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 座 山 (王曙摄影散文之926)

 王曙摄影家 2021-07-17

王曙摄影散文之926

  

  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当夜幕渐渐地降临,天地间变得昏暗,瑰丽的晚霞消失殆尽,这藏蓝的天穹的烘托下四周的山脉凸显出清晰的轮廓。我在七都环岛堤坝上散步,望着那条卧龙似的温州大桥,背负着绵延的沈海高速,车水马龙风驰电挚地驶过。透过温州大桥向瓯江西北方向望去,发现那座山如同一个巨人横卧在那里,鼻子眼睛嘴唇,还有那长长的眼睫毛,圆润的额头,带有棱角的下巴,身躯等等都是那么活灵活现。越看越像一尊大佛仰天而卧抿唇含笑,赶紧取来相机拍了下来。

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塑造了能够让人在想象中神游的万物,将许许多多与人们熟悉的某种形象联系起来,让人产生一种美丽的联想与发现这种形似的的快感。有的造型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黄山上的“石猴观海”,雁荡山的“合掌峰”都是人们一致认可的造型命名。有的需要人们仔细观察,努力寻觅才能得到惊奇的“哇塞”声,例如雁荡山的“五鼠归洞”,那隐蔽在绝壁上的五只耗子需要我们耐心地寻觅;阳朔的“九马挂壁”山壁上一匹匹漫漶不清似像非像的“马”,得费一阵眼力和心思来寻找,这可能也是乐趣在其中的活动。观察时遇上的或选择的角度很有关系,这如同拍摄照片一样“镜移景变”。

前人凭自己的内涵修养,知识沉淀和智慧,丰富的形象感与想象力而命名的,经过众人的口传和更多人的添油加醋,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标志性的景象。人们这找到这些已经命名的景象是所得到的那种愉悦与满足,完全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

 而当自己这过程和无意之中发现一处能够让自己的判断能力得到认可的景象时,又是一种超快感。76年周总理去世之后,我在雁荡山观赏山的夜景,许多景象如同前人所说的一样,有着同样的认知。“夫妻峰”“牧童窥视”“老太太扭头”“大鹏展翅”“犀牛望月”等等,惹得所有人指指点点,嘤嘤诺诺。站立在合掌峰的脚下,面向“犀牛望月”,仰头观望,在合掌峰的左侧我发现周总理的侧面肖像,无需揣摩,酷似之至。那丛树木恰似周总理的浓眉,深邃的眼窝,高高的鼻梁,长长的人中,圆润的下巴,构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周总理的侧像。我将发现告诉身边的游客,大家见到越看越像,就这样不一会围过来观赏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这惊奇之中,泛起一股浓浓的缅怀周总理的情愫。

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在生活中处处要做一位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一片落叶,一只蚂蚁,一滴露珠,一粒砂砾,都用心观察,想象,将这一切都溶进自己的情感之中,便能获取无尽的欢乐与愉悦。

                       2021.7.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