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W+师生家长都在看! 一个坚持 原创 的教育公众号 从同济大学到香港理工大学,从清华大学到美国伯克利大学。比起高中阶段的刻苦和努力,这位学霸“与众不同”的强调了初中时光对自己的影响。 “初中时光,奠定了我人生的基本高度。”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博士生罗茂辉为母校同门所做的演讲,值得所有中学生借鉴。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此时此刻能够站在这个讲台,和在座的00后谈理想、谈未来,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特别荣幸的事情。 有句英文台词说到:“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用理工科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就是:生活就像量子物理中薛定谔的猫,你不亲自把那个黑盒子打开,就不会知道那个黑盒子中的猫到底是活的还是死的、是黑猫还是白猫。 年轻的时候,不要选择太安逸的生活,要抓住大好时光,好好地努力拼搏一回。所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叫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 一开始的努力,只为争一口气
我一开始的发奋学习,完全是一种赌气的行为,并不是说知识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快乐,或者我从小就有多么宏伟的目标。只是傻乎乎地坐在那里死记硬背,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习题做了一次又一次,想为父母和自己争口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样一股一坐到底的“坐禅功”,我的成绩从入学时的垫底,跃升到年级第三,再到后来的年级第一。 我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这让我感觉很出气、很过瘾。从此,我再也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三。 2 慢慢发现学习的乐趣 可学习本身是一件很有趣、很神奇的事情,书本上的一些现象不禁让我的小脑瓜开始“胡思乱想”。 有一次我去找历史胡庆老师探讨台湾问题。胡老师旁征博引的引导我一步一步去思考,从台湾问题到中日问题、中美问题; 还有一次,我去找物理陈金南老师,说“阿基米德讲大话了,即使给他一根杠杆,他也不能撬动整个地球!因为他跟地球的质量比相差太大了,根据杠杆定理,地球动一厘米,他就要动上千万米,他一辈子也走不了那么远”。 结果陈老师轻松地跟我说:“用不着那么复杂的计算,他根本找不到那个支点”。 这个简单的回答其实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面对相同的一个问题,我和老师看问题的角度竟然截然不同。 3 我的学习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苦学苦练 4 从苦学苦练,到活学活用 通过苦学苦练的方法,我将自己送去了同济大学。大学第一个学期,我坚持吃苦耐劳的做法,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更让人意外的是,你会发现身边有一类同学,社工、文艺样样在行,结果成绩还要比你好。 我经常会拿他们当做参照,突然意识到高中与大学的知识结构是有本质差异的,因此相应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调整。 我由原来的苦学苦练、变成后来的巧学巧用。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大学生挑战杯、人工环境学科竞赛等等;当过学校辩论队种子选手,当过机器人与新能源协会会长,当过社工。依然觉得闹腾的还不够,又跑去香港做交换,最后保送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读研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知识结构从中学时期的基础、大学时期的体系,走到了一个几乎没有人涉足过的研究领域。我从知识的学习者,变成了知识的架构者。我已经不能再靠记忆技巧去掌握知识,而是靠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胆识,去创造知识。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拐点。在你缺乏尊重的时候,你会为了赢得尊重而加倍努力;在你缺乏金钱名利的时候,你会为了获取财富和地位而拼命挣扎;但是随着你获得的成果达到一定阈值之后,你的心胸、你眼中的世界都会随之宽广。这个时候,支撑你继续奋斗下去的,不再是唯利是图,而是一种反哺的情怀。 在今后的求学生涯或者人生旅途中,你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请大家放宽了心,慢慢地去感悟,慢慢地去品味,慢慢地去犯错,最后慢慢地去纠正错误。 未来的世界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但归根节底是属于你们。你们还有十几年的时间来领悟,并且超越我的这些领悟。 5 处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样的事 最后,想教给大家一个绝招——处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情。 不管你想干什么,有怎么样的努力计划,归根结底还需要要讲究时机。有些努力做早了,难免失败,比如小小年纪就开始谈恋爱;有些努力做晚了,只能眼睁睁错失机缘,比如在座的各位当中,那些还没有铆足了劲准备中高考的人。
母校给了我一次演讲的机会,我把它运用到了极致。在这个小范围,实现了对你、对我、对学校的多重意义。这,就叫抓住机会;这,就叫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这,就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现在,面临中高考这两个绝佳的机会,你是否可以冲上前去、大力把握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