瓶和磁灶窑绿瓷盘器物(来源:德化陶瓷博物馆)



“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白瓷器物(来源:德化陶瓷博物馆)


     就烧瓷工艺而言。北宋时期,德化在青瓷的基础上配制出了独特的青白釉色,烧造了影响深远的青白瓷。南宋时德化窑的工艺全面兴盛,艺术成就更为显著。釉的色彩丰富,色调变化多,新增的釉色包括影青、酱釉、青黄釉等。瓶由北宋时期的大口、低矮改进到小口、高瘦。模印法更为成熟,装饰图案更为丰富,出现釉下彩工艺。

  元代德化窑改进了以前龙窑的烧成工艺,开始使用分室龙窑,此窑可把以前龙窑的还原焰变成氧化焰,烧成的器物釉而莹润、白中微带黄,呈牙黄色,俗称“象牙白”。这种瓷器釉层厚、温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除模印以外,同时还延用前期雕、塑、刻、划等手法,图案线条浮出器表,构图精美。


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八棱执壶 高25.4cm,壶盖口径7cm,足径8.3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南海一号沉船海捞瓷之南宋德化百瓣瓷盘(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编者按】论文作者认为,后来学术界定义的“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比原先的“屈斗宫古窑址”更为规范。故下文采用“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的定义。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碗坪仑古瓷址

(来源:网络)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碗坪仑古瓷址出土的宋代黑釉瓷碗(来源:德化陶瓷博物馆/藏)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梅岭古窑址(来源:网络)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梅岭古窑址(来源:网络)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梅岭古窑址(来源:网络)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梅岭古窑址(来源:网络)


      随着近些年的发现发掘,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已不限于1976年发现的破寨山古窑址,它还囊括同年发掘的盖德碗坪仑宋代古瓷窑,以及2012年发现并陆续发掘的14条梅岭窑址,使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增加到46处,涵盖浔中、三班、盖德3个乡镇的宋元时期的龙窑等多种窑炉形态。


    迄今,德化已发现的唐末五代宋元等历代古瓷窑址238处,古陶窑址6处。在一个弹丸小县,如此密集的窑炉遗址的分布,且上千年烧瓷史绵延不断,这在中国陶瓷史上难得一见;特别是以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为代表的外销瓷历史之早,输入国之广泛,在中国陶瓷出品地更是独领风骚。德化取之不尽的优质瓷土资源、充沛水源、富足的柴木资源是德化烧制瓷业千年不衰之缘故。
 
     早在唐末五代,德化陶瓷就已初具规模,这与中原先进文化的进入不无关系。据《龙浔泗滨颜氏族谱》记载,颜氏开基祖颜真卿曾孙、教先公颜芳唐末随父颜景茂(任侯官县令)入闽,永贞元年(805年)到德化泗滨开馆讲学,元和十年(815年)“复南下卜居泗滨,为颜氏入闽开基始祖。”颜芳第五子颜文丽,擢明经博士,其子颜化綵,据《龙浔泗滨颜氏族谱》记载,他 “最大者著陶业法,绘梅岭图,俾后人谋”。

   《陶业法》比欧洲出现同类的陶瓷工艺专著早了800多年,是世界第一部陶瓷专著,其绘制的《梅岭图》亦是世界上第一幅陶瓷业规划设计图。而颜化綵受其七叔颜仁郁推动陶瓷生产影响,著述《陶业法》。颜氏一族居住的归德场山亭里(今德化三班镇泗滨村),毗邻梅岭、观音歧(德化瓷土著名产地),贮藏的白瓷土量多质好,尤其适合制作德化白瓷;且森林资源及水源都十分丰富,山坡斜度适合建筑龙窑。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三班古窑址(来源:网络)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梅岭古窑址(来源:网络)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梅岭古窑址(来源:网络)
 
    德化龙窑便是创建于唐末五代,俗称“蛇目窑”,窑炉较窄,长约20米。北宋龙窑窑身加宽、加长,长约30米。到了南宋,产量激增,窑体再次向宽、向长发展。明末清初,为了适应青花瓷的需要,龙窑创新为多间窑室的“分式龙窑”。德化分式龙窑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串窑”的始祖。
 
     屈斗宫德化窑,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风靡西方,清代又兴起青花瓷。屈斗宫德化窑是中国历代外销瓷中产量最高、外销瓷器输入国最多的瓷窑。
 
    从瓷器运输的线路看,随着近年藏于德化深山老林古驿道的不断被发现,宋乾德二年(964年)开辟的德化南下永春的官道已基本呈现。这条官道是宋元以来德化信息、物资往来的陆路通道,更是德化瓷器依靠挑夫运输的线路,后世称之为“瓷帮古道”。


