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玉行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有两种交易方式最流行,一种是现金直接交易,还有一种就是以物易物。 有和田玉籽料换SUV: 有用两辆车换了一块籽料: 更有商家简单粗暴地用一张纸箱片直接标上了100万,或者换车,但车必须是奔驰、丰田、宝马。 如果是你,你会用车换籽料吗?而这种传统以物易物的方式,你能接受吗? 不过,别看以车换玉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背后也有很多讲究。 以车换玉公平吗? 关于这种交易方式很多人都认为不公平。 有人认为,车是能看得见摸得到的“真金白银”,而玉的价值却跟随市场在变化,不如拿在手的汽车让人踏实。 也有人觉得持玉人亏了,因为玉会不断升值,而车只会贬值,从长期来看很明显持玉人亏了。 其实,价值只存在于成交的那一刻,也就是当时的市场行情下能划等号就可以了。 有人喜欢车,有人喜欢籽料,价格都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数目,双方感觉合适,就成交了。各取所需,各得所爱罢了! 以车换玉安全吗? 安全没有绝对性,但相比以现金买玉而言,以车换玉很有可能会在后期产生各种纠纷,远没有现金交易更快捷安全。 就比如很早以前发生在玉友王哥(化名)身上那件事。 一个客户看上了王哥手中的一块籽料,提出以车换玉的交易方式,而王哥又是一个汽车爱好者就同意了。 随即,客户带走了王哥重约20公斤价值约50万元(数年前价格),留下了一辆同等价值的宝马车与钥匙,并约定次日双方去办理过户手续。 之后客户以没时间、在外地等等理由拒不办理过户,而王哥也因为车在手中没有过多怀疑。 最后却被警方通知这辆车为程某所丢失的车辆,王哥无缘无故的摊上一场官司。 这种以物换物的方式虽简单,却很可能在后期产生纠纷。 这就需要交易之前双方能够核实好各种情况,了解车辆的注册信息和过户信息等,做好各项评估,签订明确详实的合同方案。 如果有公证人就更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易风险。 近几年很少见 有人问:以车换玉为何在16年、17年时那么火爆,而如今很少听到这种新闻了呢? 80年代的“万元户”很稀少,如今听到“万元户”你还会觉得“新鲜”吗? 同样的道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以车换玉的方式,也习惯了“天价”籽料的市场,对此类事件已经审美疲劳,失去了持续围观猎奇的兴趣。 可这不代表这种以车换玉的方式不存在了,反而因为趋于平常化而泯灭于新闻中。 未来,随着籽料的不断挖掘、开采殆尽,籽料的价格定会走向新的高度。 到那时,也许拿“劳斯拉斯”换玉石都不会让人震惊了。 而以车换玉的故事还将继续...... |
|