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或许没看过《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但是你只需要说上一句“天王盖地虎”,想必许多人都会不假思索的回上一句,“宝塔镇河妖”。 而这句话则是出自《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与土匪之间的对话,相互试探对方身份。而《智取威虎山》也是那个年代里十分有名的电影戏剧,而这些事件都是真事改编的。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是山东省牟平县人。开始一家人为了生计前往东北谋生,后来母亲又带着杨子荣回到了家乡。 当时还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的人们居无定所、民不聊生。长大后的杨子荣再次来到父亲所在的东北寻找活计谋生,他先是在缫丝厂上班。 可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就连厂房都随时面临破产倒闭,杨子荣被裁员离职。成为了一名无业游民,但是生活就是为了一口饭吃,杨子荣再次踏上寻找工作的路途,各种苦活累活都做过。 在1938年杨子荣找到了一份矿区的工作。在当时那个条件不足的年代,矿区根本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工作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而且那个矿区由日本人管辖,日本人对中国人动辄打骂,毫不手软。十分讲义气的杨子荣看不惯日本人那嚣张的丑陋嘴脸,多次为自己的工友打抱不平。 在看到日本人毫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待后,杨子荣深刻意识到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于是逃离了矿区。 回到老家的杨子荣之后不久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并且随后参加了一次剿匪工作,这也是杨子荣第一次参加剿匪工作。 杨子荣之后被收编到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当时的牡丹江地区流寇横行,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剿匪势在必行。 首长派遣杨子荣等多人进行伪装侦查打入敌人内部,将海林镇解放。随后,杨子荣跟随着部队先后剿匪数次,解放了多地。杨子荣还因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在牡丹江地区,大匪几乎都被剿灭,但是还是有着漏网之鱼。为了以绝后患,首长再次组建剿匪。这次的剿匪行动,杨子荣由于经验丰富成为小分队的负责人。 杨子荣带领的小分队先后擒拿“四虎”,消灭“九彪”,带领队友深入林海雪原,活捉土匪头子。而这个片段就是在《林海雪原》里最著名的片段。而擒拿的土匪头子就是剧里的“座山雕”。 这次任务的完美完成,杨子荣记了三等功,获得了“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杨子荣身负荣耀却脚步不停,依然继续剿匪。可惜的是,一次剿匪之中由于天气过于寒冷,手枪被冻结,不幸遇难。 在杨子荣剿匪的事件里,杨子荣也十分擅长智取。 一次剿匪的地方是杏树底村,这个小村庄是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那里聚集了一群匪徒,虽然不是特别的多,但也有足足四百余人,不可小觑。 他们仗着自己熟悉农村地形,也会利用农村的高大围墙作为掩护,一时之间颇为嚣张。而杨子荣队伍对这个小村镇并不熟悉,施展不开手脚。 杨子荣虽然带领着自己的小分队对此冲锋陷阵,可是对方也是十分顽强,多次进攻无果,反而自己的队伍人员多有损伤,这么继续打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 而且杨子荣也看到许多农村村民并不是土匪,但是杏树底村已经被土匪占据,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两方开火进攻,损伤的不止是自己的队员,还有许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村民。 杨子荣为了减少损伤,决定对土匪进行游说。他先是联系好村民,告诉他们剿匪的利弊。村民们大多想要安定的生活,这次剿匪已经让他们痛苦不堪,为了自己安稳的生活,村民开始自发地游说土匪。 杨子荣同时劝说土匪,其实许多土匪也是这个村子的村民,他们也并不想自己的亲人好友遭受战火的伤害,杨子荣也是抓住了这个点对本村的土匪多次游说劝说,这让许多人都开始动摇。 于是,土匪内部由于意见不合开始进行内斗争执,没有了向外抵抗的决心。同时,杏树底村的土匪更多的人决定投降,多方争执之下,终于决定投降。 本来需要一场持久的剿匪在杨子荣的机智游说之下,以最小的伤害获得了胜利。 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杨子荣虽然参加了八路军,但是家人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杨子荣具体做了什么。后面杨子荣由杨宗贵改为杨子荣之后那就更加无人所知了。 杨子荣在逃离矿区后回家,母亲就为杨子荣定了一门亲事,娶了邵家沟一位叫许万亮的姑娘。两人婚后不久生下女儿,可惜不久就夭折了。后来杨子荣改名参军之后,夫妻二人断了联系。 杨子荣牺牲之后,家里人也不知道。只是在后来的一位老乡口中了解到说杨子荣当了土匪,还被剿匪了。这让刚强的母亲觉得羞愧不已,妻子也郁郁而终,与杨子荣再也没有相见过。 虽然村里都传杨子荣当了土匪,但是杨子荣的母亲还是抱有一丝希望,想要找到杨子荣。由于杨子荣没留下儿子,于是过继了杨子荣哥哥的孩子杨克武作为杨子荣的儿子。 杨子荣的母亲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参军之后当了土匪,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最后只在牺牲军人名单里知道了自己儿子已经牺牲。伤心不已的杨母带着悲痛也离开了世界。 殊不知,那时候著名的戏剧所演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的英雄事迹。 在海林地区,政府也在积极寻找杨子荣的的家乡,在一次核对名单后发现一个叫杨宗贵的与杨子荣的描述十分契合。多方考察之后,终于确认是杨子荣。 不过那个时候只剩下杨克武一个亲人了。于是有人打算将故居开发为旅游景点,这样子既可以宣传又可以让杨克武有一个很好的收入。 却不想杨克武否定了这个提议,7旬的杨克武表示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知道自己父亲的事迹,并不需要得到多少利益。如今的杨克武依然过着低调且拮据的生活。 杨子荣毫无疑问是一位英雄,他在剿匪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智慧、勇猛让人佩服。在面对匪徒的时候,既展示出了军人勇敢无畏的一面也展示出了智慧的一面。 杨克武虽然从未与自己的父亲见过一面,但是那种不重视名利世俗,只为了传播爱国精神的行为,和杨子荣有着高度重合。 他们不会华丽的言语,但是在他们朴素的言行里表现出了他们的爱国、不重名利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