北宋开辟的德化至永春的古驿道翻山越岭,工程浩大,如今大多已掩埋于密林之中。
(来源:网络)


北宋德化至永春古驿道大多顺山涧而行,便于挑夫途中歇息、饮水。(来源:网络)


    据王春镭先生考证,瓷帮古道“从县前铺,过路尾巷,经塔尖旱池、陈拱祠、金锁形至县前岭亭入高阳境”,直到“出虎豹关至永春剧头铺”,此间30里。“再往永春五里街许港”,还需脚程25里。德化瓷器至永春后,改水路运输至泉州。

德化瓷器等到永春后改由水路顺流而下至泉州五堡溪卸货,再往南关港装船出洋。图为永春境内的水运航路。(来源:乡音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德化高阳迄今尚存奉祀闽王“朝天圣侯”王审知的岭头宫,据王春镭先生考证,古代德化奉祀“朝天圣侯”王审知的宫庙多达上百个。据传“朝天圣侯”是由于泉州北城门“朝天门”内有供奉王审知宫庙而得名。这说明德化陶瓷在五代王审知推动海洋贸易下已是大宗的外销产品,德化百姓也因此受益而感恩王审知之泽被。


德化奉祀王审知的岭头宫(来源:网络)

        正如时任归德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格为德化县)场长、颜芳第七子颜仁郁在《赞神曲》一诗中,生动描写兴旺的景象:“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地碓”即舂瓷土的工具,“东家西家”足见其时瓷业作坊之规模。。颜仁郁另一首“山居之五”还提到用瓷瓶:“傍人莫怪山间静,药满瓷瓶酒满樽。”说明五代时,瓷器不再是达官贵人所用,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地碓”即唐末五代德化陶瓷产区流传至今的“舂瓷土”的加工工具。(来源:网络)
 
【编者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所代表的宋元以来中国南方瓷器完整、成熟的陶瓷产业链,见证了自唐末五代起,德化农耕社会从自然经济跨入商品经济大门的历史脉络。论文作者认为,唐末五代王审知兴起海外贸易的刺激,尤其是在宋代商业革命大背景下,即使是远在边陲山区的、具有资源优势的德化不能不融入商业主义的大潮,海上贸易正如“看不见的手”推动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变革。以下摘录论文作者关于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的核心价值­——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横跨10—14世纪出土外销瓷器最多,炉窑遗址最多、最为密集的区域,且完整并原真性保存了包括烧制工具在内的从采矿取土、淘泥加工、烧制出品、存储运输等的瓷器生产链的古代窑址,是中国现存宋元时期烧瓷“龙窑”数量最多的遗址,亦是15世纪西欧仿制瓷的样板和东亚、东南亚烧瓷窑炉的始祖。



16世纪初意大利仿制瓷:美第奇软瓷罐 
(意大利那不勒斯马提纳公爵博物馆/藏)



德鲁塔仿青花釉陶壶 16世纪上半叶
 (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国家博物馆/藏) 


 图为日本有田陶瓷公园,保存有日本从德化引进的“串窑”古窑址。有田町是在日本九州岛北端,位于日本佐贺县西部的一个城镇,属西松浦郡,是日本生产精细白瓷的发祥地,以日本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有田烧”而闻名,是日本的瓷都,当地70%的居民从事与陶瓷相关的工作。
(来源:乡音文化)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见证了中国早期外销瓷和古代陶瓷生产规模化作业的重要社会变革的历史阶段。作为中国最早、出口量最大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德化瓷和刺桐缎一样,从11世纪起就成为西方认知体系中激发“东方想象”的主要物质载体,在宋元时代欧亚大陆前所未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陶瓷输入国上流社会追逐的崇尚对象,甚至改变陶瓷输入国的社会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1291年马可·波罗从刺桐运回威尼斯的货物就有德化陶瓷,如今在其故乡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收藏的“马可·波罗罐”就是来自德化。


乔凡尼·贝里尼与提香《诸神之宴》油画(1514—1529年)。瓷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试毒,可以治疗牙病,可以止住鼻血……这些如今看来颇为荒诞的功效,在17世纪以前,却被很多欧洲人深信不疑,以至于成为人人向往的圣物。该画作描绘众神在林泉之间开怀畅饮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的三件中国瓷盘,分明带有圣洁的含义。(来源: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因此,不论是在东西方交往史上还是世界陶瓷史上,屈斗宫德化窑遗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和重要地位。


  下期“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八预告——其貌不扬  意义非凡:中国唯一的印度教湿婆派遗迹“山川坛石笋”
 
     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乡音君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1]《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2]戴泉明:《第5个建议》,2003年3月。
[3]戴泉明:《冷思考》,2018年8月。
[4][5]戴泉明:〈刺桐一个被遗忘的梦〉,2002年3月14日《泉州晚报》海外版。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