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呼吸的生态大城!下雨天的烦恼,在贵州这里不是问题

 孙行悟空 2021-07-17

欢迎关注《我的城市我的家》系列节目。

坐落于贵州高原中部的贵安新区,

自2015年之后便被赋予了海绵城市的称号。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让贵安新区形成了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的生态体系,

也让贵安新区变成了一座会呼吸、

更宜居的生态之城。

贵州高原的夏天,我们总会和大雨不期而遇。遇到下雨天,你最担心什么?突如其来的雨水弄湿了鞋袜?还是担心在城市遇上看海模式。

不过这些烦恼,在贵安新区这座会呼吸的生态大城里,将不再是问题。

虽然历经夏季短暂的强降雨模式,不过在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里,地面依然洁净干燥,湖水清澈,映衬着远处的绿林青山,即刻便开启了惬意舒适的夏天模式。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理念。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存在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贵安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舒永胜:这不光是一个景观,它还承担了我们海绵城市的调节功能净化功能,把上游的雨水在这进行净化,达标后通过引流排入月亮湖里面去了。

在月亮湖生态湿地公园,无论是中心广场还是停车场地面,都铺设了透水性较好的透水砖。

下雨时,雨水可以渗透进绿地存储起来,在干旱时再释放出来,充分调节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贵安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舒永胜:我们新区是一张白纸,怎么让新区处于高质量发展模式,也是我们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让我们的水域变得天蓝碧绿水清。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从四类水级变成三类水级,水的环境有大大的改善,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2015年,贵安新区

成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

将“全域海绵”理念贯穿于城市整体规划建设,

是贵安新区这座生态之城,

创新自我发展特色的新起点。

云漫湖营销中心负责人 任韦锦:这里的湿地其实承担着很大的调节功能,可能平时不是很明显,但是当雨季来临的时候,里面的小石林这些东西,将原本可能会汇集起来的水做一个分散。尽管经历过很多次大雨天气,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路面被淹没,或者整个景区被洪水围困的情况。

贵安新区首创“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将海绵理念运用到公路建设、小区管理等众多城市基础设施搭建中,对收集的雨水净化处理后回收利用,成为社区景观和植被的浇灌用水。

同时铺设地下管网,将雨水储存,大大改善了水资源的浪费。

作为国家级新区,

如今这里不再是一片荒原偏僻景象,

取而代之的是道路两旁

延绵不断的绿色植被,

汇聚人才的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和生态科学的城市建设理念。

在贵安新区,

海绵城市发展成果受益全区。

依托区域内旅游资源和生态体系建设,

贵安新区吸引了一批批

省内外的游客前来打卡,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也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安家立业,

享受到“会呼吸的城市”独特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